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7)
- 2023(18986)
- 2022(16041)
- 2021(15016)
- 2020(12381)
- 2019(28199)
- 2018(27718)
- 2017(53016)
- 2016(28407)
- 2015(32035)
- 2014(31983)
- 2013(31996)
- 2012(29934)
- 2011(26866)
- 2010(27466)
- 2009(25655)
- 2008(24670)
- 2007(21940)
- 2006(19700)
- 2005(17816)
- 学科
- 济(122633)
- 经济(122489)
- 业(89116)
- 管理(82255)
- 企(65482)
- 企业(65482)
- 农(52432)
- 方法(49380)
- 数学(42956)
- 数学方法(42597)
- 财(40219)
- 中国(39840)
- 农业(35044)
- 地方(31711)
- 业经(30432)
- 融(29390)
- 金融(29388)
- 银(28500)
- 银行(28459)
- 制(27520)
- 行(27393)
- 学(23786)
- 务(22188)
- 财务(22116)
- 财务管理(22058)
- 贸(21453)
- 贸易(21434)
- 企业财务(21134)
- 易(20715)
- 体(18889)
- 机构
- 学院(405796)
- 大学(404145)
- 济(168727)
- 经济(165121)
- 管理(159432)
- 研究(139638)
- 理学(136893)
- 理学院(135398)
- 管理学(133368)
- 管理学院(132632)
- 中国(111763)
- 京(86206)
- 财(83822)
- 科学(83526)
- 农(78177)
- 所(70337)
- 中心(65191)
- 财经(63485)
- 研究所(63103)
- 业大(62227)
- 江(61596)
- 农业(59564)
- 经(57707)
- 北京(54850)
- 范(53594)
- 师范(53154)
- 经济学(50439)
- 院(49819)
- 州(49743)
- 财经大学(46750)
- 基金
- 项目(269220)
- 科学(211807)
- 研究(201029)
- 基金(194934)
- 家(168983)
- 国家(167268)
- 科学基金(143416)
- 社会(128149)
- 社会科(121260)
- 社会科学(121225)
- 省(105076)
- 基金项目(103377)
- 自然(90388)
- 教育(90272)
- 自然科(88189)
- 自然科学(88171)
- 划(87311)
- 自然科学基金(86594)
- 编号(83162)
- 资助(79571)
- 成果(67732)
- 发(60608)
- 部(59815)
- 重点(59705)
- 课题(56729)
- 创(55491)
- 国家社会(52901)
- 创新(51686)
- 教育部(51297)
- 科研(50661)
- 期刊
- 济(196429)
- 经济(196429)
- 研究(126113)
- 中国(87254)
- 农(77924)
- 财(65829)
- 学报(62548)
- 科学(58594)
- 管理(56078)
- 农业(52473)
- 融(51387)
- 金融(51387)
- 大学(48687)
- 学学(46040)
- 教育(43397)
- 业经(35870)
- 技术(33538)
- 财经(31390)
- 经济研究(29850)
- 经(26672)
- 问题(26016)
- 业(25618)
- 版(20365)
- 技术经济(19723)
- 理论(19584)
- 图书(19560)
- 世界(19098)
- 科技(18715)
- 商业(18536)
- 现代(18461)
共检索到627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丹 白凡 张军涛
农民消费的合理激发对于整体经济活力的释放具有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以农地财产权益为代表的消费动能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就近城乡融合式发展家庭为研究样本,采用工具变量(IV)等实证策略,就农地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地的财产权益显著增加了就近城乡融合式发展家庭的消费水平,并优化了家庭的消费结构;异质性分析发现,农地财产权益对年轻、中高收入、无房贷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会影响农地的消费效用,有农地家庭参与农地转出可以促进家庭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家庭消费。以农地财产权益为视角研究就近城乡融合式发展家庭的消费问题有助于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范围内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消费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丹 白凡 张军涛
消费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我国城镇化现状,着眼于就近城镇化这一群体,运用2014—2020年四期CFPS混合截面数据,借助最小二乘法(IV)等实证模型,分析保留农地权益对就近城镇化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农地权益有助于优化就近城镇化家庭的消费结构,并且这种影响在中老年家庭、中上收入水平家庭、中部及东部地区家庭、无流动性约束以及高水平农地收益权保护的家庭中尤为显著;不确定性风险限制了保留农地权益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正面影响,而农地流转和农地租金收入有助于改善就近城镇化家庭消费结构。因此,应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家庭的土地权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公平高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使就近城镇化家庭“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红美
在中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重大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然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民的土地财产却在逐渐的丧失,如何才能够保证农民土地财产权,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对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现状进行阐述,研究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对策,确保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民 土地财产权 保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在全
为了激发农村的经济增长潜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此,要从培育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民财产权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旭宇
农民的财产权益不仅包括有形财产的权益,还包括很多无形财产的权益;不仅是一种"归属"的权益,更是实施一系列"行为"的权益;不仅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属性,更具有资本的属性;既包括很多显性权益,也包括大量的隐性权益。但这些权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略了,这是农民财产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深层原因。要完整地认识、全面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就必须重视这些被忽略的方面。
关键词:
农民 财产权益 无形 资本 隐性 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娟 姜开勤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失地途径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土地征用;二是“农地的隐性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上访事件连连不断,诱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因为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对未来的希望和千百年来凝聚在土地中的财产权益。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保障失地的财产权益,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流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旭宇
目前我国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国有资产、收入以及其他资源资产的权益严重缺失。导致这种缺失的原因在于农民财产权界定不够完整和清晰、农民财产非资本化、财产权配置不平等以及分配体制不合理等。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需从上述诸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民 财产权益 缺失 原因 保障 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明义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农地产权正义 土地权益保护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利用江苏等地的微观数据,考察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选择意愿,并重点测度了农地财产权属强化与农业发展权诉求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补偿诉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农户存在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20. 00%的农户愿意在一定的补偿条件下退出承包经营权;财产权属强化及农业发展权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愿,农业发展权对农户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财产权属强化则推高了农户对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价格的诉求。此外,研究还表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菜单"存在多样化的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城镇化是我国今后最大的内需,如何使2亿多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以及如何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这首先要弄清楚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农民的财产权以及如何才能行使完整的财产权。本文认为,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权属性,但权能不完整、具有脆弱性。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的根本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破除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收益的行政权障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流转起来并通过产权整合实现增值,同时要加强户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腾飞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被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高龄农民工并没有直接返乡,而是选择“返县就业”。从家庭策略视角出发,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进城”为取向的流动经济策略,通过继续在县城务工,帮助子代家庭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返乡”为取向的生存经济策略,通过县域内城乡双向流动,保持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关联,为自己返乡养老和子代城镇化失败保留人生退路。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农民工创造性地将城与乡的结构性制约力量,转化为一种服务于家庭发展策略的能动性资源,在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腾飞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被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高龄农民工并没有直接返乡,而是选择“返县就业”。从家庭策略视角出发,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进城”为取向的流动经济策略,通过继续在县城务工,帮助子代家庭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返乡”为取向的生存经济策略,通过县域内城乡双向流动,保持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关联,为自己返乡养老和子代城镇化失败保留人生退路。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农民工创造性地将城与乡的结构性制约力量,转化为一种服务于家庭发展策略的能动性资源,在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邵兴全 胡业勋
从传统分析,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以集体所有权为中心进行构建,这导致产权主体虚置、权属不明及流转制度不规范等现象,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与保障。为寻求在农地产权分割上新的理论突破,本文在分析以农地集体所有权为中心的产权制度为何出现及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借鉴英美法律的财产权理论,试图提出一个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并非突破现有法律规定重新界定所有权人,仅需将经济利益赋予真正需要赋予的农民个体即可,这就是农地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即强化农民农地收益权,弱化农地集体所有权。最后,本文从机制转换、路径设计和动力机制三方面对该框架进行了阐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曲颂 郭君平 李荣耀
在充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前提下,构建“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处在重要窗口期。本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以户籍关系变化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调整为逻辑主线,审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内涵演化,梳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处置的政策脉络和地方探索,进而剖析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研究认为,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在于辨明农民进城落户与融入城镇的关系,厘清集体内部转让与市场资源配置的边界,着力解决“三权”退出补偿不足的核心问题,确立“以用定转、转用联动”一体化机制,抓住集体成员身份去留的根本症结,以及做好退村进城之间权利保障的接续衔接。在此基础上,应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多层级多元化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软硬兼施”完善引导机制、统筹推进改革与完善配套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