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4)
- 2023(15821)
- 2022(13874)
- 2021(13058)
- 2020(10896)
- 2019(25354)
- 2018(25213)
- 2017(49173)
- 2016(26379)
- 2015(29842)
- 2014(29621)
- 2013(29069)
- 2012(26748)
- 2011(23959)
- 2010(23818)
- 2009(21792)
- 2008(20929)
- 2007(18449)
- 2006(16239)
- 2005(13721)
- 学科
- 济(108480)
- 经济(108269)
- 业(76563)
- 管理(71293)
- 企(55468)
- 企业(55468)
- 农(49732)
- 方法(49237)
- 数学(42247)
- 数学方法(41679)
- 农业(33039)
- 中国(27416)
- 业经(27270)
- 财(25042)
- 地方(23702)
- 学(23455)
- 制(19606)
- 贸(18493)
- 贸易(18483)
- 易(17874)
- 理论(17723)
- 和(16953)
- 技术(16471)
- 环境(16212)
- 务(15085)
- 财务(14996)
- 财务管理(14957)
- 发(14598)
- 策(14449)
- 银(14294)
- 机构
- 学院(369788)
- 大学(369076)
- 管理(148756)
- 济(146275)
- 经济(143156)
- 理学(129937)
- 理学院(128471)
- 管理学(126013)
- 管理学院(125361)
- 研究(122826)
- 中国(91058)
- 京(79454)
- 科学(78305)
- 农(76281)
- 财(63631)
- 业大(62323)
- 所(61228)
- 农业(58695)
- 中心(57326)
- 研究所(56107)
- 江(53542)
- 财经(51731)
- 北京(49724)
- 范(49691)
- 师范(49251)
- 经(47320)
- 院(44175)
- 州(43256)
- 经济学(42527)
- 经济管理(40273)
- 基金
- 项目(262191)
- 科学(206209)
- 研究(191176)
- 基金(190497)
- 家(166307)
- 国家(164849)
- 科学基金(141855)
- 社会(121071)
- 社会科(113774)
- 社会科学(113740)
- 省(102176)
- 基金项目(102150)
- 自然(92888)
- 自然科(90665)
- 自然科学(90641)
- 自然科学基金(88993)
- 教育(86803)
- 划(85998)
- 编号(78962)
- 资助(77324)
- 成果(62680)
- 重点(58268)
- 部(57621)
- 发(55974)
- 创(54047)
- 课题(53049)
- 创新(50371)
- 科研(50249)
- 国家社会(49187)
- 教育部(49026)
- 期刊
- 济(160297)
- 经济(160297)
- 研究(104259)
- 农(75493)
- 中国(70701)
- 学报(61622)
- 科学(56972)
- 农业(51323)
- 管理(50000)
- 大学(47546)
- 财(46597)
- 学学(44836)
- 教育(39479)
- 技术(31517)
- 业经(31506)
- 融(30581)
- 金融(30581)
- 业(24566)
- 财经(24256)
- 经济研究(23031)
- 问题(22424)
- 经(20641)
- 图书(19494)
- 版(19414)
- 科技(18252)
- 资源(17969)
- 技术经济(17230)
- 业大(17054)
- 理论(17043)
- 现代(16443)
共检索到532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佳 孔祥斌 李靖 张雪靓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作为研究区域,从农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力承载功能3个方面测算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正向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反向分析实际流转行为对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是否有反馈作用,量化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戈 张红梅 高佳 黄善林
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18个典型村为研究区,运用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农地价值功能、农地生产功能和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较高,农地价值功能基本不需替代,农地生产功能完全不需替代。2)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出率越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入率越高,农地转出率越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地转入率越低,农地转出率越高。3)研究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明显。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正相关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等、低等和高等收入农户;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入率呈负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高等、中等和低等收入农户;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转出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低等、高等和中等收入农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戈 张红梅 高佳 黄善林
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18个典型村为研究区,运用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农地价值功能、农地生产功能和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较高,农地价值功能基本不需替代,农地生产功能完全不需替代。2)研究区农地劳动承载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出率越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大,农地转入率越高,农地转出率越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地转入率越低,农地转出率越高。3)研究区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地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温鹏 孔祥斌 关欣 王洪雨 赵晶
为研究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方法,提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基于"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地资源流转的关键"的假设,根据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差异,从耕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以及劳动承载功能3个方面,提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并以大兴区和海淀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能够反映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替代产度的差异,为确定区域耕地流转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 社会保障功能 替代程度 测算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雪靓 孔祥斌 王洪雨 程佳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被其他农村保障体系替代的程度,并从区域间和农户间两个方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造成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土地流转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依据和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农户对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和耕地对农户社会保障功能的供给两个角度,在耕地生产功能替代、价值功能替代和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3个层次构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体系,并以北京市大兴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焱 张玲燕
利用农户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模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的地区差异,探讨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地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无锡和南通,农地就业保障被替代程度和经济保障被替代程度愈大,农户愈是愿意转出农地。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这种影响程度就愈大;在无锡农地基本生活保障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有微弱的负影响,南通农地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被替代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程度,是加快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根本途径。在农地流转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许庆 陆钰凤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要求。在非农就业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发生率却依然偏低。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从参与非农工作、非农工作稳定、非农就业地点稳定3个维度考察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有助于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地流转。但是,参与非农工作对农地流转的边际效应大于非农工作稳定和非农就业地点稳定,若仅考虑农户家庭是否参与非农工作,忽视非农就业的稳定性问题,会高估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这为现实中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参与率高与农地流转发生率低的矛盾提供了重要解释。文章认为,今后在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质量。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现有研究对土地调整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关系并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利用来自中国6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和Tobit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调整显著促进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在非农就业机会存在的条件下,土地调整导致农户对地权不稳定的预期加强,促使有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更积极地转出农地,增加了农地供给;另一方面拥有较多农业固定资产的农户即使面对地权不稳定的威胁也不愿意降低土地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合力表现出土地调整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显著正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制定以及农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王晓海 吕佳
通过提炼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操作性定义,揭示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所隐含的意义。研究表明:对五类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是经营权交易能力;存在负向影响的是所有权排他能力、用途处置能力和种养处置能力,但这三种能力对不同类型农户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差异。用途处置能力仅对中间户和偏非农户的农地流转发生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所有权排他能力、种养处置能力仅对纯农户和偏农户的农地流转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由于纯农户、偏农户是相对稳定的耕种者,因而这种负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稳定农业生产的效应。可见,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谈判能力。此...
关键词:
土地产权 行为能力 农地流转 农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欣 蒋涛 郭良燕 甘犁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农户在农地流转中的决策行为值得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农地流转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两轮29省全国性代表农户的追踪调查数据,建立线性概率LPM模型和二分变量LOGIT模型,本文发现:第一,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农地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农地细碎化的现象有所减轻。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比例由2013年的24.1%上升至2015年的31.4%;农户户均土地经营面积从8.3亩上升至12.9亩;土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比例从83.58%下降至76.87%。第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土地经营权 土地转出 土地转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艳芬 董玉祥 刘毅华 王芳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99%的农户签订流转合同。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状况、资源禀赋、区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易小燕 肖碧林 陈印军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研究农户行为直接反映具体情况,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的政策依据。该文从浙江、河北两省356农户调查结果出发,分析当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情况与呈现的特点,总结了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要防止"非粮化"等4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农地 流转 现状 问题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
关键词:
农地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农户意愿 芜湖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亚胜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关键词:
农地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农户意愿 芜湖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林波 黄巧琪
农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2018-2020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概率回归模型和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构建中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农户社会资本以非农就业为中介有助于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了农地流转的市场需求,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调节效应,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因此,为提升农地流转效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保持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扩大农地流转市场需求,弱化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
劳动力配置与保障替代:兼业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研究——基于五省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已婚妇女失地与农地流转——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4市625份农户调查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分析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农户调查为例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与农户收入——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户生计视角下农地流转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户调查
农地保障功能测度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调查
农地流转何以促进农户收入增加——基于苏、桂、鄂、黑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乡村社会嵌入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基于吉林省936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