- 年份
- 2024(10053)
- 2023(14173)
- 2022(12110)
- 2021(11246)
- 2020(9295)
- 2019(21036)
- 2018(20753)
- 2017(40356)
- 2016(22058)
- 2015(24189)
- 2014(23816)
- 2013(23170)
- 2012(21397)
- 2011(19345)
- 2010(19389)
- 2009(18172)
- 2008(18020)
- 2007(16217)
- 2006(14705)
- 2005(13045)
- 学科
- 济(83112)
- 经济(82986)
- 业(71568)
- 管理(68230)
- 企(49614)
- 企业(49614)
- 农(48372)
- 农业(31921)
- 方法(29846)
- 财(26325)
- 数学(26075)
- 数学方法(25773)
- 业经(23864)
- 制(23079)
- 中国(21933)
- 地方(17945)
- 贸(16967)
- 贸易(16960)
- 环境(16836)
- 易(16559)
- 体(15959)
- 策(15749)
- 学(15613)
- 务(15581)
- 财务(15551)
- 财务管理(15515)
- 银(14974)
- 银行(14939)
- 企业财务(14688)
- 行(14193)
- 机构
- 学院(308683)
- 大学(302941)
- 济(128037)
- 经济(125342)
- 管理(119245)
- 研究(103156)
- 理学(103098)
- 理学院(101997)
- 管理学(100439)
- 管理学院(99873)
- 中国(81264)
- 农(70581)
- 科学(62850)
- 京(62820)
- 财(61201)
- 农业(54483)
- 业大(52271)
- 所(51952)
- 中心(49336)
- 江(48397)
- 财经(47146)
- 研究所(46624)
- 经(42708)
- 范(38723)
- 北京(38450)
- 师范(38276)
- 州(37721)
- 经济学(37637)
- 院(36691)
- 省(35441)
- 基金
- 项目(207063)
- 科学(163247)
- 研究(151860)
- 基金(150673)
- 家(131911)
- 国家(130688)
- 科学基金(111949)
- 社会(98168)
- 社会科(92725)
- 社会科学(92703)
- 省(82081)
- 基金项目(80459)
- 自然(72019)
- 自然科(70308)
- 自然科学(70287)
- 自然科学基金(69042)
- 划(68247)
- 教育(67744)
- 编号(62371)
- 资助(59755)
- 成果(50224)
- 重点(46029)
- 部(46008)
- 发(45224)
- 创(43252)
- 制(43113)
- 课题(41937)
- 国家社会(40534)
- 创新(40436)
- 科研(39431)
- 期刊
- 济(148718)
- 经济(148718)
- 研究(88568)
- 农(71605)
- 中国(63985)
- 学报(49522)
- 财(48246)
- 农业(47944)
- 科学(45452)
- 管理(40295)
- 大学(38235)
- 学学(36512)
- 融(33864)
- 金融(33864)
- 业经(29974)
- 教育(28004)
- 技术(23714)
- 业(23200)
- 财经(22803)
- 经济研究(21512)
- 问题(20756)
- 经(19496)
- 版(17194)
- 农村(15612)
- 村(15612)
- 世界(15374)
- 农业经济(14734)
- 资源(14550)
- 科技(14392)
- 现代(14095)
共检索到465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利京 赵瑾
本文应用建构扎根理论,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厘清了影响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研究发现,心理认知、行为成本、社会约束和法规产业状况四个主类属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即心理认知—情境—行为模型,并提出了对农户行为进行干预的政策建议和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连杰 南灵 李晓庆 刘妙品 李萌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与农户低碳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农户生产行为向低碳化方向转变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陕西和甘肃两省的村域调查数据,以农膜和秸秆处理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分层回归分析了社会信任在环境公平感知和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结果](1)在环境公平感知维度中,人际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农户的农膜和秸秆处理行为;(2)对社会信任来讲,人际信任对农户农膜和秸秆处理行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度信任仅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3)人际信任在种际公平感知和农户农膜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制度信任在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同样,人际信任在人际公平感知和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制度信任弱化了人际公平感知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影响。[结论]环境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是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关键因素,且社会信任在种际公平感知和农户农膜处理行为之间以及在人际公平感知和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武 黄宏伟 朱文家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Logit模型,并利用江苏省镇江市和淮安市32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主要受到投入要素价格和农户所拥有的资源状况的影响,降低农户实际支付的要素价格以及改善农户的资源状况将有助于促进农户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农户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悦楠 李世平 张娇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激励农户自主向亲环境行为转变已成为农业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信息获取的角度,探索性地构建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信息获取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在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导致农户亲环境意愿高于行为。据此提出:应加大亲环境行为的信息宣传力度,加深农户环境认知促使农户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针对本身对亲环境行为了解程度较高的农户,应注重普及亲环境行为的长期收益及相关技术信息。在今后对农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将农户意愿和行为加以区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旭凡 冯紫曦 孙家堂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秸秆处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回顾关于秸秆处理的研究,介绍秸秆处理方法有哪些。其次,根据农户行为理论,梳理农户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为农户选择秸秆处理方法研究做铺垫。最后,借鉴有关秸秆处理行为的实证研究,总结可能影响秸秆处理行为的有关因素。
关键词:
秸秆处理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秋旺 陈钦
农户从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过程中,面子观念对其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将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经典家庭理论出发,构建面子观念与农户亲环境行为偏好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农户塑料袋重复利用行为为例,采用CGSS2013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面子观念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理性人假设下,在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第一阶段,由于转换成本的形成和高水平状态而维持成本较小,农户越看重面子观念,越对非亲环境行为具有明显偏好;(2)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3)相较于不信教农户,信教农户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研究结论将在指导乡村振兴开展过程中对亲环境行为的宣传和监督上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恒 于世捷
为厘清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观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79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意识—情境—行为”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亲环境意识各维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约束型规制与引导型规制在“亲环境意识—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关系中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亲环境意识的各维度中,环境情感和环境知识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环境情感与环境知识、环境责任与环境态度的交互项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有显著正向影响。3)约束型环境规制和引导型环境规制均在“意识—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发挥因具体路径而异。亲环境意识和环境规制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情感;丰富宣传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亲环境意识内部各维度间的“放大器”作用;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优化环境规制政策,通过营造宽严相济的环境政策情境来促进农户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关键词:
农户亲环境行为 环境规制 数字化信息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关键词:
农户亲环境行为 环境规制 数字化信息渠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慧 赵凯
本文根据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动态优化模型理论分析了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山东省549户农户1417块地块的样本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家庭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影响及其差异,以期为制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之间均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因地块属性不同而呈现差异,自家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倒"U"型关系;而转入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U"型关系。最后,提出政府应积极推进农地流转,促使农户耕地连片规模经营中应注意其适度性,以及加强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和管理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静 张劲 李兆华 武闯
[目的]江汉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秋收季节,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调查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的行为,旨在了解农户焚烧秸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等县市的13个村随机选取了32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受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宣传力度与监察力度的大小均对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秸秆焚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p<0.05);(2)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禁烧政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察力度均与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B<0)。[结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易焚烧秸秆,政府禁烧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监察力度越大、对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越多,农户们越不易对秸秆进行焚烧,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秸秆禁烧政策时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利京 赵瑾
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挑战.构建亲环境行为的非正式制度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命题。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实施亲环境农业的主体.亲环境农业政策最终要落实到改变农户经营意愿和提高农户亲环境农业行为上来.才能达到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文章使用通径分析方法.基于江苏、安徽农业主产区9个产粮大县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在系统梳理非正式制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制度与农户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多样化的理论联系.而不仅是递进式、间接地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2)农户搭便车行为与对同伴亲环境行为高度怀疑之间相...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农户 亲环境行为 秸秆处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在能源结构变迁和农牧分离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湖北省4市(州)628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技术认知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认知、环境规制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可度偏低,秸秆还田技术高昂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技术认可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经济效益、技术易用性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投入、技术适用性、技术风险则会显著抑制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处罚约束因具有强制性特点,利于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序化,直接影响农户决策过程;而经济激励间接影响农户决策,在经济效益、技术风险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此,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认知水平,多方联动促进秸秆还田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精准识别政策受众和政策效果并分类施策,以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技术认知 经济激励 处罚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