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5)
- 2023(15432)
- 2022(12825)
- 2021(11882)
- 2020(10206)
- 2019(23102)
- 2018(22960)
- 2017(44662)
- 2016(23784)
- 2015(26557)
- 2014(26101)
- 2013(25742)
- 2012(23291)
- 2011(20624)
- 2010(20884)
- 2009(19579)
- 2008(19322)
- 2007(17214)
- 2006(15103)
- 2005(13098)
- 学科
- 济(108167)
- 经济(108055)
- 业(101504)
- 企(83436)
- 企业(83436)
- 管理(81090)
- 方法(54635)
- 农(47993)
- 数学(46123)
- 数学方法(45475)
- 业经(32851)
- 农业(31989)
- 财(31849)
- 中国(25071)
- 务(22985)
- 财务(22931)
- 财务管理(22894)
- 企业财务(21716)
- 制(20784)
- 技术(20658)
- 贸(18163)
- 贸易(18152)
- 理论(17960)
- 策(17926)
- 地方(17686)
- 易(17660)
- 划(16989)
- 和(16919)
- 体(15627)
- 银(14526)
- 机构
- 学院(343109)
- 大学(333571)
- 济(147574)
- 管理(145130)
- 经济(144991)
- 理学(126330)
- 理学院(125253)
- 管理学(123189)
- 管理学院(122574)
- 研究(101063)
- 中国(82347)
- 京(67776)
- 财(66099)
- 农(64597)
- 科学(59976)
- 财经(53400)
- 业大(52882)
- 江(51363)
- 中心(49458)
- 农业(49381)
- 经(48712)
- 所(48563)
- 经济学(44568)
- 研究所(43797)
- 北京(41446)
- 经济管理(40862)
- 经济学院(40516)
- 州(40191)
- 财经大学(39372)
- 商学(38820)
- 基金
- 项目(232316)
- 科学(186924)
- 基金(172250)
- 研究(171151)
- 家(148185)
- 国家(146867)
- 科学基金(130124)
- 社会(112206)
- 社会科(106422)
- 社会科学(106394)
- 省(92360)
- 基金项目(91077)
- 自然(84064)
- 自然科(82248)
- 自然科学(82231)
- 自然科学基金(80843)
- 教育(78152)
- 划(75336)
- 资助(70455)
- 编号(69018)
- 成果(52494)
- 部(51829)
- 创(51470)
- 重点(51039)
- 发(49852)
- 创新(47499)
- 国家社会(46910)
- 业(45789)
- 课题(45707)
- 教育部(45126)
- 期刊
- 济(161492)
- 经济(161492)
- 研究(91685)
- 农(64727)
- 中国(62696)
- 管理(55843)
- 财(53535)
- 科学(47005)
- 学报(45596)
- 农业(43855)
- 大学(37299)
- 学学(35872)
- 技术(34271)
- 业经(33459)
- 融(32621)
- 金融(32621)
- 教育(27430)
- 财经(26500)
- 经济研究(24059)
- 业(23723)
- 经(22728)
- 问题(21918)
- 技术经济(20288)
- 统计(18941)
- 策(18046)
- 商业(16856)
- 科技(16765)
- 世界(16246)
- 版(16216)
- 现代(16164)
共检索到494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延廷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假说 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顾佳丽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生产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通过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与服务主体专业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比市场组织交互作用更强烈。并且,不同地理区位表现出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两地区,农业生产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对耕地利用效率,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门槛效应,当农业生产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当高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能够显著地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损失,且地区间个体特征差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会逐渐被削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国华 韩建民
[目的]当前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当前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当前,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瑶 张小雪 樊嘉琦 温良友 伦飞 段增强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巍 王春平 李旭
利用2008—2013年27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业FDI与农业技术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地区农业FDI影响存在差异,农业外资只对部分农业投资不足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带来了正效应;农业FDI对农业技术的影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业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不能很好的吸收农业FDI中的技术溢出,外资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形成了阻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田卓亚 汪熙琮
为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数据,对长江流域主产区总体及各地级市的农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农业集聚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上游和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未发生较大波动,但中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正向单门槛效应,农业集聚滞后项的门槛效应值有所下降。分区域看,上游和中游农业集聚无论小于等于门槛值,还是大于门槛值,均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跨越门槛值之后,上游的促进作用减弱,中游的促进作用增强,下游的门槛效应表现为由负向转向正向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畜禽业结构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政府、农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钟成林 滕玉华 张毓卿
为分析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文章基于农业劳动力部门间配置结构的视角出发,系统推演了农产品出口经由农业劳动力部门竞争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机理,并对农业生产规模扩张对农产品出口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作用过程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农产品出口份额指数超过临界点时,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将会加剧。农业生产规模扩张不仅抬高了触发农业劳动力部门竞争的临界点,提升了农业经济系统对农产品出口的包容性,而且还逆转了跨越门限点后农业劳动力部门竞争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符号,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华 李国景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飞
[目的]文章旨在阐明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发挥。分析精英俘获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精准减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理顺金融减贫出现目标偏离的内在逻辑;(2)采用2009—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104个传统农业县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村居民收入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困减缓效应。[结果](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鲜明的双重门槛特征;(2)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效果显著减弱。[结论]农村金融"嫌贫爱富"及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现象是金融减贫效应呈现门槛特征的潜在诱因,而减贫资源更易被农村富裕的精英群体获取导致金融减贫的初衷难以落实,加大了农村贫困内部社会分化;该文建议,应站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的角度反思金融减贫,建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以避免农村金融减贫工作陷入"内卷化"的窠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松 周洁 邱爽
发挥多种适度规模经营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功能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策焦点。然而,对于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抑制农业面源污染这一核心问题,学术界观点并不一致。据此,本文综合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实证适度规模经营对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适度规模经营未达到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预期。进一步地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效应评估和机制检验发现,静态面板模型中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加剧作用,并不是适度规模经营本身带来的,而是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城镇化等外部条件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撑不足造成的。但值得肯定的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本文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作用机理及其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研究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间接效应存在双重门槛,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业信贷配给制度效应和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制度和收入效应的地区异化是导致农民消费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娇 荆林波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土耳其、巴西1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按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组,分别研究各国投入产出表中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通信运输和计算机业、金融业、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业对农业投入的效率影响,从而对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服务 投入产出 农业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