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0)
- 2023(18078)
- 2022(14937)
- 2021(13653)
- 2020(11603)
- 2019(26262)
- 2018(26357)
- 2017(50839)
- 2016(27804)
- 2015(31440)
- 2014(31133)
- 2013(30709)
- 2012(27957)
- 2011(25147)
- 2010(25709)
- 2009(24689)
- 2008(24697)
- 2007(22500)
- 2006(19834)
- 2005(17934)
- 学科
- 济(123610)
- 经济(123472)
- 业(104181)
- 管理(88399)
- 企(85759)
- 企业(85759)
- 方法(57762)
- 农(49416)
- 数学(47807)
- 数学方法(47131)
- 业经(35445)
- 财(34660)
- 农业(32744)
- 中国(30995)
- 务(24132)
- 财务(24076)
- 财务管理(24031)
- 制(23911)
- 企业财务(22766)
- 理论(22542)
- 学(22277)
- 贸(22069)
- 贸易(22059)
- 地方(21555)
- 易(21387)
- 技术(20759)
- 和(19738)
- 策(19083)
- 划(18009)
- 银(17665)
- 机构
- 学院(408606)
- 大学(400771)
- 济(169631)
- 经济(166225)
- 管理(160691)
- 理学(138443)
- 理学院(137079)
- 管理学(134580)
- 管理学院(133864)
- 研究(129470)
- 中国(101965)
- 京(83356)
- 科学(78823)
- 财(78182)
- 农(78109)
- 所(65729)
- 江(63306)
- 业大(62445)
- 财经(62279)
- 中心(60818)
- 农业(60382)
- 研究所(59205)
- 经(56418)
- 北京(51781)
- 经济学(51618)
- 范(50679)
- 师范(50197)
- 州(50044)
- 经济学院(46764)
- 院(45798)
- 基金
- 项目(265179)
- 科学(209924)
- 研究(194929)
- 基金(192746)
- 家(166789)
- 国家(165296)
- 科学基金(143353)
- 社会(125017)
- 社会科(118259)
- 社会科学(118226)
- 省(106008)
- 基金项目(101116)
- 自然(92173)
- 教育(90456)
- 自然科(90108)
- 自然科学(90089)
- 自然科学基金(88498)
- 划(87188)
- 编号(80562)
- 资助(79213)
- 成果(64222)
- 重点(59473)
- 部(58700)
- 发(57537)
- 创(56899)
- 课题(54870)
- 创新(52614)
- 国家社会(51400)
- 科研(50635)
- 教育部(50562)
- 期刊
- 济(193394)
- 经济(193394)
- 研究(114616)
- 中国(77582)
- 农(76504)
- 财(63143)
- 学报(60447)
- 管理(60271)
- 科学(57894)
- 农业(51475)
- 大学(46718)
- 学学(44437)
- 教育(40656)
- 融(38929)
- 金融(38929)
- 技术(37821)
- 业经(36908)
- 财经(31269)
- 经济研究(29713)
- 业(28432)
- 经(26930)
- 问题(26081)
- 技术经济(22555)
- 统计(21130)
- 版(20536)
- 商业(19852)
- 策(19690)
- 世界(19389)
- 贸(19042)
- 现代(18856)
共检索到60401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在中国农地规模化流转的背景下,农业雇佣生产成为客观事实。本文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思想,通过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从合约激励角度推演出三种典型的合约形式,即"固定工资+过程监督"、"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固定工资+收益分成+事后主(客)观评估"。进一步地,本文借助经验素材证实了上述合约形式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雇佣采茶情景下,采用"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会导致采茶工、茶农和社会三方出现效率损失和福利损失,"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合约优于"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雅珍 廖添土
在优化多任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对激励强度,假设任务2的分享系数不变,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分析影响兼业Ⅰ农户(雇工)与雇主达成固定工资合约的因素。研究表明固定工资合约与任务1可观测性、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呈负相关,与任务1比重正相关,与两项任务替代弹性关系不确定。利用"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发现在村落社会中互惠性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劳动合同形式和期望劳动地点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没有明显影响。基于此,建议建立农村闲散劳动力用工平台,加强农业雇工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结构;完善农业雇工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业雇工劳动保障意识,保障农业雇工权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灿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流转绩效提升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农地规模流转绩效产生原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本量利分析模型,规模经营净收益与流转规模、产量、价格、变动性成本、固定性成本5个变量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可以此模型来确定流转规模的盈亏临界点和最适度点,从而发现农地规模流转绩效的形成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班艳丽
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效果差强人意,小散化经营、零碎化经营仍然十分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应用程度低是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背景下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措施应该是:国家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政府要对农业科技应用进行补贴和奖励;社会要形成农业科技应用的基础。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农地规模化 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飞 孔祥智
本文基于浙、川、皖3省18县调研资料,对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是以劳动力转出为前提的。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转移障碍与摩擦越小、保险市场越完善越利于农户劳动力转出,从而越利于农户农地转出。农户农地转出主要受实际租金率的影响。在非农就业不稳定和保险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农户会倾向于保留或短期流转超过最佳经营规模的部分农地以建立家庭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时期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农地确权的不到位、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农户规模小且分散、政府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激励不当都增加了农地交易成本,从而不利于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实现。
关键词:
规模化流转 农地转出 农地转入 制约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文珏 罗必良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农业科研 生产率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倩 余劲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元笃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农地流转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揭示结构偏离度与农地流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探讨扩大农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农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长存 崔琦 吴敬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长存 崔琦 吴敬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徐薇
当前,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农地流转市场,使农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流转形式多样、流转主体多元、覆盖农户不断增多的显著趋势。在我国人多地少和农村内部自我积累能力明显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速度及水平只能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渐进式过程,不能因超越发展阶段的限制而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也应当有其合理的空间和方式,必须以不损害农民合理的土地权益和冲击宏观政策目标为基本前提。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潜在风险 对策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戚焦耳 郭贯成 陈永生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