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6)
- 2023(17129)
- 2022(13869)
- 2021(12938)
- 2020(10493)
- 2019(24119)
- 2018(23954)
- 2017(45296)
- 2016(25235)
- 2015(28552)
- 2014(28761)
- 2013(28280)
- 2012(26245)
- 2011(23735)
- 2010(24226)
- 2009(22464)
- 2008(22610)
- 2007(20605)
- 2006(18481)
- 2005(16745)
- 学科
- 济(101792)
- 经济(101646)
- 业(72016)
- 管理(68185)
- 农(52258)
- 企(49781)
- 企业(49781)
- 方法(38244)
- 农业(34648)
- 数学(32988)
- 数学方法(32549)
- 中国(28860)
- 业经(28524)
- 财(26849)
- 制(25176)
- 地方(23028)
- 学(21668)
- 贸(18058)
- 贸易(18049)
- 体(17526)
- 易(17497)
- 银(17307)
- 银行(17259)
- 发(16561)
- 行(16453)
- 融(16169)
- 金融(16162)
- 理论(15958)
- 环境(15723)
- 务(15293)
- 机构
- 学院(363274)
- 大学(359716)
- 济(143827)
- 经济(140449)
- 管理(131093)
- 研究(126746)
- 理学(111732)
- 理学院(110367)
- 管理学(108299)
- 管理学院(107615)
- 中国(97470)
- 农(80041)
- 科学(79320)
- 京(77071)
- 财(68658)
- 所(65806)
- 农业(61740)
- 业大(59653)
- 中心(59481)
- 研究所(59432)
- 江(59381)
- 财经(52895)
- 范(50521)
- 师范(50011)
- 北京(48102)
- 经(47818)
- 州(46529)
- 院(45133)
- 经济学(43472)
- 省(42412)
- 基金
- 项目(237653)
- 科学(184777)
- 研究(176644)
- 基金(168343)
- 家(147240)
- 国家(145888)
- 科学基金(122899)
- 社会(109701)
- 社会科(103315)
- 社会科学(103282)
- 省(95654)
- 基金项目(89262)
- 教育(81297)
- 划(79696)
- 自然(77602)
- 自然科(75638)
- 自然科学(75614)
- 自然科学基金(74241)
- 编号(74081)
- 资助(67115)
- 成果(61557)
- 重点(54130)
- 发(52968)
- 课题(52275)
- 部(52190)
- 创(49027)
- 制(46643)
- 创新(45869)
- 性(45149)
- 科研(45108)
- 期刊
- 济(171114)
- 经济(171114)
- 研究(107016)
- 农(80811)
- 中国(80520)
- 学报(61435)
- 科学(55137)
- 财(54462)
- 农业(54379)
- 大学(46881)
- 管理(45418)
- 学学(44076)
- 教育(44061)
- 融(37438)
- 金融(37438)
- 业经(32553)
- 技术(32468)
- 业(27438)
- 财经(25942)
- 经济研究(24567)
- 问题(24049)
- 经(22294)
- 版(21486)
- 世界(17830)
- 资源(17425)
- 图书(17166)
- 技术经济(16900)
- 农村(16732)
- 村(16732)
- 业大(16557)
共检索到55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流辉
在沪郊的农村,制度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稳定性非农就业的实现,使农地原初具有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承载功能逐步剥离,呈现出"去保障化"的趋势。但在现有的农地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承包权已经物权化,各级政府的惠农补贴和畸形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虚高地租,强化了农地的收益效应。在这一情势下,"去保障化"的农地转而成为满足农民"多多益善"心理的福利,农地福利化倾向凸显。本文以沪郊埭村为个案,对农地福利化的实践机制进行分析,并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破解农地福利化困境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下一步的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福利化 农地流转 农地制度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后税费时期,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农业型村庄中,不得罪人、缺乏原则性的"老好人"成为村治的主体。税费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带来的系列后果,如村庄治理权力弱化、村庄集体资源匮乏等,成为理解"老好人"治村得以出现的制度层面原因;另一方面,"老好人"治村现象的出现与村庄社会变迁以及村庄内生型力量彰显有关。"老好人"治村是上述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村治主体的"老好人化"导致村级组织悬浮、基层矛盾凝聚、村庄秩序瓦解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后果,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
老好人 税费改革 村庄社会 村庄内生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职业化并没有解决村干部作为"当家人"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伴随村干部职业化的是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村民参与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通过一些制度化的监控手段,改进村干部职业化,使村干部有效地为民服务。南京市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其为克服弊端进行的制度创新,回应了当下村干部职业化的争议,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利民
农地产权的制度性安排是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体制相一致的,体现了单一制国家中政治上集权行政上分权的必然特性。由于受宏观政治结构环境的影响,农地产权安排的三元结构在实际的运行中最终倒向了二元结构。这种倒向一方面进一步削弱了农户的博弈能力,另一方面则增生了赢利型经纪,从而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分层与分化,并增加底层民众持续的利益表达行动的冲动。因此,在农地产权制度调整的同时,进行宏观的结构性变迁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准备。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实践逻辑 上访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永红
从农地抵押融资的视角阐释和分析了农村信用治理的需求与基础,科学定位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目标框架,构建以农村信用法律法规、产权制度、诚信教育、信用服务、信用监管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信用治理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信用治理模式和信用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农村信用治理机制、信用监管机制和信用治理模式,优化农村信用治理机制,激活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和守信观念,提升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建立农地抵押融资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岩 李欣茹
村级债务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重大问题。税费时期的传统村级债务主要是在压力型行政体制的运作模式以及传统型村干部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属于资源挤压型村级债务。不同于传统村级债务,农业税取消之后的新村级债务是在国家大规模资源下乡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资源输入型负债,主要是在提供兜底作用的大量下乡资源、内在动机的乡村利益合谋以及保障实施的富人型村干部治理手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高昂的新村级债务给乡村社会带来严重的治理后果,表现为村庄社会分化、基层权力固化以及村庄主体性弱化。村级债务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容易造成严重的治理困境,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关键词:
传统村级债务 新村级债务 村级治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德福 桂华
基于一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大规模农地流转案例,分析大规模农地流转分别在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农民生活与乡村治理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经济效果看,在从事粮食种植的条件下,大规模雇工经营不如中等规模的家庭经营效益高;土地流转将更多农民推向劳动力市场,改变了农民家庭经济生活方式。从社会效果看,它切断了自发流转形成的农户循环,消解了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农村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经济效益 基层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秋菊
关于征地拆迁,法律关系主体是作为征地拆迁方的国家和作为被征地拆迁方的土地相关权利人,二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征地拆迁中常涉及三类主体:农户、开发商和政府,由于开发商介入征地,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逐渐由政府规定标准转变为农户与开发商的协商标准。通过对开发商介入的征地拆迁模式的发生机制和实践后果展开分析,发现该模式训练了农民的谈判能力,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正在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者,而调整措施的缺失将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转化为土地食利者阶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叶邦银 高白云 韩慧双
自2010年我国首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尤其是否定意见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1~2019年被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其被出具该类意见的缘由,并进一步分析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据此提出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 否定意见 信息披露缺陷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雷 秦翠玉 李娇
文本型科技文献是当前科学知识表达以及科学交流的主要形态。为了促进科学交流,对日益增长的科技文献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数据化及组织呈现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多。本文对科技文献数据化及组织呈现方法、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科技文献的元数据化、科学词汇抽取、领域实体及其关系识别、篇章功能结构识别、科技文献语义组织以及科技文献呈现与智能化应用六个维度,总结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科技文献数据化及组织呈现的整体框架,阐述了该框架实现的四个核心技术:识别抽取技术、语义组织技术、分析推理技术以及展陈交互技术;最后归纳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如科学知识自动获取、科学数据质量及信任性、科学知识交互体验等。未来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以高质量的科学数据为基础,实现科学知识的叙事生产和转化。图4。表3。参考文献69。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勤 周静
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权的初始契合随村庄成员数量和农地政策变动而错位。两权错位中村庄成员分化,导致集体权属虚化、治理资源匮乏、社区认同消解、道义观念分化等共同体瓦解的社会后果。在稳定农地承包权基础上,现行农地制度需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生活共同体的再造。
关键词:
村庄成员权 农地承包权 错位 社会后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彭东生 温常青
从研究三种森林保险制度的经济后果出发,分析了三种森林保险制度对营林生产者、森林保险企业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应该建立"以林木资产价值作为森林保险金额的计算基础"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实行"评估值森林保险制度"是森林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森林保险 制度安排 经济后果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