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9)
2023(13128)
2022(10975)
2021(10499)
2020(8773)
2019(19904)
2018(19684)
2017(38644)
2016(20609)
2015(23073)
2014(23050)
2013(22368)
2012(20411)
2011(18283)
2010(18113)
2009(16485)
2008(15977)
2007(14221)
2006(12330)
2005(10625)
作者
(57350)
(48421)
(47787)
(45645)
(30268)
(23052)
(21748)
(19138)
(18377)
(16802)
(16418)
(16375)
(15202)
(14850)
(14838)
(14650)
(14201)
(14103)
(13864)
(13788)
(11830)
(11823)
(11820)
(11339)
(10825)
(10770)
(10643)
(10499)
(9730)
(9635)
学科
(85680)
经济(85578)
(66024)
管理(57553)
(47689)
(45376)
企业(45376)
方法(38039)
数学(33539)
数学方法(33147)
农业(31433)
业经(22731)
(21578)
中国(21052)
(19312)
(16215)
地方(15843)
(15000)
(14533)
贸易(14523)
(14153)
(13899)
银行(13871)
(13459)
财务(13409)
财务管理(13383)
(13373)
(13361)
金融(13354)
(13295)
机构
学院(289337)
大学(284920)
(121291)
经济(118963)
管理(116639)
理学(101168)
理学院(100244)
管理学(98593)
管理学院(98082)
研究(92406)
中国(73786)
(63890)
(58002)
科学(55168)
(54832)
农业(49161)
业大(48058)
中心(45417)
(45197)
财经(44198)
(43180)
研究所(40892)
(40444)
经济学(36312)
(35411)
北京(35094)
师范(35001)
(33502)
经济管理(33009)
(32961)
基金
项目(199710)
科学(159063)
基金(147320)
研究(147307)
(128117)
国家(127006)
科学基金(110366)
社会(95293)
社会科(90027)
社会科学(90003)
基金项目(78457)
(78448)
自然(71327)
自然科(69697)
自然科学(69679)
自然科学基金(68442)
教育(67496)
(65031)
编号(60171)
资助(59184)
成果(47129)
(45434)
重点(44476)
(42968)
(41980)
课题(40099)
国家社会(39706)
创新(39226)
教育部(39066)
科研(38400)
期刊
(134379)
经济(134379)
研究(79371)
(65421)
中国(56307)
学报(44494)
农业(43913)
(42569)
科学(42322)
管理(40476)
大学(35230)
学学(33812)
(31201)
金融(31201)
业经(28807)
教育(26095)
技术(25173)
财经(22026)
(21151)
问题(19175)
(18913)
经济研究(18874)
(15319)
农村(15162)
(15162)
农业经济(14321)
世界(14304)
技术经济(13805)
理论(13455)
经济问题(13367)
共检索到421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李宁  马贤磊  石晓平  
本文立足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通过选取以农户为抵押主体的同心与平罗、以规模经营主体为抵押主体的明溪与枣庄这两对典型案例的对比,探讨农地经营权主体与农地抵押合约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农地抵押中存在直接与间接定价的合约方式差异,且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抵押合约;当农户作为抵押主体时,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方式优于选择市场合约的直接方式;而当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抵押主体时,以市场合约的直接抵押方式要优于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抵押方式。就此,提出考虑抵押主体差异、鼓励具有信息收集与定价功能的主体参与抵押进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和活化农地经营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李宁  马贤磊  石晓平  
本文立足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通过选取以农户为抵押主体的同心与平罗、以规模经营主体为抵押主体的明溪与枣庄这两对典型案例的对比,探讨农地经营权主体与农地抵押合约方式选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农地抵押中存在直接与间接定价的合约方式差异,且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抵押合约;当农户作为抵押主体时,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方式优于选择市场合约的直接方式;而当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抵押主体时,以市场合约的直接抵押方式要优于采用组织合约的间接抵押方式。就此,提出考虑抵押主体差异、鼓励具有信息收集与定价功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振宇  
本文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探讨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结论显示,承包农户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逻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抵押,在理论上不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本文提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黎翠梅  成姗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晓琦  吕德宏  
依据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践,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影响因素,并运用Matlab仿真工具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主体的信贷行为博弈系统具有多重演化路径;影响农户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演化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多元的;增加农地经营权价值、提高农地经营权变现率、降低农地经营权处置成本和信贷交易成本有利于系统向理想状态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嘉鸿  兰庆高  于丽红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姜美善  李景荣  米运生  
在耕地细碎化和信息不对称性的条件下,银行处置农地抵押品时面临的高昂单边交易费用,并严重制约了中国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本文理论探讨了第三方组织参与降低农地处置交易费用和提高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的内在机理和实践模式;基于中国九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半参数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生型组织和外生型组织都能够通过信息优势降低处置农地的交易费用,提高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与外生型组织因政策驱动下的间接作用相比,内生型组织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总交易费用的幅度更大。本文建议,应鼓励内生型组织和外生型组织依据比较优势参与到农地抵押贷款的不同环节,实现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的互联;加快建立农地评估体系及产权流转市场,以提高农地可交易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惠献波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经营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农民融资无有效抵押品的困境。然而,随着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逐步展开,农村土地经营权处置风险、信用风险等负面因素日渐凸显,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推广步伐。本文以农村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模式为视角,在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贷款风险的关键性制度和机制进行了设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坤  徐慧丹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试点地区存在"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和"自下而上"市场主导型两种模式,且当前大多数试点地区均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来发展。本文重点关注抵押贷款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及其向市场主导型模式变迁的路径。结果发现:(1)模式选择取决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量,当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度较低时,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反之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2)政府主导型模式下贷款易陷入"停滞"状态,且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意愿也偏低,该模式不具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文章进一步讨论政府主导型模式变迁至市场主导型模式的速度和路径,发现最优变迁速度随时间推进呈衰减状态且衰减力度递增,最优路径依赖于最优变迁速度且随变迁速度递增。最后从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提出模式变迁的相关建议。除农村土地经营权外,上述结论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名峰  杨川  吴郁玲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名峰  杨川  吴郁玲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圣奎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传统涉农主体的抵押物严重不足,金融供求缺口较大,迫切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将农地经营权作为融资抵押权益,成为破解农业生产融资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文轩  
本文研究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主要类型、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防控对策等问题。基于风险范围和主体的二维视角,农地抵押贷款的风险包括:微观层面农民面临的生计风险Ⅰ与生计风险Ⅱ及银行面临的第一还款来源风险与第二还款来源风险;宏观层面农民群体面临的农村社会风险和银行体系面临的农村金融风险。整个风险体系中的各类风险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第一还款来源风险处于核心地位。按相关性与可控性对风险影响因素分类得到的风险影响因素矩阵,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防控提供了政策启示。近年来的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实践,在应对风险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完善银行授信体系、加快农地经营权相关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福川  王志刚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物,而要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需作出经济法上的调整与规范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多使用现金消费等特点,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区分贷款申请人的风险类型而限制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之所以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晓冬  罗剑朝  牛晓琴  
利用实地调研的2 959户农户数据,分别采用OLogit、二元Logit和Poisson Hurdle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响应决策及可得性,发现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的认知和农村金融环境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经营类型、生产投资比是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农户社会资本、贷款经历、是否购买保险和主办金融机构数目是阻碍农户获得农地抵押融资的关键因素;研究还发现,同一组变量在补充双对数和截断泊松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影响程度、方向以及影响个数都存在差异,说明农户能否获得农地抵押融资贷款比其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