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9)
2023(16370)
2022(13415)
2021(12310)
2020(10446)
2019(23943)
2018(23589)
2017(45764)
2016(24407)
2015(27512)
2014(27408)
2013(27186)
2012(24880)
2011(22566)
2010(22494)
2009(20954)
2008(20421)
2007(18415)
2006(16435)
2005(14699)
作者
(69627)
(59037)
(58525)
(55789)
(37138)
(28158)
(26660)
(23119)
(22203)
(20846)
(20085)
(19502)
(18510)
(18451)
(18210)
(18048)
(17547)
(17241)
(16878)
(16750)
(14568)
(14490)
(14217)
(13653)
(13420)
(13314)
(12788)
(12742)
(11867)
(11738)
学科
(123439)
经济(123327)
(69139)
管理(63750)
(49238)
(47328)
企业(47328)
方法(47142)
数学(42075)
数学方法(41599)
农业(32596)
中国(29425)
业经(27339)
地方(26934)
(25755)
(22933)
贸易(22926)
(22527)
(22358)
(19925)
(16306)
环境(15839)
(15610)
银行(15580)
(15418)
金融(15414)
(15381)
(14912)
(14688)
地方经济(14650)
机构
学院(352744)
大学(348692)
(157895)
经济(154942)
管理(134356)
研究(119632)
理学(115830)
理学院(114633)
管理学(112643)
管理学院(112010)
中国(92303)
(71798)
科学(71698)
(71528)
(67837)
(60109)
中心(56605)
业大(55109)
农业(55093)
研究所(54499)
财经(54204)
(53563)
经济学(49688)
(49208)
(44891)
经济学院(44706)
师范(44476)
北京(44397)
(42046)
(41842)
基金
项目(234465)
科学(184999)
研究(172454)
基金(170862)
(148311)
国家(147061)
科学基金(126404)
社会(112178)
社会科(106169)
社会科学(106142)
(92250)
基金项目(90308)
自然(79478)
教育(77834)
自然科(77612)
自然科学(77592)
自然科学基金(76191)
(76084)
编号(70276)
资助(69137)
成果(55972)
(52614)
重点(52589)
(52224)
(48373)
课题(47370)
国家社会(47271)
创新(45349)
科研(44825)
教育部(44776)
期刊
(179640)
经济(179640)
研究(101717)
(71511)
中国(67105)
学报(53907)
(52268)
科学(49874)
农业(48197)
管理(46428)
大学(41910)
学学(39575)
(34680)
金融(34680)
业经(32460)
技术(31760)
教育(30133)
经济研究(28453)
财经(26930)
问题(24966)
(24131)
(23260)
技术经济(19089)
世界(19039)
(18884)
统计(18184)
(17842)
经济问题(16600)
图书(16104)
(16062)
共检索到527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良悦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燕  张飞  
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过度的倾向。从供给角度看,主要缘于土地征用是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以及以"优先发展工业、城市"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都具有极强的农地非农化偏好。要遏制我国当前农地过度非农化趋势,从供给角度讲,应改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农业、工业、城市农村协调发展战略;从需求角度讲,应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预期成本,严格执行公益性建设用地国家征用制度,加快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永志  
我国自由农地流转由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较少、土地流转的市场性很低、土地流转的期限太短等原因,致使农地并没能形成规模经营,细碎化作业仍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验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化的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涛  
我国农地抵押融资正遭遇法律解释和制度实践的双重困境。法律解释上,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作为抵押标的的"三权分置"论,与有关物权法理相冲突,也不符合抵押权成立的条件;制度实践上,以政策推动为主的农地抵押被金融机构冷遇,实际抵押人多为公司企业而非普通农户,且主要从事非农经营或者非粮种植。农地抵押法制实践的困境并非源自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备,而是市场需求不足。我国农村以代际分工为特征的"半工半耕"家计生产方式充分展现了小农经济的有效性,并从根本上否定农地抵押导向下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未来农地抵押制度应在强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减少政府具体干预、拓展农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完善抵押权设定规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芳  张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非理性维权又常陷入政府刚性维稳困局,最终形成维权与维稳相互掣肘、私权与公权相互抗衡的局面。解决农民群体维权之困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源,即:健全立法,重建环境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提高公力救济效能;变非法维权为依法维权,避免权利滥用;变刚性维稳为韧性维稳,防止权力恣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涛  
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是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存在骨干教师减少与流失、教师年龄老化、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培训效果不佳、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困境。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建立起高效公平的教育管理体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郭忠兴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了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GDP增量为对象的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指标,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因素分解得到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类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增大、中部减小、西部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鉴于此,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区间公平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耕地非农化指标调控的重点在于三类地区各自内部省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飘飘  吴春宝  
本文基于全国3656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究无地、少地农民面临的各种困境,并试图通过建立金字塔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少地农民找到新出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贵现  朱月季  周德翼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成效不佳的根源在于非洲国家的政治和实施的农业政策。非洲国家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低,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长期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实现可持续性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必要任务。农产品销售是中国在非洲农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瓶颈。受制于中非农业技术合作的效果和中国农业投资企业的困境,中非农产品贸易在双方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不过中非农业合作对于加强中非传统友谊,带动农业企业和其他领域的企业"走出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未来中非农业合作的潜力巨大,中非农业合作还需要不断进行下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忠  倪志良  
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是当前农地非农化过程中需要权衡的两大内容。文章基于我国1997-2012年省际土地数据和边际收益理论,运用动态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兼顾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的农地非农化最优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依赖土地调节而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忽视了农地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成本,致使我国农地过度非农化;农地非农化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内由于资源约束效应而抑制经济增长,其最优规模应该不超过实际非农化的73.56%。因此,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为了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以及保护农地资源,应完善资源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减少对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王霞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地配置土地以达到社会最优。从农地保护、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秀芝  陈会广  陈利根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爱军  张飞  
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耕地资源快速减少。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构建耕地非农化的经济效应分析模型,应用中国1982~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耕地非农化存在收敛性,并具体计算人均GDP、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变量的拐点值。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耕地非农化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说明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强劲,因此保护耕地的形势依然严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冬梅  叶国平  邱萍  
法律的经济分析范式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引发法学研究方法的大变革,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由于所借助的分析工具或自身发展不平衡等局限而倍受批评,陷入困境之中。要突破这种困境,既要从外部引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法经济学发展的动力,拓展法经济学的包容性,也要重视经济的法律分析,从而改变法经济学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