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3)
2023(15184)
2022(12701)
2021(11982)
2020(9845)
2019(22935)
2018(23090)
2017(44782)
2016(24333)
2015(27721)
2014(27932)
2013(27282)
2012(24727)
2011(22171)
2010(22526)
2009(20593)
2008(19964)
2007(17600)
2006(15673)
2005(13795)
作者
(70441)
(59063)
(58149)
(55465)
(37208)
(28142)
(26355)
(23272)
(22379)
(20775)
(20063)
(19775)
(18557)
(18533)
(17930)
(17897)
(17495)
(17323)
(16737)
(16616)
(14680)
(14444)
(14244)
(13615)
(13199)
(13051)
(13006)
(12864)
(11853)
(11545)
学科
(102531)
经济(102414)
(71636)
管理(63893)
(50211)
企业(50211)
(48962)
方法(44486)
数学(39055)
数学方法(38380)
农业(32525)
中国(26849)
业经(26033)
(22588)
(21259)
地方(20322)
(18048)
(16979)
贸易(16968)
(16515)
理论(16369)
(15571)
技术(15182)
环境(14452)
(14417)
(14243)
(14070)
银行(14032)
(13389)
(13281)
机构
学院(345464)
大学(343930)
管理(139294)
(136404)
经济(133463)
理学(121192)
理学院(119901)
管理学(117454)
管理学院(116868)
研究(114734)
中国(86216)
(73967)
科学(73196)
(72544)
业大(58344)
(58225)
(57763)
农业(55733)
中心(53027)
研究所(52864)
(50731)
财经(47039)
北京(46295)
(46277)
师范(45900)
(42911)
(41073)
(40772)
经济学(39219)
经济管理(37839)
基金
项目(239582)
科学(188305)
研究(175763)
基金(173338)
(151626)
国家(150109)
科学基金(128718)
社会(109688)
社会科(103553)
社会科学(103522)
(94289)
基金项目(92144)
自然(84191)
自然科(82191)
自然科学(82174)
自然科学基金(80656)
教育(79947)
(78634)
编号(73633)
资助(71224)
成果(58646)
重点(53169)
(52527)
(51325)
课题(49701)
(49253)
创新(45885)
科研(45491)
国家社会(44619)
教育部(44478)
期刊
(152314)
经济(152314)
研究(97721)
(72797)
中国(69336)
学报(55945)
科学(53096)
农业(49531)
管理(47510)
大学(43079)
(41304)
学学(40619)
教育(38892)
技术(30515)
业经(30066)
(29568)
金融(29568)
(24345)
经济研究(22208)
财经(21581)
问题(21182)
(18301)
(18129)
图书(18022)
科技(17391)
技术经济(16885)
资源(16885)
理论(15944)
世界(15767)
业大(15735)
共检索到502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经营的优势,又克服小农户经营的弊端,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土地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农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的重要途径。由于农地流转存在着时空分散性、期限议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价格过高过低的不可控性以及农民中途违约的可能性等问题,农地自由流转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相衔接存在着诸多障碍。通过构建农民土地权利处置体系,在遵循农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划分为土地保留分户经营区、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区和土地退出集中经营区三大区域,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灵辉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和政策规制下,家庭农场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适度规模、成片集中且期限稳定的承包地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农场所需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地块集中起来难、家庭农场集中起来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土地地权稳定性较差。基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和地权稳定性理论,可从“地块物理拼合机制”和“地块权利稳定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路径和服务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配套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助力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二是确保农民分享到充分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退出土地进行严格把关;三是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内的土地调整行为以及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届满时的延包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兰勇  蒋黾  何佳灿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保持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是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家庭农场的数据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比较不同流转模式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中,专用性资产、渠道冲突和渠道满意度等指标权重较大;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其稳定性结果的次序由小到大为:股份合作制流转>反租倒包流转>出租流转。鉴于此,本文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时应优先考虑股份合作制流转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弦  高阔  
家庭农场是农业向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将成为现代农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首先从家庭农场的产生、内涵、界定标准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目前关于家庭农场的概念和界定标准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特征:经营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规模和企业化管理等,由于中国农业处于转型期,中国家庭农场界定应该是一个动态标准。其次,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专家学者从微观效率、中观组织和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机械化程度、管理水平、经营项目、社会化服务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同时对中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主要家庭农场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苏  陈永富  
文章以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综合比较分析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及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与4种不同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后,运用DEA(数据包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土地规模、受教育程度、租金、种苗的购买、雇工工资、有机肥的支出、农药与化肥的支出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方面选取农产品的销售额作为产出指标,对从事蔬菜、水果种植的62户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力图探求果蔬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果蔬类家庭农场小规模的最优经营面积为1.33~2hm2,中等规模的为4.67~6.67hm2或8~10hm2,大规模经营的为26.67~33.33hm2。此外,浙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学艳  
文章基于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家庭农场主、土地流出户、村集体、地方政府为行动者的家庭农场结构,探讨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与监督下,村集体与家庭农场主、土地流出户利益博弈的过程。分析村集体为了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家庭农场结构产生互动。村集体的行为既受到外部政策制度方面的约束,又受到内部管理自主性的约束;村集体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反作用于家庭农场结构,最大限度地弥补外部政策制度的缺失,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突破家庭农场结构的内部制约。促使家庭农场结构不断改变,产生新的规则与资源,再形成新的结构,并在实践中接受新的调整与改变,经历新结构化过程,保持着动态的变迁。在与家庭农场结构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铭  郑毓岚  钟华  张瑞中  
[目的]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最有效的经营模式之一,已成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是都市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衡量和确定家庭农场规模的适度性尤为重要。[方法]以厦门市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土地规模、资本投入、农业收入、农场主家庭劳动力人数、长年雇工人数、农场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次数作为分析变量,对从事蔬菜专业、水果专业、多功能经营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蔬菜专业、水果专业家庭农场和多功能经营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分别为1.54、4.50、3.56hm~2。[结论]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并未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不能盲目推进统一标准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最后,文章从厦门市角度提出加快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加大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以此引导发展土地适度规模家庭农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雯  张杰  王建康  
本文以陕西省19个县27个乡镇的413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意愿为因变量,以反映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环境特征、政策保障与支持5大类因素的23个具体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地特征和政策保障与支持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决策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机械化水平、土地租金水平、政府和基层组织的支持力度3个显著影响因子上,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金龙  王丽萍  胡建  
适度经营规模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多方妥协、多方权衡的结果。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应考虑务农收入和土地生产效率两个方面,适度规模一般在100-400亩之间。我国每个农户持有的耕地过少且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加之农户严重分化,致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交易成本极高;同时,土地只能原址利用造成的垄断以及农户间的相互熟识与攀比,使出租方索要的地租向最高标准看齐,致使租地者的边际地租曲线随规模扩大而迅速提高,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大多被地租上涨所抵消。这两个成本困境使得直接从农户手里租地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非常困难。政府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支持,同时借助中介机构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延廷  
文章从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以及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转变经营意识,配套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爽  牛增辉  孙正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家庭农场经营体制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能产生经济当事人在现行农业经营体制下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但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限制和不足又可能导致效率损失。探究家庭农场经营体制产生的动因,明确其扩大经营规模、节约交易费用、增加收入渠道的外部利润的来源,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法律政策不完善、技术应用程度低、市场风险大制约因素,能有效地提升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促进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朝华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家庭农场的理论讨论,澄清几个基本的认识问题。第一,农业生产的高自然生物特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第二,农业中的家庭经营不等于小规模经营,现代家庭农场在耕种面积和产出量上的规模已远远超出传统小农。第三,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长期保护和巩固传统小规模农业将阻碍农民脱贫和整体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朝华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家庭农场的理论讨论,澄清几个基本的认识问题。第一,农业生产的高自然生物特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第二,农业中的家庭经营不等于小规模经营,现代家庭农场在耕种面积和产出量上的规模已远远超出传统小农。第三,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长期保护和巩固传统小规模农业将阻碍农民脱贫和整体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翠萍  高云飞  
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有其适用的条件,即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农业政策。因此,家庭农场模式应当是有步骤、有阶段的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广,对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亦需要保持一定的历史耐心。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家庭农场模式,应当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推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村级组织对生产经营必要的行政监督、发挥村级经济合作社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组织优势投入技术力量以及优化农场主自我提升的发展渠道并向职业化方向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军军  余国新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