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2)
- 2023(10202)
- 2022(8123)
- 2021(7393)
- 2020(6258)
- 2019(14409)
- 2018(14431)
- 2017(28213)
- 2016(15709)
- 2015(17765)
- 2014(18182)
- 2013(18048)
- 2012(16798)
- 2011(15182)
- 2010(15435)
- 2009(14595)
- 2008(14657)
- 2007(13680)
- 2006(12128)
- 2005(10951)
- 学科
- 济(71330)
- 经济(71270)
- 业(47895)
- 农(46692)
- 管理(36557)
- 农业(30794)
- 方法(28052)
- 企(26840)
- 企业(26840)
- 数学(24821)
- 数学方法(24626)
- 中国(20079)
- 业经(19907)
- 地方(15599)
- 财(14686)
- 学(14301)
- 制(13730)
- 贸(12663)
- 贸易(12658)
- 发(12608)
- 易(12305)
- 农业经济(10436)
- 银(10316)
- 银行(10288)
- 发展(10267)
- 展(10250)
- 策(9966)
- 体(9959)
- 行(9820)
- 融(9478)
- 机构
- 学院(232644)
- 大学(228790)
- 济(98284)
- 经济(96273)
- 管理(86805)
- 研究(81059)
- 理学(74676)
- 理学院(73861)
- 管理学(72565)
- 管理学院(72154)
- 中国(62527)
- 农(62157)
- 科学(51344)
- 京(48408)
- 农业(47954)
- 所(42716)
- 业大(42580)
- 财(41563)
- 研究所(38854)
- 中心(38680)
- 江(36983)
- 财经(32956)
- 范(31210)
- 师范(30916)
- 经(29883)
- 北京(29882)
- 经济学(29808)
- 农业大学(29549)
- 州(28663)
- 院(27575)
- 基金
- 项目(152879)
- 科学(119296)
- 研究(112304)
- 基金(109565)
- 家(95928)
- 国家(95053)
- 科学基金(80081)
- 社会(71257)
- 社会科(67049)
- 社会科学(67028)
- 省(61533)
- 基金项目(58860)
- 划(50639)
- 自然(50405)
- 教育(49950)
- 自然科(49133)
- 自然科学(49118)
- 自然科学基金(48217)
- 编号(47573)
- 资助(43216)
- 成果(38140)
- 发(35200)
- 农(34735)
- 重点(34567)
- 部(33946)
- 课题(31924)
- 创(31318)
- 国家社会(29443)
- 创新(29339)
- 科研(29185)
- 期刊
- 济(114380)
- 经济(114380)
- 农(65268)
- 研究(64833)
- 中国(47664)
- 农业(43961)
- 学报(39690)
- 科学(36635)
- 财(31102)
- 大学(30130)
- 学学(28664)
- 管理(26005)
- 业经(24960)
- 融(23742)
- 金融(23742)
- 教育(21708)
- 业(21682)
- 技术(19568)
- 问题(17184)
- 经济研究(16083)
- 财经(15898)
- 农村(14538)
- 村(14538)
- 版(14239)
- 农业经济(14220)
- 经(13656)
- 世界(13067)
- 资源(12237)
- 技术经济(12206)
- 经济问题(12109)
共检索到346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刘友兆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土地资源利用等一些减小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土地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而剧烈的变化意味着灾变。(3)农地非农化水平一定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促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4)当前,大量的农地被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农地非农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同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方向,将形成不同的平衡态,进而导致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王霞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地配置土地以达到社会最优。从农地保护、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外部性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牟燕 钱忠好
研究目的:测度2003—2008年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并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揭示提升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政策含义。研究方法:比例分析法、变异系数分析法、泰尔指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3—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6年平均值为18.50%,2003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20.69%,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11.45%;(2)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与最低的地区相差35.18%,2003—2008年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有所上升。研究结论:(1)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凤 吕赞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农地非农化时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因市场交易而发生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农地非农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冲突和矛盾,形成了各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关系,如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博弈,其中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博弈关系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博弈理论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农地非农化中的行为以剖析二者的关系,并从博弈角度提出制约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博弈行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曹飞
基于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地租增值来源:自然增值、资本投入增值及超额需求引致的虚拟地租,其中后二者占据了地租增值的大部分。地方政府获得了第一次地租增值收益,房地产企业获得了社会平均利润和第二次地租增值收益,农民及农民集体获得农业地租。郑州市惠济区的案例表明:农民及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地租增值部分的0.6%、58.8%和40.6%。由此说明当前的农地非农化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为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税制度来优化农地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地租增值 农地非农化 收益分配 利益主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轶 魏朝富 尹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加剧扩张和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非农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应该加大给予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的奖励以及提高违规的惩罚力度,抑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遏制违法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土地价格差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
关键词:
非农化 不同利益主体 博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量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情景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晶 曲福田
发展与保护始终是资源优化配置必然面对的难题,这也为中国农地非农化的政策调控提出了挑战,即应当建立怎样一种政策调控框架,才能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实现农地非农化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地非农化的市场结构、配置方式和效率损失,阐明中国农地非农化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的现状,进而提出以内生性政策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外生性政策调控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并以此为分类基础构建中国农地非农化政策调控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参照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思路,反思中国现行农地非农化政策调控的运行体系,提出改良现行政策框架的设计路径,具体包括:促进行政性规制政策的市场化改良、加强经济性规制政策...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政策调控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秀芝 陈会广 陈利根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调控机制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非粮化” “非农化” 农地流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关键词:
农民 城市化 农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政府驱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宝海
在农地私有化问题上,正反双方立论的基础是农地私有化"后"的利弊比较,双方都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作为农地私有化的制度变迁是否具有可行性,制度变迁的动力和阻力是什么。实际上,利益博弈才是农地制度变革路径的决定因素。从农地制度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利益相关方的预期利益冲突和均衡,中国目前农地私有化不可行的真正障碍在于政治上不可行和经济上缺乏效率优势。因此,在保持既定农地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市场对农地使用权配置的力度,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该是农地制度变革最好的切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