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1)
- 2023(11920)
- 2022(9983)
- 2021(9560)
- 2020(8039)
- 2019(18153)
- 2018(18235)
- 2017(35075)
- 2016(18876)
- 2015(21154)
- 2014(21119)
- 2013(20383)
- 2012(18608)
- 2011(16662)
- 2010(16671)
- 2009(15288)
- 2008(14688)
- 2007(13075)
- 2006(11501)
- 2005(10103)
- 学科
- 济(79561)
- 经济(79458)
- 业(57662)
- 管理(51438)
- 农(46841)
- 企(37558)
- 企业(37558)
- 方法(33037)
- 农业(30990)
- 数学(28826)
- 数学方法(28409)
- 业经(21170)
- 中国(20189)
- 财(18923)
- 制(17706)
- 学(15405)
- 地方(14858)
- 体(13671)
- 理论(13388)
- 银(12692)
- 银行(12673)
- 贸(12443)
- 贸易(12435)
- 技术(12150)
- 行(12143)
- 易(12108)
- 发(11586)
- 策(11519)
- 融(11389)
- 金融(11382)
- 机构
- 学院(259849)
- 大学(256977)
- 济(108413)
- 经济(106211)
- 管理(103361)
- 理学(89365)
- 理学院(88550)
- 管理学(87013)
- 管理学院(86538)
- 研究(83004)
- 中国(65540)
- 农(58407)
- 京(52531)
- 财(49370)
- 科学(49199)
- 农业(44662)
- 业大(43299)
- 中心(41515)
- 江(40143)
- 所(39972)
- 财经(39123)
- 研究所(36143)
- 经(35774)
- 范(33588)
- 师范(33230)
- 经济学(32667)
- 北京(31740)
- 州(31128)
- 经济管理(29703)
- 经济学院(29438)
- 基金
- 项目(177421)
- 科学(140881)
- 研究(133616)
- 基金(129448)
- 家(111797)
- 国家(110791)
- 科学基金(96188)
- 社会(85932)
- 社会科(81045)
- 社会科学(81029)
- 省(70378)
- 基金项目(68420)
- 教育(61244)
- 自然(60614)
- 自然科(59239)
- 自然科学(59224)
- 自然科学基金(58148)
- 划(57863)
- 编号(55979)
- 资助(51767)
- 成果(44842)
- 部(40056)
- 重点(39363)
- 发(38486)
- 创(37285)
- 课题(37164)
- 国家社会(35793)
- 创新(34786)
- 教育部(34448)
- 制(34017)
- 期刊
- 济(122429)
- 经济(122429)
- 研究(73455)
- 农(61196)
- 中国(52781)
- 农业(41168)
- 学报(39676)
- 财(38177)
- 科学(36366)
- 管理(34981)
- 大学(31988)
- 学学(30201)
- 教育(29216)
- 融(26692)
- 金融(26692)
- 业经(26060)
- 技术(23897)
- 财经(19224)
- 业(19172)
- 问题(17540)
- 经济研究(16720)
- 经(16530)
- 农村(14720)
- 村(14720)
- 版(14477)
- 农业经济(14084)
- 世界(12872)
- 图书(12654)
- 经济问题(12504)
- 理论(12303)
共检索到386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在中国,农户在农地产权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合理性。本文从社会演化、法律规制、心理建构与农业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生成机理、发生机制与制度效率。文章强调,深化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户 产权主体 农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芦千文 吕之望 李军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分化特征发现,中国农户购买农机作业服务和日本农户购买农机自用具有行为路径依赖特征。中国在家庭承包制改革之前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是引发中日两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分化的重要原因,使得中国在家庭承包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农机作业服务主体迅速形成,购买农机作业服务继续成为农户的主要农机使用方式。日本因农户购买小型农机自用的长期影响,在推广大型农机和发展生产托管的政策导向下,农户仍保持着购买农机自用的行为方式。中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存在改变了农户面临的要素禀赋特征,使农户以农机作业服务替代劳动力投入成为理性选择,进而表现为中国农户比日本农户更愿意购买农机作业服务。
关键词:
农机作业服务 路径依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管珊
在农地确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确权政策表达遭遇到多方面的抵制,导致确权实践的"被产权"逻辑。即一方面政策实践脱离农村社会实际和农民需要,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另一方面,作为政策实施对象的农村和农民被动接受政策,不得不用某些策略性方式纠正政策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背离。具体而言,基层治理原有秩序机制、村庄社会运作逻辑和农民的土地认知结构等成为形塑"被产权"实践的主要因素,诸种反制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消极作用,但是契合当前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具有实质合理性。在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依靠产权制度孤军深入,往往陷入"头疼医脚"的实践困境,损害而并非保障农民利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文龙娇
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有利于解决目前农地流转过程中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农民社会保障无着落等问题。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直接主体,其意愿在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作者以陕西省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进行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意愿以及产权分配比例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外部环境变量、流转过程变量、农户对流转制度的认知变量以及农村金融可获得性变量对农户的流转意愿和产权分配比例都会有影响。最后作者依据研究结论,从农地流转的制度设计、产权分配比例、农村劳动力有保障转移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宗锦 柳思维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农户产权认知水平、对组织的信任度以及农户入股意愿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户土地产权认知水平、农户对组织的信任度这两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参与意愿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当地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及政府支持水平对农户的入股意愿也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湖东
农村土地抵押借贷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热点。由于现实经验的缺乏,已有研究,基于理论的探讨和主张居多,经验研究少。本文尝试从历史入手,考察农村土地抵押借贷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大量原始地契的梳理,总结了传统土地抵押借贷灵活性的几个方面,指出以土地为媒介进行抵押,并不需要完整的产权,它可以是"田底",也可以为"田面",还可以是某项可以预期的"权益"。在讨论为什么土地抵押借贷在传统社会普遍盛行时,除了从常规的贷方借方角度加以考察外,还从宏观的社会后果角度,呈现土地抵押借贷冲突更弱小的历史状况。文章最后从今昔对比中讨论了农村借贷难题,提出需重视地权交易的金融功能,以历史为鉴完善相关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最近,由农业部组成的中国农业考察团对荷兰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了考察,荷兰在这方面的许多做法很值得我国借鉴。一荷兰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海南省;人口156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9人,略高于我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孔苹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计量模型运行结果对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之间的关系、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租赁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农地收益权的完整性等均对农地租赁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以及土地租入和租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雨格 孟全省 李敏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农业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发展农户之间的生产合作。在此背景下,研究产权强度影响农户生产合作行为的机理,采用2020年黄淮冬麦区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产权强度与小麦种植户生产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强度法律赋权维度正向影响农户联耕联种行为。(2)产权强度社会认同维度正向促进农户联耕联种行为。(3)产权强度产权主体行为能力维度中的排他能力与交易能力正向促进农户联耕联种行为与联户经营行为;处置能力正向增进联耕联种行为,负向影响联户经营行为。为此,必须改善赋权的稳定性与明确性,提高社会认同度,提升产权主体的行为能力,从而促进农户生产合作行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王晓海 吕佳
通过提炼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操作性定义,揭示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所隐含的意义。研究表明:对五类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是经营权交易能力;存在负向影响的是所有权排他能力、用途处置能力和种养处置能力,但这三种能力对不同类型农户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用途处置能力仅对中间户和偏非农户的农地流转发生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所有权排他能力、种养处置能力仅对纯农户和偏农户的农地流转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由于纯农户、偏农户是相对稳定的耕种者,因而这种负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稳定农业生产的效应。可见,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谈判能力。此...
关键词:
土地产权 行为能力 农地流转 农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承芳 何雨轩 罗仁福 张林秀
笔者基于2014年对5省1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有21%的农户认为流转农地需要经过村集体批准,而且这一认知显著抑制了农户转入农地的行为;相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会显著提高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规模。从政策含义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大关于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有助于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承芳 何雨轩 罗仁福 张林秀
笔者基于2014年对5省1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有21%的农户认为流转农地需要经过村集体批准,而且这一认知显著抑制了农户转入农地的行为;相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会显著提高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规模。从政策含义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大关于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有助于农地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光海 谢保鹏 陈英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地转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关键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农地转出具有重要作用。为揭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交易成本—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基于297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三者关系。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户农地转出的总体效应呈显著正向影响,交易成本由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构成,资产专用性中非农就业比指标的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其他维度下的指标在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与农地转出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要充分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强化农地产权权能。同时,完善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关注务农老龄化、农户“待地而沽”等现状,同时规范农地流转管理是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转出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綦好东
本文以产权的功能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土地家庭承包制普遍化的8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个体农户制、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四种产权组织形式的土地产权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农地产权结构,产权功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颂兴 金伟根
市场效率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把上海股市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实证检验了从199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股市第二阶段股价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上海股市第二阶段弱形式的有效市场假设。同时指出,上海股市存在明显的小公司效应这一世界各地股市的普遍现象,值得引起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和探讨。规模的扩大、法规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有效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