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3)
2023(13755)
2022(11604)
2021(10735)
2020(9150)
2019(20498)
2018(20015)
2017(39252)
2016(20648)
2015(23062)
2014(22847)
2013(22461)
2012(20637)
2011(18546)
2010(18708)
2009(17269)
2008(16547)
2007(14585)
2006(13151)
2005(11779)
作者
(56009)
(47468)
(46881)
(44915)
(29913)
(22507)
(21215)
(18458)
(17931)
(16584)
(16230)
(15741)
(14765)
(14737)
(14561)
(14488)
(13858)
(13657)
(13509)
(13481)
(11980)
(11439)
(11419)
(11155)
(10758)
(10737)
(10185)
(10075)
(9506)
(9318)
学科
(108237)
经济(108141)
(64508)
管理(57203)
(47492)
(43857)
企业(43857)
方法(40671)
数学(36398)
数学方法(35995)
农业(31623)
(25439)
业经(24253)
地方(23765)
中国(23754)
(19465)
(19255)
(14882)
银行(14870)
(14599)
贸易(14586)
(14236)
(14184)
金融(14183)
(14162)
(14124)
(14110)
财务(14086)
财务管理(14059)
(13693)
机构
学院(294659)
大学(290645)
(135893)
经济(133477)
管理(117207)
理学(101058)
理学院(100153)
管理学(98685)
管理学院(98142)
研究(95496)
中国(76522)
(59837)
(58037)
(57661)
科学(53923)
财经(47713)
中心(46705)
(45809)
(44587)
业大(43941)
农业(43647)
(43473)
经济学(42562)
研究所(41125)
经济学院(38176)
(36813)
师范(36547)
北京(35698)
财经大学(35102)
(34471)
基金
项目(195508)
科学(156424)
研究(147046)
基金(144932)
(123911)
国家(122815)
科学基金(107608)
社会(98806)
社会科(93437)
社会科学(93413)
基金项目(76733)
(76041)
教育(66578)
自然(66474)
自然科(64895)
自然科学(64882)
自然科学基金(63722)
(61967)
编号(59457)
资助(58173)
成果(47109)
(44687)
重点(43141)
(43076)
国家社会(41721)
(40666)
课题(39156)
人文(39153)
教育部(39150)
创新(38039)
期刊
(157215)
经济(157215)
研究(88526)
(59673)
中国(54756)
(46486)
管理(41123)
农业(40025)
学报(39832)
科学(39039)
(32830)
金融(32830)
大学(32545)
学学(30981)
业经(29376)
技术(26080)
教育(24709)
财经(24681)
经济研究(24000)
问题(21519)
(21275)
(18740)
世界(16407)
技术经济(16075)
农村(15389)
(15389)
经济问题(15045)
统计(14597)
农业经济(14439)
(14287)
共检索到442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达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试点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首先从资本、信用与收入视角入手,讨论了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本质,以及对农业投资、资本周转、信用格局和不同农业经营者收入的影响,并明确三个视角之间以农业生产流通环节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其次,农地经营权抵押在不同视角层面分别面临着抵押意愿不足、风险控制困难、负担沉重的困境。最后指出要从健全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入信贷保险以及各贷款主体差异性对待等途径来稳步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工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福川  王志刚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为改革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指明了方向。重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应纳入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坚持社会本位、实质公平和平衡协调的基本原则,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完善担保物登记确权和流转处置管理,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政策体系,提高各方的参与积极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时东  翁剑华  肖婷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32个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上述地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2016年3月,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笔者结合福建省漳浦县、建瓯市等10个试点县(市)试点情况,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立法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达  郭研  
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运动与农业地租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土地价值为基础、受资金供求影响,资本在农业生产和农村金融部门之间进行运动的模型,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农业剩余价值、农业利润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部分农地经营权抵押试点省份数据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剩余价值率增长速度与农业利润率增速的测算与相关分析,认为农地经营权抵押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与农业利润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贷款风险和土地经营权价值会对经营权抵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现实情况,研究指出当前农地经营权抵押工作中面临政府担保缺乏可持续性、银行难以处理违约和农户贷款额度不足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推进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金融制度改革协同发展,在保持所有权和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张红星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是农地转用的核心。大量文献讨论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政府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如何分割的问题。然而,土地增值的性质及来源却鲜有文献涉及。土地增值的性质是讨论土地增值分配问题的逻辑起点。显然,地租理论是分析土地增值问题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分析了地租的来源,并根据这一标准将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区位租)和级差地租Ⅱ(投资租)。新古典经济学家将地租量的决定视为主要任务,基础来自于边际生产力理论。基于城市化的背景,现代经济学讨论了农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价格关系,尤其关注了因管制而产生的管制租的分配。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位租、投资租和管制租的来源及演变,并对几种土地非农化机制下的地租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嘉鸿  兰庆高  于丽红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惠献波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经营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农民融资无有效抵押品的困境。然而,随着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逐步展开,农村土地经营权处置风险、信用风险等负面因素日渐凸显,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推广步伐。本文以农村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模式为视角,在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性制度和机制进行了设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李宁  马贤磊  石晓平  
本文立足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通过选取以农户为抵押主体的同心与平罗、以规模经营主体为抵押主体的明溪与枣庄这两对典型案例的对比,探讨农地经营权主体与农地抵押合约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农地抵押中存在直接与间接定价的合约方式差异,且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抵押合约;当农户作为抵押主体时,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方式优于选择市场合约的直接方式;而当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抵押主体时,以市场合约的直接抵押方式要优于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抵押方式。就此,提出考虑抵押主体差异、鼓励具有信息收集与定价功能的主体参与抵押进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和活化农地经营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李宁  马贤磊  石晓平  
本文立足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通过选取以农户为抵押主体的同心与平罗、以规模经营主体为抵押主体的明溪与枣庄这两对典型案例的对比,探讨农地经营权主体与农地抵押合约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农地抵押中存在直接与间接定价的合约方式差异,且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抵押合约;当农户作为抵押主体时,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方式优于选择市场合约的直接方式;而当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抵押主体时,以市场合约的直接抵押方式要优于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抵押方式。就此,提出考虑抵押主体差异、鼓励具有信息收集与定价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要后继有人离不开高校这块阵地。必须透过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寻求化解困境的对策,通过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地位得以巩固,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振宇  
本文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探讨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结论显示,承包农户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逻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抵押,在理论上不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本文提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建伟  
现有信贷制度下,信贷员负有收回贷款的责任,因此信贷员的风险认知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析表明信贷员的信用风险认知、市场风险认知、法律政策风险认知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信贷员的抵押品处置风险认知、民生风险认知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当前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导向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经济激励和行政激励作用,以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路明  蒲春玲  李平光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一直备受争议,但其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论和现实实践经验也都表明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可行的,但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未明确表明可以推广,因此目前多数地区也仅在进行一些积极地研究探索。本文结合当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河北省鹿泉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圣奎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传统涉农主体的抵押物严重不足,金融供求缺口较大,迫切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将农地经营权作为融资抵押权益,成为破解农业生产融资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文轩  
本文研究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主要类型、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防控对策等问题。基于风险范围和主体的二维视角,农地抵押贷款的风险包括:微观层面农民面临的生计风险Ⅰ与生计风险Ⅱ及银行面临的第一还款来源风险与第二还款来源风险;宏观层面农民群体面临的农村社会风险和银行体系面临的农村金融风险。整个风险体系中的各类风险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第一还款来源风险处于核心地位。按相关性与可控性对风险影响因素分类得到的风险影响因素矩阵,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防控提供了政策启示。近年来的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实践,在应对风险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完善银行授信体系、加快农地经营权相关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