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4)
2023(13996)
2022(11250)
2021(10004)
2020(8481)
2019(18678)
2018(18658)
2017(36180)
2016(19714)
2015(21847)
2014(21842)
2013(21520)
2012(19234)
2011(17276)
2010(17653)
2009(16995)
2008(17036)
2007(15741)
2006(14299)
2005(13226)
作者
(55726)
(47294)
(46597)
(44294)
(29635)
(22342)
(20989)
(18160)
(17760)
(16671)
(16157)
(15577)
(15192)
(14943)
(14689)
(14147)
(13823)
(13600)
(13575)
(13349)
(11672)
(11656)
(11386)
(10826)
(10607)
(10557)
(10541)
(10537)
(9521)
(9285)
学科
(94114)
(87018)
经济(86867)
(76915)
企业(76915)
管理(74635)
(47026)
方法(34952)
业经(32460)
农业(31262)
(30392)
数学(26385)
数学方法(26196)
(23211)
中国(22931)
(21131)
财务(21104)
财务管理(21080)
企业财务(19999)
技术(18227)
(18062)
(16886)
(16113)
地方(14501)
(14409)
理论(14362)
(14211)
贸易(14200)
体制(14132)
(13886)
机构
学院(290844)
大学(282937)
(128145)
经济(125840)
管理(118352)
理学(101601)
理学院(100748)
管理学(99539)
管理学院(99030)
研究(91341)
中国(75050)
(61706)
(60912)
(57789)
科学(52150)
财经(48204)
农业(46397)
(46385)
业大(45217)
(45052)
(43715)
中心(43170)
研究所(40120)
经济学(38917)
(35490)
经济学院(35221)
北京(35218)
财经大学(35132)
经济管理(34060)
(32840)
基金
项目(188277)
科学(151669)
研究(141177)
基金(139882)
(120011)
国家(118855)
科学基金(104662)
社会(95092)
社会科(89977)
社会科学(89957)
(74923)
基金项目(74477)
自然(65142)
自然科(63651)
自然科学(63638)
教育(62824)
自然科学基金(62583)
(60272)
编号(56597)
资助(54952)
成果(44385)
(42762)
(42151)
(41975)
(41538)
重点(41451)
(41119)
国家社会(40108)
创新(38716)
课题(37956)
期刊
(152888)
经济(152888)
研究(84677)
(63424)
中国(59938)
(50943)
管理(47138)
农业(42595)
科学(40843)
学报(40064)
大学(32494)
业经(31338)
学学(31278)
(31262)
金融(31262)
技术(25838)
财经(24501)
(22720)
教育(22419)
经济研究(22257)
(21130)
问题(20932)
技术经济(16690)
世界(15985)
农村(15437)
(15437)
现代(14821)
(14747)
农业经济(14625)
商业(14131)
共检索到441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栾健  张哲晰  
研究目的:探讨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为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结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并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实现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能够实现农业增效与增绿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在继续坚持并创新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应稳妥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蔡键  
近年来,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农地流转是否是"非粮化"的诱因呢?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Tobit模型检验了农户农地流转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与主粮作物种植比率呈正"U"型关系;农地租金、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资金禀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否专业型农户等变量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正相关;自有承包地面积、地块平均面积、劳动力年龄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负相关。研究认为,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基于结论,提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抑制农地租金过快上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本文针对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区域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负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采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农业生产的负外溢效应主要包括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外部损失和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存在不稳定预期而导致的外部损失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价格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形成有利于社会福利优化的农地城市流转秩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庆   刘静   宋蕊  
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农地的高效、低碳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对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机械化服务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05—2021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且该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面积超过门槛值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会下降;3)农地流转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本研究建议:加快推动农地流转水平,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结合区域差异性,重视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詹舒琪   张小艳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由非正式“熟人市场”向正式交易市场的转型。已有文献聚焦于农地制度对此现象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注意到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拓宽了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半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向非熟人流转农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及缓解农地流转对象和地块领域的信息摩擦,推动农户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此外,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流转农地的租金水平,降低“零租金”流转农地的概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诸培新  曲福田  
为厘清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探究其与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兴起、小农户在获取服务中的困境及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践成效三方面对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在演进过程中土地耕作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导入程度、交易成本等方面得到优化,在理论上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然后,根据山东省博兴县的实践情况,探究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运行机制,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村集体在小农户组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化的服务获取方式显著提高了技术效率。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在此过程中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不断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密切与农业服务主体的联系,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常亮  占鹏  朱俊峰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景帅  韩青  
基于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是否抛荒及抛荒程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种植规划服务、机耕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灌溉服务和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影响不显著。与单环节生产性服务相比,"种植规划+机耕""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和"机耕+病虫害防治"等多环节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与以村集体为主导的供给模式相比,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弱化耕地资源禀赋的限制来抑制农地抛荒;从农户禀赋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作用在家庭务农收入占比较低、有65岁及以上老人、土地产权模糊的农户中表现更加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戚焦耳  郭贯成  陈永生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计量研究发现,村集体组织下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明显较高,成为提高转入户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本文并未证实农地自发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自发流转的小规模和较短的流转期限不利于农户规模经营和长期生产投资,因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绩效。政策启示是,要有效地发挥村集体对农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转入户土地流转规模、农业生产投资和种植业结构以最大化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新军  阎建忠  杨柳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戚焦耳  郭贯成  陈永生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闫豪玮   穆月英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本文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通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农户层面的环境效率,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环境效率,且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马太效应”,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高环境效率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3)从作用机制看,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环境效率的内在机制是绿色生产技术采用数量和环境感知的提升。由此,本文建议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关注农户间的差异性特征,提高服务主体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实现环境效率的全面提升,以期助推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