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8)
2023(15768)
2022(13530)
2021(12619)
2020(10657)
2019(24422)
2018(24502)
2017(47782)
2016(25870)
2015(29148)
2014(28981)
2013(28841)
2012(26131)
2011(23615)
2010(23815)
2009(22270)
2008(22059)
2007(19702)
2006(17552)
2005(15584)
作者
(75171)
(62703)
(62259)
(59216)
(39856)
(30097)
(28167)
(24665)
(23758)
(22414)
(21286)
(21073)
(20128)
(19870)
(19208)
(19045)
(18531)
(18491)
(17883)
(17810)
(15696)
(15366)
(15293)
(14575)
(14129)
(14041)
(13941)
(13899)
(12631)
(12384)
学科
(111439)
经济(111307)
(103009)
(84721)
企业(84721)
管理(84042)
方法(52371)
(48655)
数学(42818)
数学方法(42124)
业经(34029)
农业(32507)
(30799)
中国(26323)
(22372)
财务(22294)
财务管理(22269)
(21521)
企业财务(21068)
技术(20732)
(20657)
理论(20607)
地方(19557)
(18986)
(18592)
贸易(18583)
(18356)
(18051)
(17610)
(16120)
机构
学院(376254)
大学(370869)
管理(156445)
(153078)
经济(149971)
理学(135549)
理学院(134228)
管理学(131872)
管理学院(131215)
研究(118861)
中国(92907)
(78694)
科学(73837)
(73100)
(67936)
业大(60257)
(59631)
(56189)
农业(56093)
中心(55008)
财经(54742)
研究所(54103)
(49740)
北京(49259)
(46342)
师范(45966)
(44972)
经济学(44275)
经济管理(42500)
(42396)
基金
项目(253329)
科学(200367)
研究(186089)
基金(184611)
(159868)
国家(158423)
科学基金(137929)
社会(117792)
社会科(111449)
社会科学(111416)
(100296)
基金项目(97922)
自然(90360)
自然科(88298)
自然科学(88279)
自然科学基金(86718)
教育(84186)
(82397)
编号(77197)
资助(76489)
成果(60384)
(55703)
重点(55680)
(54092)
(53987)
课题(51278)
创新(49891)
科研(48088)
(47913)
国家社会(47876)
期刊
(174428)
经济(174428)
研究(106972)
(72146)
中国(69865)
管理(58917)
学报(56089)
科学(54492)
(52587)
农业(49004)
大学(43723)
学学(41577)
教育(36544)
技术(35241)
业经(34598)
(32871)
金融(32871)
财经(26016)
(25765)
经济研究(25542)
问题(22919)
(22243)
技术经济(21235)
(18338)
现代(18178)
科技(18154)
统计(17762)
商业(17536)
理论(17398)
图书(16769)
共检索到54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冬水  
本文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并对国内理论界就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表明,农地规模经营与效率的关系往往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应该全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农地规模经营低效率的原因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地实行农地规模经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明  周立军  钱文荣  
本文以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对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生产率评价指标不同则二者的变化规律往往也不同;基于生产率测算的设施农业最佳经营规模远大于生产主体的实际规模和意愿规模,经营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基于土地生产率测度)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基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测度)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瑶  张小雪  樊嘉琦  温良友  伦飞  段增强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延廷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柳文  马恩朴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庆  尹荣梁  
研究目的:全面综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规模经营的现状、评价标准、适度规模等方面上;而国外学者则侧重于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研究,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未就此取得一致意见。研究结论: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华  李国景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明月  李海央  董淑婷  宋笑涵  苏倩  刘倩倩  
选择基于SFA修正的三阶段DEA分析模型,测算2007—2018年我国各省域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采用探索性时空分析,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的分异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产业布局模式背景下的级差化分异特征仍旧明显,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反映出西部区域存在综合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的"三低"现状。(2)以"胡焕庸线"为界的梯度化分异特征被逐步打破,"胡焕庸线"东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降低较为明显,西侧区域如内蒙古、新疆等地规模效率提升相对显著。(3)局部空间范围的集聚特征已初步形成,尤其是东北和中部地区存在较强的局部高值集聚性。(4)整体空间格局演化中省域之间呈现一定的跃迁惰性,阻力的形成源自局部空间依赖性的凝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