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8)
2023(7572)
2022(6259)
2021(5841)
2020(4828)
2019(11014)
2018(10955)
2017(22389)
2016(12073)
2015(13481)
2014(13292)
2013(13502)
2012(12756)
2011(11627)
2010(11857)
2009(11216)
2008(11209)
2007(10236)
2006(9198)
2005(8261)
作者
(33726)
(29145)
(28449)
(27237)
(18268)
(14045)
(12656)
(11223)
(10967)
(10151)
(9978)
(9623)
(9122)
(9044)
(8950)
(8854)
(8446)
(8239)
(8184)
(8063)
(7255)
(7199)
(7189)
(6761)
(6612)
(6587)
(6202)
(6148)
(5915)
(5718)
学科
(64752)
经济(64685)
(46704)
(45759)
方法(30943)
管理(30871)
农业(30243)
数学(28008)
数学方法(27879)
(25518)
企业(25518)
业经(17105)
中国(14690)
(14237)
(12367)
地方(10431)
(10383)
贸易(10381)
农业经济(10125)
(10106)
(9765)
(9621)
(9572)
劳动(9554)
(9365)
土地(9297)
(9249)
(9065)
农村(9057)
(8716)
机构
学院(183515)
大学(180168)
(86930)
经济(85619)
管理(73901)
理学(64771)
理学院(64246)
管理学(63503)
管理学院(63194)
研究(57520)
(49014)
中国(47728)
(37700)
农业(37154)
(35714)
科学(32124)
业大(32111)
财经(30790)
(28385)
(28315)
经济学(27928)
中心(27798)
(27145)
经济学院(25488)
研究所(25423)
经济管理(23691)
农业大学(22951)
财经大学(22774)
北京(21795)
(21212)
基金
项目(120205)
科学(96663)
基金(90927)
研究(90288)
(77942)
国家(77210)
科学基金(67286)
社会(62062)
社会科(58636)
社会科学(58623)
基金项目(48023)
(45882)
自然(41013)
自然科(40061)
教育(40058)
自然科学(40054)
自然科学基金(39397)
资助(37361)
(37330)
编号(36596)
(29199)
(28920)
成果(28565)
国家社会(26631)
(26152)
重点(26042)
教育部(25110)
人文(25032)
(24755)
(24576)
期刊
(97991)
经济(97991)
(54049)
研究(52142)
农业(36464)
中国(35882)
(27395)
学报(26465)
科学(25909)
管理(22291)
业经(22239)
(22115)
金融(22115)
大学(21979)
学学(21321)
(16984)
财经(16252)
问题(14835)
农村(14069)
(14069)
技术(13891)
(13881)
农业经济(13774)
经济研究(13403)
教育(12221)
世界(11841)
经济问题(10781)
技术经济(10203)
(10203)
农村经济(9311)
共检索到269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冒佩华  徐骥  贺小丹  周亚虹  
农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农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系统分析了转入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家庭劳动生产率(劳均收入)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完成后,转入土地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将因农业生产效率水平的提升而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水平将因非农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提高;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总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保持不变。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本文基于2013年对21个省(市、自治区)30个县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分别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代理变量法进行了基本的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实证分析的结论与理论模型相吻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白宏  
人多地少,可开垦荒地不多,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粮食的稳定供给不象发达国家那样简单。粮食稳定供给,即粮食安全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农业改革首先要保证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其次才是怎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粮食安全往往可通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这与他们面临的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是相对应的。而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经严重过剩,简单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势必导致农业劳动力更加过剩,加剧现有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进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照顾农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柏  郑爱民  彭魏倬加  李中  
基于CIRS2016年数据,通过构建一个面向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分析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劳动生产率。(2)农村土地流转发生后,流入农村土地的农户因为规模经营,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流出农村土地的农户劳动生产率因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提升劳动效率而提高。(4)未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农户的劳动生产率维持原有水平不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宣宣   陈飞   牛宏光   吕丹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红利。文章基于异质性农户能力视角构建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并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从理论上探索农地产权的增强对农业生产效应的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进行因果关系识别检验和影响传导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地产权强度的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而农户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下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在农户能力异质性视角下,强化农地产权使得农业劳动密集度降低,这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未发生土地调整、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村庄以及采用完全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家庭,强化农地产权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文章结论有利于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肇涵  
如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集聚效应与非农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选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解释了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构建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机制模型,揭示了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进而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农业劳均资本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利用中国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劳均资本增长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又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劳均资本增长,因此,现阶段中国农业正处在资本加速深化时期,也即位于倒U曲线的左侧。基于此,在农业劳动力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加快农业资本深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薛国琴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粘性和失业刚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却有所改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转移就业加快现象,农民在非农产业获得就业机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UV曲线右移,出现农业岗位空缺问题。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一段时期以来,推动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物质资本投入增加,今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要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向依靠人力资本投入。本文在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转入农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刚  卢晓雅  
以泰罗 (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现代管理学的新时代 ,“管理与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 ,象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以提高各行各业以至整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我们重读泰罗的思想和理论 ,会找到许多能与我们现有环境的结合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