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5)
- 2023(13708)
- 2022(11717)
- 2021(10853)
- 2020(9314)
- 2019(21232)
- 2018(21124)
- 2017(40378)
- 2016(22152)
- 2015(24948)
- 2014(24530)
- 2013(24423)
- 2012(22736)
- 2011(20874)
- 2010(21192)
- 2009(20230)
- 2008(20315)
- 2007(18846)
- 2006(16831)
- 2005(15048)
- 学科
- 济(91051)
- 经济(90938)
- 业(74658)
- 管理(69147)
- 企(53641)
- 企业(53641)
- 农(48115)
- 方法(36184)
- 农业(31764)
- 数学(31189)
- 数学方法(30876)
- 业经(24838)
- 财(24497)
- 中国(24216)
- 制(22978)
- 技术(20065)
- 学(18785)
- 地方(18508)
- 贸(16044)
- 贸易(16035)
- 体(15778)
- 易(15613)
- 银(15264)
- 银行(15228)
- 环境(14809)
- 发(14603)
- 行(14545)
- 务(14174)
- 财务(14138)
- 财务管理(14096)
- 机构
- 学院(321265)
- 大学(318057)
- 济(133280)
- 经济(130385)
- 管理(124597)
- 研究(109456)
- 理学(106707)
- 理学院(105573)
- 管理学(103911)
- 管理学院(103305)
- 中国(85901)
- 农(71369)
- 科学(67765)
- 京(67450)
- 财(62033)
- 所(56656)
- 农业(55100)
- 业大(53231)
- 中心(51781)
- 江(51566)
- 研究所(51073)
- 财经(48071)
- 经(43453)
- 北京(42165)
- 范(41071)
- 师范(40688)
- 州(40205)
- 经济学(39588)
- 院(38515)
- 省(36966)
- 基金
- 项目(211102)
- 科学(166356)
- 研究(155731)
- 基金(151937)
- 家(132818)
- 国家(131629)
- 科学基金(112254)
- 社会(99026)
- 社会科(93502)
- 社会科学(93469)
- 省(84984)
- 基金项目(81336)
- 自然(71622)
- 划(70247)
- 教育(70173)
- 自然科(69797)
- 自然科学(69777)
- 自然科学基金(68553)
- 编号(64322)
- 资助(59987)
- 成果(51738)
- 创(48305)
- 重点(47658)
- 部(47048)
- 发(46745)
- 创新(44520)
- 课题(43990)
- 制(43019)
- 国家社会(40773)
- 业(40113)
- 期刊
- 济(155632)
- 经济(155632)
- 研究(91961)
- 中国(72643)
- 农(71582)
- 学报(51179)
- 财(48768)
- 科学(48712)
- 农业(48130)
- 管理(44163)
- 大学(38629)
- 学学(36421)
- 教育(32453)
- 融(32237)
- 金融(32237)
- 业经(30315)
- 技术(27990)
- 业(25179)
- 财经(23596)
- 经济研究(22078)
- 问题(21446)
- 经(20278)
- 资源(17579)
- 技术经济(17327)
- 版(17259)
- 科技(16844)
- 世界(15650)
- 农村(15542)
- 村(15542)
- 图书(15057)
共检索到491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钊 乐德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里,制度被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本文从制度与农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出发,指出我国农地资源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实质是制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地资源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制度问题:产权问题,流转问题,管理问题和宏观农业制度问题,并如何进行农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农地资源利用 制度分析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关键词:
耕地 可持续利用 产权 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战勋
市场化进程中的农地资源利用与农地制度创新熊战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样面临着这一历史任务。然而,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交织在一起,市场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雪松 伍新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水资源的经济特征,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推进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导致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效应对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的水资源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制度安排包括有效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开放的水市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制度分析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华 张安录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资源 农地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举
在农地制度分析中制度效率分析应当与具体制度环境条件相结合。在稳定的宪法性秩序下,农地制度创新的可行路径是构建保障公平的农地权利交易机制。在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非正式约束中群体共识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主治理是当前保障和实施农民土地权益的可行性方法,而群体共识的再造和转换是促进农民自主治理的基础。
关键词:
制度效率 群体共识 农地权利 自主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鸣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关键词:
农地 承包经营权 物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傅晨发轫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是蕴涵着适应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变革需求和农民群众创新精神的制度变迁,其不仅有可能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选择的普遍模式,也昭示着其他地方农业制度创新的前景。本文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变迁的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定光平 韩冰华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地租赁 农地流转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昱霞 赵成章
我国北方牧区的天然草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制度供给不足和滞后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单纯依靠技术和资金投入治理退化草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科学发 展观的视角,通过改革现行草地所有权、使用权,完善草地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有助于体现草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绿色考核体 系,实施有利于牧区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和完善草地利用和保护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民认知 制度认知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