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00)
- 2023(22445)
- 2022(19056)
- 2021(17645)
- 2020(14889)
- 2019(33804)
- 2018(33626)
- 2017(64155)
- 2016(35160)
- 2015(39350)
- 2014(39100)
- 2013(38690)
- 2012(36026)
- 2011(32585)
- 2010(32795)
- 2009(30333)
- 2008(29896)
- 2007(26857)
- 2006(24112)
- 2005(21422)
- 学科
- 济(146782)
- 经济(146612)
- 业(115520)
- 管理(105051)
- 企(95214)
- 企业(95214)
- 方法(63474)
- 数学(52625)
- 农(52269)
- 数学方法(51809)
- 中国(40060)
- 财(39461)
- 业经(39222)
- 农业(34855)
- 地方(32699)
- 学(31263)
- 制(29045)
- 贸(26219)
- 贸易(26200)
- 务(26045)
- 财务(25951)
- 财务管理(25904)
- 易(25411)
- 理论(25365)
- 技术(24664)
- 企业财务(24532)
- 和(23916)
- 银(22518)
- 银行(22436)
- 环境(21922)
- 机构
- 学院(503305)
- 大学(500008)
- 济(200017)
- 经济(195671)
- 管理(195563)
- 研究(172248)
- 理学(168054)
- 理学院(166127)
- 管理学(162802)
- 管理学院(161910)
- 中国(131867)
- 科学(110204)
- 京(107983)
- 农(101039)
- 财(91392)
- 所(88905)
- 业大(82646)
- 研究所(80824)
- 中心(79316)
- 农业(78507)
- 江(78388)
- 财经(72049)
- 北京(67973)
- 范(65558)
- 经(65503)
- 师范(64781)
- 院(62402)
- 州(62385)
- 经济学(59044)
- 省(58044)
- 基金
- 项目(340113)
- 科学(265841)
- 基金(245053)
- 研究(242253)
- 家(216738)
- 国家(214855)
- 科学基金(183179)
- 社会(151637)
- 社会科(143435)
- 社会科学(143391)
- 省(135449)
- 基金项目(129207)
- 自然(121804)
- 自然科(118985)
- 自然科学(118950)
- 自然科学基金(116803)
- 划(113299)
- 教育(111139)
- 资助(101824)
- 编号(98278)
- 成果(78678)
- 重点(76660)
- 发(74904)
- 部(73535)
- 创(71071)
- 课题(68317)
- 创新(66099)
- 科研(65493)
- 计划(63242)
- 教育部(62010)
- 期刊
- 济(229270)
- 经济(229270)
- 研究(145173)
- 中国(104292)
- 农(95966)
- 学报(87330)
- 科学(79121)
- 管理(75075)
- 财(71285)
- 大学(65825)
- 农业(64628)
- 学学(62487)
- 教育(54556)
- 融(47401)
- 金融(47401)
- 技术(45495)
- 业经(41829)
- 财经(35093)
- 经济研究(34604)
- 业(34470)
- 经(30196)
- 问题(30194)
- 版(26072)
- 技术经济(25620)
- 科技(24985)
- 图书(24248)
- 统计(23945)
- 业大(23671)
- 资源(22590)
- 商业(22574)
共检索到760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大垒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葆春 李嘉晓
山东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SWOT分析方法,梳理山东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于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在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进一步增强山东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于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 SWOT分析 竞争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郝秀元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农村信贷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对龙口市土地规模经营及信贷配套服务进行了调查,现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冠宇 凌秋月 张梦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不只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可以以其蕴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激发乡村发展更深层的活力,加速推动产业链延伸、融合,衍生发展更多产业。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村电商的提升,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其次,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培育地方特色龙头企业,提升消费者的认知程度,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村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委员会可以保障农地规模经营的顺利推进,但行政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村领导来自大宗大族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村干部"年轻化"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以及规范村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亚楠 胡浩
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是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消费者具有支付意愿、农户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生产过程中确保品质控制、政府及行业协会的有效监管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四大要素。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应优化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重申请更要重后续产业发展;提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保护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户收益;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多层次的监管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邰秀军 杨慧珍 陈荣
[目的]已有研究只注意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减贫增收效应,却并没有说明地理标志产品减贫增收效应的条件。文章旨在分析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条件和路径。[方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并使用山西省110个县的县级数据和计量模型,采用OLS和加权OLS回归方法,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及产业聚集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县级层面地方政府的自然优势,但只有形成一定的集聚程度并达到产业化才能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并对当地的农民收入有减贫增收效应。[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邰秀军 杨慧珍 陈荣
[目的]已有研究只注意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减贫增收效应,却并没有说明地理标志产品减贫增收效应的条件。文章旨在分析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条件和路径。[方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并使用山西省110个县的县级数据和计量模型,采用OLS和加权OLS回归方法,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及产业聚集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县级层面地方政府的自然优势,但只有形成一定的集聚程度并达到产业化才能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并对当地的农民收入有减贫增收效应。[结论]认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减贫增收主要有两条路径,首先,区域竞争优势对与该农业产业相关的经济资源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实现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高位平台",从而促进农村减贫的进程;另外,推动当地农业的品牌化发展是地理标志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减贫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 臧涛 张全景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山东省五莲、东平和垦利等三县(区)的379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eckman二阶段模型和比较分析法,探究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与差异,为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案例区被调查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且认知水平与结构均存在地域差异。(2)个体特征、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因素的影响却不显著;所选四类因素均表现出了对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其中影响力度较大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素主要是"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和"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程度"。(3)27.70%的受访农户存在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形,山区与平原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一定差异,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的因素也有较大不同。(4)建议深入了解农民的政策认知水平与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因地制宜构建信息平台、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服务"的二元规模化。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规模经营 意愿 行为 山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宏辉 杜美玲 尹小君 张朝辉
农地规模经营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简称农业绿色TFP)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运用SSB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其进行测算,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农业绿色TFP时序上呈波动平缓上升趋势、空间上存在省际差异性特征;在全国层面,直接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门槛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边际递减的正向效应;在区域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存在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与全国样本回归特征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TFP的关系不显著。规模化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研究建议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等采取符合自身的规模化经营方式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米运生
本文结合广东省阳山县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对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显著促进了农地地块规模扩张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与此同时,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户获取农业外包服务难易程度和外包服务使用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由影响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赵瑞莹
本文在对山东省16市的232户地理标志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使用地理标志行为决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的文化程度、农户的经营年限、经营规模、期望收益、是否加入合作组织、是否签订合同、是否得到政府的支持、对虚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担心程度和对地理标志使用实际意义的认可程度对农户申请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决策有正向影响;而决策者的年龄对其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楚雄 李志威 刘唱唱
耕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基于366份流入方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两类流入方持续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耕地持续转入意愿共同受到经营年收入、对村支两委满意程度、对政府扶持满意度、耕地流转价格水平和对村委会主导流转模式认同等5个因素的影响;小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耕地持续转入意愿主要受到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影响;大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耕地持续转入意愿则更多地受到市场、信息和技术要素的影响;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流转模式越有利于同类主体耕地持续流转意愿的增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旭东 李秉龙
地理标志作为保护和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已运行多年。多年来,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成绩喜人。然而,由于管理机构各行其职,合作监管不力,出现"注而慎用",致使保护效应发挥不够,"大标志、小市场"处境尴尬、省外影响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保护和发展 问题与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亚楠 胡浩
借助集中度指数、锡尔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总体情况、区域分布、品种分类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数量分析。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93.90%都属于农产品或与农产品相关,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小。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可以从审批、消费、生产、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利益相关主体划分,存在着管理权利冲突、消费者认知不足、生产者有机会主义行为、监管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优化法律保护模式、加强消费者宣传力度、对农户进行规模整合、建立更有效的权利制衡及监督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