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3)
2023(11853)
2022(10099)
2021(9232)
2020(7970)
2019(18196)
2018(17997)
2017(35210)
2016(19293)
2015(21280)
2014(21029)
2013(20759)
2012(19254)
2011(17585)
2010(17653)
2009(16521)
2008(16612)
2007(15412)
2006(13644)
2005(11905)
作者
(59363)
(50373)
(49862)
(47278)
(31176)
(24236)
(22650)
(19826)
(18743)
(17766)
(17046)
(16672)
(15934)
(15727)
(15516)
(15512)
(15303)
(14630)
(14562)
(14199)
(12848)
(12230)
(12219)
(11470)
(11326)
(11324)
(11123)
(10987)
(10253)
(10175)
学科
(80449)
经济(80373)
(59382)
管理(51107)
(46796)
(38007)
企业(38007)
方法(34812)
数学(31046)
数学方法(30779)
农业(30767)
业经(22624)
(20041)
中国(19252)
(17699)
(16968)
贸易(16966)
(16570)
(15693)
地方(15034)
(12504)
(12497)
财务(12481)
财务管理(12447)
银行(12433)
(12041)
技术(11811)
企业财务(11810)
(11782)
环境(11459)
机构
学院(281427)
大学(278798)
(113215)
经济(110963)
管理(107375)
研究(95041)
理学(93277)
理学院(92243)
管理学(90680)
管理学院(90176)
(76867)
中国(72646)
科学(63315)
农业(60343)
(58187)
业大(54885)
(50805)
(48750)
研究所(46642)
中心(45760)
(42866)
财经(39469)
农业大学(38218)
(35915)
北京(35356)
(35243)
师范(34748)
经济学(33731)
(33709)
(32915)
基金
项目(192602)
科学(149323)
基金(139200)
研究(134167)
(124622)
国家(123529)
科学基金(103770)
社会(84962)
社会科(80131)
社会科学(80101)
(77221)
基金项目(74969)
自然(68834)
自然科(67241)
自然科学(67214)
自然科学基金(66039)
(64452)
教育(59501)
编号(55502)
资助(55213)
成果(43745)
重点(43208)
(42016)
(41804)
(40685)
(39972)
计划(37802)
科研(37655)
创新(37438)
(36681)
期刊
(124204)
经济(124204)
(77166)
研究(71820)
学报(55690)
中国(52774)
农业(51996)
科学(46874)
大学(40014)
学学(38211)
(36975)
管理(31507)
业经(27189)
(26325)
金融(26325)
(25977)
技术(21418)
教育(21342)
财经(18701)
经济研究(18519)
问题(18160)
(17155)
(15984)
图书(15854)
业大(15851)
农村(14404)
(14404)
技术经济(14110)
农业经济(13975)
农业大学(13936)
共检索到405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康达  刘鹏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在农村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农户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利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北京市京郊两个农村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农户的计算机熟练程度、性别和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对农户互联网信息利用产生显著影响,但仍然不能忽视一些农户自身、家庭及农村社区方面的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婧  田雅群  刘甜  李庆海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否切实缓解农户金融排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储蓄、信贷和支付三个方面,构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识别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多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其中互联网储蓄排斥和互联网信贷排斥最为严重,互联网支付排斥次之。互联网排斥的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引发自我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到最近银行网点的时间和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和销售。本文同时分析了传统信贷与互联网信贷的关系,结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农村贫困问题关乎中国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论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2美元作为贫困标准,互联网使用均显著降低了农户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稳健性估计与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加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概率与非正规金融借贷水平进而改善农户的贫困状况。因此,在全面脱贫战略实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芹  罗剑朝  
以473户农户数据为依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三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户忠诚度不高,农户金融服务满意度和金融产品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忠诚度最基本的因素;比较三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对于"三农"服务商和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忠诚为冲动型忠诚,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网上金融部门的忠诚为认知型忠诚。基于此,建议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构建客户评价体系,有效区分客户类别,并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与管理。三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可尝试建立金融共生模式,优势互补,探索金融科技服务的全新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爱平  刘文俊  丁琳  
基于中国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的情景,文章从有用性感知、流行性感知以及风险感知等多个方面的整体视角对快捷支付用户使用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收集的242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Amos18和Spss19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可替代性感知、流行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感知以及有用性感知显著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而竞争品满意度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则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少国   句国艳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典型农户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决策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在农户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和风险投资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决策的影响是逐步递进的,总体而言能够促进农户参与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和风险投资,且该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生产组织水平和增加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两条途径得以实现。同时,互联网使用对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和土地稳定性不同的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表现出差异化影响效果,因此可以根据农户各自特征优化其生产要素配置决策,从而改善农户收入状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雪  孙学涛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的农户供给提供了新路径。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内生性,内生性的存在会过高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程度;与低人力资本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高高人力资本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与兼业农户和非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升纯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还会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产生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从互联网使用角度提出了三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威  
基于对河南等9个省份552个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排序Logit模型,分别研究了影响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的行为和应用深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少数种粮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且大部分农户处于查询网络信息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深度有待提高。研究还发现:设施设备数量、互联网使用习惯、地区虚变量是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和应用深度的共同因素;使用行为受到性别、资金借款、种粮总收入、粮价满意程度、议价能力和粮食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应用深度受到种植面积、单位种粮收入和互联网普及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珺  石欣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行为理论模型,以湖南省4个市(州)331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利用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感知(提高自身技能的认知)会正向作用于其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化利用的意愿。乡邻、村委会和村干部支持是影响农户主观判断的重要因素,秸秆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是农户知觉行为的关键因素,主动宣传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农户利用行为的最终结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开红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种粮农户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户对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意愿较强,但是实际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较低,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停留在信息获取与发布层面;农户自身特征、粮食种植规模、农户市场行为特征以及农村互联网准备程度等是影响农户使用互联网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闵诗筠  
基于江苏省184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指标体系,从金融需求视角,实证考察了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处于中等程度,从分项指标来看,农户对融资、投资和支付的排斥程度依次降低;需求因素对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投资、融资和支付排斥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金融排斥较高的农户受到的外部约束更大,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会因为主观信任不足、互联网使用技能低下和电子设备缺乏而存在互联网融资排斥,而贫困县域的农户更容易由于需求不足、电子设备使用技能低下和政策信息匮乏而受到互联网金融排斥。研究结论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李录堂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439份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对信息技术的主观认知、态度及行为选择,研究表明:农户对使用信息网络的认知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同时,农户使用计算机、手机信息网络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对其行为意向具有直接影响,这充分反映出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提升传统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贺文慧  
基于对江苏、江西、内蒙、云南、安徽五省(区)756户农户的信息服务调查,运用支付意愿方法,得到上述地区农户的信息服务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的因素除了农户家庭和生产等一些常见的特征变量外,还有农户所在社区信息服务可及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应增加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余茜  苏秦  李冬梅  
[目的]在数字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方法]文章基于四川省71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嵌入是否会减少农户化学农药使用,并分析了其影响效应在不同农户群体中的异质性。[结果]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114;互联网嵌入能有效促进小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介于0.104~0.113、0.078~0.103和0.116~0.128;互联网嵌入对家庭农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促进作用略大于小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而相比于专业种植大户,互联网嵌入对小农户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应推进农村新基建发展,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采取差异化的措施,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引导家庭农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并加强互联网技术宣传与培训,提升小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嵌入互联网的能力,以促进农户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雪  聂勇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