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3)
2023(15855)
2022(13382)
2021(12690)
2020(10500)
2019(24270)
2018(24433)
2017(47125)
2016(25992)
2015(29607)
2014(29927)
2013(29291)
2012(26776)
2011(24161)
2010(24392)
2009(22506)
2008(22176)
2007(19707)
2006(17610)
2005(15546)
作者
(76847)
(64501)
(63524)
(60841)
(40692)
(30946)
(28766)
(25431)
(24363)
(22823)
(21891)
(21708)
(20493)
(20344)
(19790)
(19556)
(19117)
(18990)
(18381)
(18246)
(16108)
(15994)
(15753)
(14778)
(14539)
(14310)
(14256)
(14122)
(13031)
(12715)
学科
(109462)
经济(109344)
(76334)
管理(69746)
(54407)
企业(54407)
(49551)
方法(48216)
数学(42099)
数学方法(41349)
农业(32909)
中国(28252)
业经(27444)
(24973)
(23249)
地方(21229)
(20318)
(18105)
贸易(18094)
理论(17919)
(17576)
(15941)
技术(15821)
(15690)
银行(15638)
(15574)
(15515)
环境(15431)
(14881)
(14635)
机构
学院(372642)
大学(371202)
管理(147040)
(146049)
经济(142816)
理学(127281)
研究(126054)
理学院(125878)
管理学(123216)
管理学院(122590)
中国(96466)
科学(81525)
(80722)
(79296)
(64997)
业大(63366)
(63157)
农业(61256)
研究所(59354)
中心(58250)
(55817)
北京(50688)
财经(50668)
(49740)
师范(49289)
(46074)
(45201)
(44934)
经济学(42229)
经济管理(39765)
基金
项目(254495)
科学(199126)
研究(184194)
基金(183611)
(161237)
国家(159871)
科学基金(136482)
社会(114234)
社会科(107853)
社会科学(107821)
(99843)
基金项目(97026)
自然(90108)
自然科(87991)
自然科学(87973)
自然科学基金(86335)
教育(83888)
(83654)
编号(76772)
资助(76417)
成果(61190)
重点(56920)
(55577)
(54425)
课题(52116)
(51822)
科研(48521)
创新(48355)
大学(46679)
教育部(46660)
期刊
(165252)
经济(165252)
研究(106033)
(78452)
中国(76121)
学报(62995)
科学(58849)
农业(53288)
管理(51613)
大学(47999)
(46008)
学学(45311)
教育(41698)
技术(33567)
(33160)
金融(33160)
业经(31528)
(26612)
经济研究(24147)
财经(23814)
问题(22586)
(20341)
(19945)
图书(19289)
技术经济(18977)
资源(18738)
科技(18345)
业大(17735)
理论(17436)
统计(17117)
共检索到55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余劲  
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其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的高额补贴等导致大农场生产率较高,出现了正向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要素市场完善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土地资源禀赋等各因素不同,同时出现了正向、负向、"U"型和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先"U"型后倒"U"型的结论;因此我国应该把阶段性研究扩展到长期研究上,把农地规模分为更精确的区间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危薇  杜志雄  
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围绕其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展开研究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530个粮食型家庭农场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粮食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的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将下降得越慢。研究还发现,尽管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将随着雇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弥补该下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建军  郭霞  常向阳  
本文通过实际数据检验了当前农地流转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浙江和甘肃两省的结果。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浙江省,农地流转明显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而在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甘肃省,农地流转效果不明显。因此,农地流转效果的发挥依赖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流转市场发育程度高,农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效果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英  陈志钢  黄祖辉  Thomas Reardon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晓倩  
如何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前提下,推进农地经营方式的创新是我国追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实现了内部利益的一致性和节约交易成本,但面临租金成本上升、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公司+农户"模式具有资金、技术及市场优势,但面临公司及农户间的利益不稳定、治理成本高昂及"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实现了农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但却面临封闭性导致的融资困难,能人依赖导致合作社发展不稳定并引发内部人控制,"分红刚性"一定程度弱化生产性努力等问题;土地托管模式以不触及权利变革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受到农民欢迎,但土地集中过程面临高昂的组织成本。另外,本文梳理了已有文献对不同组织模式的绩效评价标准并进行绩效评价,指出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组织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于产权细分及分工深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忠根  史清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周南  许玉韫  吴比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晓莎  
美国自建国以来,农地生产规模经历了扩张、限制及再扩张的过程,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带来了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的凸显而使得农地规模受到限制以外,美国农地生产规模都是在持续的扩大。本文将美国政府对农地市场的影响分为3个不同阶段,即自由放任市场经济阶段、政府强化干预阶段和再次重视市场自由化阶段。研究发现:美国农地规模的演变历史是一部美国政府不断渗透、干预农业的历史,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地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至今,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来思考中国农地规模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经营的优势,又克服小农户经营的弊端,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土地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农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的重要途径。由于农地流转存在着时空分散性、期限议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价格过高过低的不可控性以及农民中途违约的可能性等问题,农地自由流转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相衔接存在着诸多障碍。通过构建农民土地权利处置体系,在遵循农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划分为土地保留分户经营区、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区和土地退出集中经营区三大区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艳敏  赵娟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改革举措,正契合了当下农地生产方式适度调整的现实要求。本文运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估值体系,并基于益贫思想和机会平等理论的机会补偿原理,提出了在保证满足经营主体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条件前提下的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分配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长存  崔琦  吴敬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