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4)
- 2023(16827)
- 2022(13615)
- 2021(12701)
- 2020(10806)
- 2019(24576)
- 2018(24488)
- 2017(47180)
- 2016(25454)
- 2015(28951)
- 2014(28987)
- 2013(28370)
- 2012(25990)
- 2011(23185)
- 2010(23395)
- 2009(22155)
- 2008(21157)
- 2007(19214)
- 2006(16830)
- 2005(15009)
- 学科
- 济(104638)
- 经济(104526)
- 业(77767)
- 管理(69783)
- 企(56365)
- 企业(56365)
- 农(49210)
- 方法(45459)
- 数学(40315)
- 数学方法(39843)
- 中国(33065)
- 农业(32575)
- 财(28951)
- 融(28539)
- 金融(28531)
- 银(27744)
- 银行(27702)
- 业经(27330)
- 行(26640)
- 制(25034)
- 地方(22579)
- 学(20680)
- 务(18703)
- 贸(18697)
- 贸易(18685)
- 财务(18634)
- 财务管理(18591)
- 易(18193)
- 体(17906)
- 企业财务(17710)
- 机构
- 学院(360030)
- 大学(354783)
- 济(147584)
- 经济(144413)
- 管理(137615)
- 研究(118404)
- 理学(118142)
- 理学院(116972)
- 管理学(114790)
- 管理学院(114166)
- 中国(97426)
- 农(76778)
- 京(73944)
- 科学(72937)
- 财(68311)
- 所(59948)
- 农业(59418)
- 中心(58803)
- 业大(58727)
- 江(55622)
- 研究所(54368)
- 财经(54200)
- 经(49223)
- 北京(45669)
- 范(45279)
- 经济学(44990)
- 师范(44755)
- 州(44139)
- 院(41976)
- 经济学院(40757)
- 基金
- 项目(240731)
- 科学(189000)
- 研究(176186)
- 基金(173801)
- 家(151509)
- 国家(150214)
- 科学基金(128795)
- 社会(111398)
- 社会科(105333)
- 社会科学(105301)
- 省(96355)
- 基金项目(92024)
- 自然(82876)
- 自然科(80926)
- 自然科学(80905)
- 教育(80649)
- 划(79681)
- 自然科学基金(79452)
- 编号(73023)
- 资助(70780)
- 成果(58377)
- 重点(54209)
- 部(52966)
- 发(52637)
- 创(50205)
- 课题(49876)
- 创新(46965)
- 科研(46364)
- 国家社会(46100)
- 教育部(44999)
- 期刊
- 济(163838)
- 经济(163838)
- 研究(100319)
- 农(76124)
- 中国(73208)
- 学报(58160)
- 财(54304)
- 科学(52735)
- 农业(50768)
- 融(47881)
- 金融(47881)
- 管理(47216)
- 大学(44789)
- 学学(42718)
- 教育(35161)
- 业经(32478)
- 技术(32101)
- 财经(26675)
- 业(25552)
- 经济研究(24463)
- 问题(23070)
- 经(22856)
- 版(19399)
- 技术经济(17398)
- 统计(17154)
- 理论(16935)
- 世界(16897)
- 农村(16404)
- 村(16404)
- 商业(16066)
共检索到537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王家兴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有着强烈的机构贷款需求,但因缺乏有效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普遍对其施加严格的供给型信贷配给。“三权分置”从法律层面激活农地经营权,是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重要契机。本文从法律维度、事实维度、感知维度对农地经营权强度展开维度化分析,厘清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信贷配给的作用机理与具体路径,并使用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既能由法律维度、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同时具有较高强度而得以缓解,也能仅凭法律维度或事实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得以缓解,但感知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具有较高强度尚不足以单独发挥缓解之效。为进一步释放农地经营权改革的信贷效应,既要完善农地经营权的法律赋权与保障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也要强化主体对农地经营权的安全感知。本文既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理解,揭示了法律赋权、事实拥有、先验认知等不同层面的产权排他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内涵,也在实践上拓宽了破解供给型信贷配给难题的现实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张轶之 郭金海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由于有较多的转入农地,农地经营权直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产权性质的歧义和权能结构的模糊,使得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正规信贷数量的影响,关系是复杂的,路径是模糊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3个维度,理论分析农地经营权的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的关系。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农地经营权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尽管尚未完善,但法律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强度已显示出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显著作用;由于配套改革的不完善等问题,农地经营权强度的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仅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此认为要强化农地经营权,不仅要进一步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法律改革,还要强化农地经营权的事实维度即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安全感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张轶之 郭金海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由于有较多的转入农地,农地经营权直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产权性质的歧义和权能结构的模糊,使得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正规信贷数量的影响,关系是复杂的,路径是模糊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3个维度,理论分析农地经营权的强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信贷数量的关系。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农地经营权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尽管尚未完善,但法律维度的农地经营权强度已显示出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的显著作用;由于配套改革的不完善等问题,农地经营权强度的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规信贷数量仅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此认为要强化农地经营权,不仅要进一步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法律改革,还要强化农地经营权的事实维度即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转入农地的实际权利,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地经营权强度的安全感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能否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受益度和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参与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以农地流转租金为对象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得农地经营权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妥善处理好农户分散的流转意愿与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集中连片需求间的矛盾,农民希望获得稳定递增的土地流转收益与农业经营效益波动的矛盾等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廖祥乐 吴怡
农地产权变得日益强化而完整,农地流转也正在常态化;农地流转既标志着农户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着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的优化也可能产生金融影响:既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也改变其融资渠道。利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对于农户融资渠道选择等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从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营格局从细碎化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生产,种植品种从以消费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升级为利润导向的经济作物。此外,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进而从改善供给与增加需求方面提升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裴璇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在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良好的融资能力是家庭农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但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的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75家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对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家庭农场融资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采用以信用社贷款为主的外部融资,同时以家庭积累为辅的内部融资。融资渠道采用信用社贷款和贷款用于农业生产时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的融资能力。加强内部资金积累,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制定差别化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家庭农场的保险体系将是提高家庭农场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融资能力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晓琦 吕德宏
依据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影响因素,并运用Matlab仿真工具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主体的信贷行为博弈系统具有多重演化路径;影响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演化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多元的;增加农地经营权价值、提高农地经营权变现率、降低农地经营权处置成本和信贷交易成本有利于系统向理想状态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黎翠梅 成姗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悦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载体,必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其发展主要障碍就是融资问题,深入分析融资问题形成原因,提出新的对策和路径,将有利于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问题 探析 海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集中或者集合而形成的继受主体虽有农地股份制公司、农地股份合作组织、"土地银行"、农地受托人以及农地承租人等多种类型,但能够以承包经营权作为客体进行融资的主体仅限于农地股份制公司、农地股份合作组织和农地受托人三类,而且三类继受主体各具不同的风险利弊。
关键词:
承包经营权流转 继受主体 融资 主体资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瓅 罗剑朝
为了解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对农户资金需求的满足情况,利用宁夏同心县、平罗县两地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下,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参与业务积极性较强,贷款可得性较高;2)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可得性与年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3)供养比、现金/储蓄、生产支出越高的农户参与贷款可得性越低;家庭土地价值、农业收入、非金融资产总值越高、交通越便利,农户贷款可得性越高。因此,为提高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可得性,应考虑当地金融与信用环境,优先采用市场主导型模式;合理设计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评估方案;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满足农户多层次的贷款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建良
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从法律产权、事实产权和感知产权3个层面,构建了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国东、中、西部4个县(市、区)25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5个流转地块和10.8万亩流转土地的调研数据,对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流转土地经营权总体稳定,达到绝对稳定值的75.12%;分层面看,感知层面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程度最高,法律层面权利保障程度次之,事实产权层面控制程度相对弱,分别达到绝对稳定值的81%、74.25%和6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勇
当前研究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我国近年来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探索。其次,以安徽省宣城市201名基层农村信贷员调查问卷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对涉农金融机构拓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生产性质、农地的规模以及农地产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因素均对农地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为此对发展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士超 王健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