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1)
- 2023(12104)
- 2022(9872)
- 2021(9085)
- 2020(7326)
- 2019(16279)
- 2018(15805)
- 2017(30373)
- 2016(16345)
- 2015(18254)
- 2014(17943)
- 2013(17599)
- 2012(16073)
- 2011(14472)
- 2010(14987)
- 2009(14571)
- 2008(13576)
- 2007(12580)
- 2006(11476)
- 2005(10402)
- 学科
- 济(63812)
- 经济(63716)
- 业(58064)
- 管理(48022)
- 农(46944)
- 企(37207)
- 企业(37207)
- 农业(31425)
- 融(26848)
- 金融(26844)
- 银(25138)
- 银行(25129)
- 中国(24550)
- 行(24363)
- 制(22052)
- 业经(21367)
- 财(20732)
- 方法(20381)
- 数学(17598)
- 数学方法(17382)
- 地方(15309)
- 体(15114)
- 务(12880)
- 财务(12845)
- 财务管理(12813)
- 企业财务(12270)
- 体制(11787)
- 贸(11441)
- 贸易(11428)
- 发(11317)
- 机构
- 学院(230037)
- 大学(222307)
- 济(98337)
- 经济(96272)
- 管理(86626)
- 研究(77161)
- 理学(73820)
- 理学院(73131)
- 管理学(72072)
- 管理学院(71678)
- 中国(67526)
- 农(54558)
- 财(48640)
- 京(45530)
- 科学(43854)
- 农业(41277)
- 中心(38715)
- 所(38159)
- 业大(37839)
- 财经(37191)
- 江(36532)
- 研究所(33967)
- 经(33643)
- 经济学(29760)
- 州(29067)
- 北京(27980)
- 范(27781)
- 师范(27536)
- 院(27266)
- 财经大学(27151)
- 基金
- 项目(150317)
- 科学(118969)
- 研究(116423)
- 基金(108065)
- 家(92798)
- 国家(91875)
- 科学基金(79154)
- 社会(75384)
- 社会科(71136)
- 社会科学(71119)
- 省(61056)
- 基金项目(57056)
- 教育(51952)
- 划(49261)
- 编号(49260)
- 自然(47540)
- 自然科(46335)
- 自然科学(46328)
- 自然科学基金(45500)
- 资助(42418)
- 成果(40031)
- 制(35112)
- 发(34172)
- 重点(33958)
- 课题(33910)
- 部(33672)
- 创(32297)
- 国家社会(31325)
- 农(31255)
- 性(31179)
- 期刊
- 济(116573)
- 经济(116573)
- 研究(68563)
- 农(59037)
- 中国(53560)
- 融(40078)
- 金融(40078)
- 农业(39024)
- 财(38176)
- 学报(32899)
- 科学(31874)
- 管理(29168)
- 大学(26840)
- 学学(25854)
- 业经(24530)
- 教育(23319)
- 技术(19313)
- 财经(18466)
- 业(18378)
- 问题(16216)
- 经济研究(15828)
- 经(15773)
- 农村(15276)
- 村(15276)
- 农业经济(14308)
- 版(12791)
- 世界(12408)
- 经济问题(11571)
- 现代(10736)
- 理论(10696)
共检索到361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欣欣
农地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和农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农地金融制度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及政府支持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路径选择方面应注意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相契合,次级制度优先、诱导基础性制度变迁。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制度构建 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欣欣
农地金融不仅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农地金融制度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政府支持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路径选择方面应注意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相契合,次级制度优先、诱导基础性制度变迁。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制度构建 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卫民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贷款 组织体系 风险防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农地制度变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人们围绕这一问题提出的变革方案虽然其直接指向不同,但都是对产权结构的调整,由此产生的产权效率来自于制度变革对经济主体的激励效应、未来预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鉴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强制性,应该以"极化土地经营权"作为土地制度变革的类型选择。这种类型中的农地制度变革效能的实现机制极具魅力,其中的所有权指向和经营权指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结构 产权效率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新旺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随着农地金融制度的推行,农业保险的滞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以及土地对中国农户的特殊性使得农业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经济风险,进而转化为社会风险与伦理道德风险。因此,农地金融制度在目前的中国缺乏可行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新阳 王贵彬
农地金融制度最早试点开始1988年的贵州湄潭,主要试点形式包括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土地资产证券化、农地信托和农地金融合作,但整体推进乏力,反映出在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过程中的多种障碍,表现突出的包括:农地法律依据缺乏、农业保险缺失和社会保障不足。为了破除障碍,需要政府尽早修改相关法律、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加强农业保险建设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构建 障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天柱 夏显力 崔卫芳
农地金融制度的欠缺,业已构成农业投资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瓶颈”约束,并且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影响。本文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为核心,就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外在动因、功能、目标、方案及支持体系做了初步探讨,并指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是保证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享有完全所有权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建立有效率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加快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金融制度 支持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日 王选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除了体制、管理、改革不到位等因素之外,融资难以及农场土地流转难也是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存在明显滞后或缺位,由此导致了生产和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限制了金融资本对农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有力支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俞敏 刘晓芬
本文拟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为主线,对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的现实约束及障碍破解进行论述。文章从法律制度建设、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进行了初步方案构想。最后,提出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模式构建 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明义
我国存在农地金融抑制,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融资,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为此,应借鉴农地金融当前实践模式,设计出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并在农地产权制度、政府支持引导、农地流转市场、"期货农业"发展、评估与风险机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起配套制度,大力促进农地金融发展,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实践模式 发展模式 配套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锋
农地流转实践在促进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同时,也使现有农地法律制度的规范能力捉襟见肘。无论转包、抵押、转让,还是入股和出租均不能解决土地流转实践中农户利益和农业企业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均无法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属性的矛盾,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出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是破解农地流转难题的正解。三权分置视阈下,转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仍有存续必要,且转让条件应保持严苛。应区分转包与出租,转包的客体应为物权性的土地经营权,而出租的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权,放宽接包方资格条件,使其涵盖所有市场主体。抵押应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土地经营权抵押两种类型,前者应满足转让所规定的条件要求。政府应支持农户之间的土地抵押实践,以消解对金融机构的路径依赖。入股应衡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保属性与《公司法》的股东出资要求,出资形式应仅为土地经营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云松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