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2)
2023(5454)
2022(4584)
2021(4613)
2020(3887)
2019(8995)
2018(9299)
2017(18448)
2016(10130)
2015(11525)
2014(11541)
2013(11374)
2012(10273)
2011(9553)
2010(10147)
2009(9580)
2008(9377)
2007(8766)
2006(7912)
2005(7047)
作者
(29257)
(24918)
(24428)
(23340)
(15379)
(11957)
(10897)
(9773)
(9372)
(8786)
(8483)
(8399)
(7914)
(7865)
(7477)
(7430)
(7157)
(7092)
(7032)
(6919)
(6236)
(6227)
(6152)
(6011)
(5673)
(5609)
(5463)
(5348)
(5047)
(4826)
学科
(48711)
经济(48672)
(44531)
(35977)
农业(29608)
管理(21941)
方法(20415)
数学(18414)
数学方法(17930)
(16079)
企业(16079)
业经(14677)
中国(10952)
农业经济(9906)
(9492)
(9086)
(8975)
(8972)
农村(8964)
地方(8667)
土地(8524)
(8081)
理论(7903)
(7572)
贸易(7567)
(7397)
发展(7328)
(7308)
(7203)
(7201)
机构
学院(152241)
大学(146353)
(62747)
经济(61515)
管理(59303)
理学(51270)
理学院(50817)
管理学(49627)
管理学院(49390)
研究(48067)
(45934)
中国(38800)
农业(34687)
科学(30571)
(30401)
业大(29779)
(25515)
(24903)
(23876)
中心(23203)
研究所(22505)
农业大学(21400)
(20632)
师范(20517)
财经(20150)
经济管理(19425)
(18891)
北京(18647)
(18174)
经济学(17516)
基金
项目(97535)
科学(76801)
研究(73526)
基金(69819)
(60302)
国家(59704)
科学基金(51283)
社会(46231)
社会科(43363)
社会科学(43350)
(40360)
基金项目(36801)
教育(33299)
自然(32557)
编号(32522)
(32208)
自然科(31761)
自然科学(31758)
自然科学基金(31162)
资助(28864)
(27302)
成果(25399)
(21806)
(21745)
重点(21564)
课题(21327)
(19842)
国家社会(18536)
创新(18460)
(18299)
期刊
(77166)
经济(77166)
(52054)
研究(41921)
农业(35180)
中国(32203)
学报(23940)
科学(23328)
业经(19800)
大学(19327)
学学(18472)
(18089)
管理(17190)
教育(16397)
(16248)
(15507)
金融(15507)
技术(14611)
农业经济(13405)
农村(13321)
(13321)
问题(11613)
财经(10284)
(9931)
世界(9262)
经济研究(9094)
经济问题(8963)
农村经济(8884)
(8778)
统计(8718)
共检索到22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美玉  田焱  
本文运用杨小凯-黄有光的间接定价企业理论分析了与农地相关的产品市场、土地租赁市场、土地买卖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效率相互权衡情况,提出了农地规模经济无关论的假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涨宝  聂建亮  
土地承包关系长期化导致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不均衡,同时农村中分家习俗造成了土地的琐碎化,而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减少将进一步加速土地的琐碎化,进而使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进一步缩减。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种粮收益的增加。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于是那些可以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土地流转方式将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凤芹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生产规模与工业生产规模一样不存在一个理论上的边界。农业资源禀赋的限制并不能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稀缺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如果一种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价格上涨,就会产生减少这种要素相对使用量的一系列技术制度变迁。一个国家获得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长的能力,取决于在各种途径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有效促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应该是,通过它一个社会可以选择农业技术变迁的最优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延廷  
自由农地流转可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误区。国内外实践表明,农地规模化经营缘于农业产出效率越来越低、政府施行具有农地规模经营偏向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措施和政治性措施、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采用。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宜从四方面进行:必须端正我们在农地规模化这件大事上的态度;实行具有农地规模偏向的财税金融等经济措施;尝试推行一些强制农地规模化的政治性措施;对在农业经营中应用新科技的经营者给予重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先宁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暴露出一系列的缺陷。获取家庭经营的激励优势和规模优势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本文对现有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认为 :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 ,突破小规模、零散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成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的重要目标。创新农地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也紧密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致力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目标。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农地的规模利用和集约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但同时需要认清的问题是,规模利用并不意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必良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经济组织规模效率的若干决定因素 ,并以此作为分  析维度对农地经营规模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 ,揭示了农业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  有显著规模效率的产业 ,论证了农地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霞  
在既定的生产力状况下,最优农地经营规模是一个常数,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农地的产出效率。所以,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农地经营最优规模,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来定。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路径要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璇  
长久以来,“规模经济”概念一直作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观点。近年来,以杨小凯等人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者提出厂商规模无关论,对规模经济理论提出质疑,这一理论在经济学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本文将站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角度,追溯两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挖掘理论产生的深刻根源,以期为中国经济发展思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建飞  王建革  黄贤金  王曾金  谭立军  
分析研究了人口、生态和技术的变迁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人口压力下形成了与追求产量最大化相一致的小规模经营,且随着集约化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经营愈加强化。技术变迁的历史表明:完善的市场化措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全可以在目前小农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并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忠  倪志良  
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是当前农地非农化过程中需要权衡的两大内容。文章基于我国1997-2012年省际土地数据和边际收益理论,运用动态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兼顾经济增长和农地资源保护的农地非农化最优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依赖土地调节而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忽视了农地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成本,致使我国农地过度非农化;农地非农化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内由于资源约束效应而抑制经济增长,其最优规模应该不超过实际非农化的73.56%。因此,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为了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以及保护农地资源,应完善资源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减少对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国华  蔡昉  
在农地经营规模不断集中成为不可逆转之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仍陷于"反向关系"还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争论已无太大意义,尊重农户自身意愿并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农地经营规模的逐步集中,成为未来顶层设计的基本共识。基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及2012年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从如何实现家庭劳动禀赋和土地禀赋的最大化利用这一家庭决策视角,定量回答了"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这一核心问题,进而给出了农户视角的"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此类图谱在以往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从未见到,对于中国未来的宏观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烈佳  张波清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晓倩  
如何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前提下,推进农地经营方式的创新是我国追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实现了内部利益的一致性和节约交易成本,但面临租金成本上升、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公司+农户"模式具有资金、技术及市场优势,但面临公司及农户间的利益不稳定、治理成本高昂及"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实现了农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但却面临封闭性导致的融资困难,能人依赖导致合作社发展不稳定并引发内部人控制,"分红刚性"一定程度弱化生产性努力等问题;土地托管模式以不触及权利变革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受到农民欢迎,但土地集中过程面临高昂的组织成本。另外,本文梳理了已有文献对不同组织模式的绩效评价标准并进行绩效评价,指出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组织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于产权细分及分工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