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1)
2023(10798)
2022(8697)
2021(7880)
2020(6707)
2019(15478)
2018(15541)
2017(30506)
2016(16993)
2015(19259)
2014(19464)
2013(19461)
2012(17974)
2011(16098)
2010(16361)
2009(15550)
2008(15767)
2007(14692)
2006(12976)
2005(11664)
作者
(50405)
(42975)
(42358)
(40670)
(26639)
(20563)
(19413)
(16869)
(15985)
(15174)
(14538)
(14172)
(13476)
(13410)
(13248)
(13248)
(13221)
(12417)
(12237)
(12185)
(10856)
(10634)
(10476)
(9737)
(9735)
(9700)
(9664)
(9338)
(8718)
(8702)
学科
(76791)
经济(76712)
(54594)
(47076)
管理(44120)
(33507)
企业(33507)
方法(31846)
农业(30985)
数学(28327)
数学方法(28108)
业经(20840)
中国(20106)
(18902)
地方(15999)
(15180)
(14890)
(13260)
贸易(13257)
(12924)
(12882)
(11513)
财务(11486)
财务管理(11453)
(11300)
银行(11269)
(10834)
(10704)
企业财务(10580)
(10514)
机构
学院(249906)
大学(245910)
(105700)
经济(103540)
管理(94504)
研究(84928)
理学(81316)
理学院(80488)
管理学(79143)
管理学院(78715)
中国(66173)
(64493)
科学(53187)
(51495)
农业(49743)
(46372)
业大(45120)
(44517)
中心(40668)
研究所(40358)
(39520)
财经(36670)
(33225)
(32111)
经济学(31983)
北京(31860)
师范(31799)
农业大学(30804)
(30677)
经济学院(29116)
基金
项目(163755)
科学(127942)
研究(119898)
基金(117839)
(102843)
国家(101924)
科学基金(86371)
社会(76341)
社会科(71954)
社会科学(71928)
(65900)
基金项目(63174)
自然(54734)
(54089)
教育(53441)
自然科(53356)
自然科学(53342)
自然科学基金(52392)
编号(50349)
资助(46972)
成果(40088)
(37054)
重点(36804)
(36544)
(35573)
课题(33682)
(33485)
国家社会(31541)
创新(31389)
科研(31380)
期刊
(122434)
经济(122434)
研究(69499)
(66876)
中国(50252)
农业(45045)
学报(41927)
科学(38446)
(36785)
大学(31907)
学学(30415)
管理(28788)
业经(26033)
(25541)
金融(25541)
(22469)
教育(22039)
技术(21225)
问题(18068)
财经(17947)
经济研究(17402)
(15372)
(15057)
农村(14778)
(14778)
农业经济(14375)
世界(13573)
技术经济(13462)
资源(12621)
经济问题(12615)
共检索到371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曹飞  
基于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地租增值来源:自然增值、资本投入增值及超额需求引致的虚拟地租,其中后二者占据了地租增值的大部分。地方政府获得了第一次地租增值收益,房地产企业获得了社会平均利润和第二次地租增值收益,农民及农民集体获得农业地租。郑州市惠济区的案例表明:农民及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地租增值部分的0.6%、58.8%和40.6%。由此说明当前的农地非农化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为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税制度来优化农地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一些地方农地非农化征用倾向严重。由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失地农民无法享有绝对地租,分配级差地租比例极低,失地农民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权益受损害。为此,可通过转换政府征地角色、明确农地产权归属、规范农地征用目的、建立市场化补偿制度及完善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等措施,既维护失地农民获取农地增值收益的权益,又化解潜在的农村征地冲突,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的"四化"目标协调同步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一些地方农地非农化征用倾向严重。由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失地农民无法享有绝对地租,分配级差地租比例极低,失地农民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权益受损害。为此,可通过转换政府征地角色、明确农地产权归属、规范农地征用目的、建立市场化补偿制度及完善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等措施,既维护失地农民获取农地增值收益的权益,又化解潜在的农村征地冲突,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的"四化"目标协调同步实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朱一中  
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不可或缺的农地发展权理念,因此,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而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据农地产权进行补偿,即可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又可以使农地转用之后的巨大土地价差有了合理的解释,引起诸多争议的土地增值问题也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得到有效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伟车  江洪  
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周伟车江洪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迅猛。以上海为例,1991—1994年间,上海郊区净减少耕地5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6%,相当于1949—1990年41年间上海建设用地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轶  魏朝富  尹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加剧扩张和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非农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应该加大给予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的奖励以及提高违规的惩罚力度,抑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遏制违法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土地价格差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