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6)
- 2023(13030)
- 2022(10957)
- 2021(10299)
- 2020(8800)
- 2019(20292)
- 2018(20012)
- 2017(38967)
- 2016(20879)
- 2015(23484)
- 2014(23325)
- 2013(23215)
- 2012(21258)
- 2011(19040)
- 2010(18837)
- 2009(17438)
- 2008(17075)
- 2007(15428)
- 2006(13100)
- 2005(11417)
- 学科
- 济(91681)
- 经济(91586)
- 业(65145)
- 管理(56564)
- 农(47800)
- 企(43726)
- 企业(43726)
- 方法(43032)
- 数学(38989)
- 数学方法(38543)
- 农业(31445)
- 财(23815)
- 业经(22462)
- 中国(21759)
- 贸(20756)
- 贸易(20753)
- 易(20333)
- 地方(17565)
- 制(16663)
- 学(16343)
- 务(13783)
- 技术(13752)
- 财务(13741)
- 财务管理(13703)
- 出(13469)
- 企业财务(12976)
- 环境(12929)
- 银(12434)
- 银行(12408)
- 发(12403)
- 机构
- 学院(298460)
- 大学(293959)
- 济(128477)
- 经济(126150)
- 管理(118845)
- 理学(104031)
- 理学院(103012)
- 管理学(101284)
- 管理学院(100755)
- 研究(94719)
- 中国(73278)
- 农(66602)
- 京(59412)
- 科学(58259)
- 财(56579)
- 农业(51481)
- 业大(50336)
- 所(47000)
- 中心(46591)
- 财经(45686)
- 江(44099)
- 研究所(42808)
- 经(41838)
- 经济学(39779)
- 经济学院(36469)
- 范(36451)
- 师范(36089)
- 北京(35916)
- 经济管理(34745)
- 州(34177)
- 基金
- 项目(207185)
- 科学(164405)
- 基金(153020)
- 研究(150052)
- 家(133262)
- 国家(132143)
- 科学基金(114509)
- 社会(97602)
- 社会科(92414)
- 社会科学(92388)
- 基金项目(81824)
- 省(81732)
- 自然(74329)
- 自然科(72639)
- 自然科学(72620)
- 自然科学基金(71348)
- 教育(68244)
- 划(67572)
- 资助(61930)
- 编号(60530)
- 部(46919)
- 成果(46616)
- 重点(46086)
- 发(45032)
- 创(43522)
- 国家社会(41173)
- 创新(40717)
- 科研(40478)
- 教育部(40142)
- 课题(39948)
- 期刊
- 济(136159)
- 经济(136159)
- 研究(79630)
- 农(67489)
- 中国(53635)
- 学报(46690)
- 农业(45784)
- 财(43668)
- 科学(43181)
- 管理(38116)
- 大学(36273)
- 学学(34756)
- 业经(28431)
- 融(27582)
- 金融(27582)
- 技术(25959)
- 教育(23600)
- 业(22565)
- 财经(21934)
- 经济研究(20399)
- 问题(19966)
- 经(18798)
- 版(15827)
- 技术经济(15305)
- 统计(14985)
- 世界(14869)
- 贸(14772)
- 农村(14622)
- 村(14622)
- 农业经济(14204)
共检索到424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小宇 杨钢桥 陈爱丽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华超 钟涨宝
利用湖北、山东、广西三省(区)五县74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农地确权-中介变量-农地转出的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方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转出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农地确权对农户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政策实施前地权状况的影响,农地确权对发生过农地调整、村委会流转作用较小村庄的农户转出行为影响效应更大;农地确权通过劳动力流动、交易费用机制对农地转出具有正向作用,而通过意愿交易价格机制对农地转出具有负向作用。从三种机制来看,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最大,意愿交易价格机制次之,劳动力流动的效应最小。未来在强化农地确权政策,发挥其积极效应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其对农地流转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宝玲 仇童伟 罗必良 李尚蒲
在农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小农户私下流转频繁的背景下,农地福利保障抑制农地流转的研究结论难以解释该现象。究其原因,农地福利保障是与制度保障和社区保障共同发挥作用的,并因农村流动性增强而表现出功能上的转化。文章利用全国9省区2 704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福利保障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度保障和社区保障下农地福利保障对农地转出的作用差异。研究表明,农地福利保障抑制了农地转出,但其抑制作用受到了正式保障的强化,表现为正式保障较弱状态造成的农地福利保障长期滞留。其次,社区保障的存在降低了农地福利保障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宝玲 仇童伟 罗必良 李尚蒲
在农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小农户私下流转频繁的背景下,农地福利保障抑制农地流转的研究结论难以解释该现象。究其原因,农地福利保障是与制度保障和社区保障共同发挥作用的,并因农村流动性增强而表现出功能上的转化。文章利用全国9省区2 704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福利保障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度保障和社区保障下农地福利保障对农地转出的作用差异。研究表明,农地福利保障抑制了农地转出,但其抑制作用受到了正式保障的强化,表现为正式保障较弱状态造成的农地福利保障长期滞留。其次,社区保障的存在降低了农地福利保障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熟人间农地流转引致的非正式社会保障的转化。从制度关联的理论命题出发,为降低农地福利保障与要素配置的负反馈,需要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诱导社区保障自我实施的维度,促进城乡社会服务均等化和乡村帮扶网络作用的发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超 罗明忠 张苇锟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方式——分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分析线索,利用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232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发现,整合确权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正向激励。因此,发挥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既要考虑确权进度,也要关注确权方式,注重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坤在 许恒周 迟旭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分别作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代理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农地的转出行为。从制度理论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二者在农地转出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分析了二者存在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规模对农地转出的相互作用不显著,而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强度均能显著提高农地转出概率,并且二者在总体上出现功能重叠,即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替代效应。但是随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强度分别发挥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其替代效应逐渐不显著,且呈现互补效应趋势。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的交互项对农地转出对象和农地转出租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宗族网络显著提高了农地转向村外人的概率。从制度运行视角出发,引导减弱宗族网络对农地交易的干预和增强其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对进一步释放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推动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亟须进一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市场化交易的作用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坤在 许恒周 迟旭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分别作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代理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农地的转出行为。从制度理论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二者在农地转出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分析了二者存在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规模对农地转出的相互作用不显著,而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强度均能显著提高农地转出概率,并且二者在总体上出现功能重叠,即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替代效应。但是随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强度分别发挥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其替代效应逐渐不显著,且呈现互补效应趋势。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的交互项对农地转出对象和农地转出租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宗族网络显著提高了农地转向村外人的概率。从制度运行视角出发,引导减弱宗族网络对农地交易的干预和增强其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对进一步释放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推动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亟须进一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市场化交易的作用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彩云
当前,我国农地顺畅流转面临着障碍约束,确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地产权缺陷,但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农地流转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因此,确权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执行力度,而且取决于农地流转的自由度。从提升流转自由度看,农地股份合作化、流转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过渡期选择。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光海 谢保鹏 陈英 裴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地转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关键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农地转出具有重要作用。为揭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交易成本—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基于297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三者关系。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权能强度对农户农地转出的总体效应呈显著正向影响,交易成本由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构成,资产专用性中非农就业比指标的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其他维度下的指标在农地产权权能强度与农地转出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要充分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强化农地产权权能。同时,完善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关注务农老龄化、农户“待地而沽”等现状,同时规范农地流转管理是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转出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冰
"确权"是将原本属于集体的"非排他"的多种土地财产权利,逐项"排他性"地界定("量化")给农户的改革举措。通过进一步地确权改革,农地排他性经营权的转让权和长久拥有权又相继赋予了农户。至此,中国集体农地"不及性"效率问题已基本解决,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体制障碍基本解除。农地确权正促使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地占有体制向规模化、集约化占有并经营的体制转变。
关键词:
集体产权 确权 不及性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和2015年数据及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确权进度信息,从农户视角出发,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确权使农地转出可能性降低7.3%,户均转出面积减少0.66亩,转出租金每亩提高44.9元/年;使农地转入可能性提高1%,但对户均转入面积和租金率无显著影响。可见,要建立高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仅通过农地确权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市场构建、主体培育和行业优化三管齐下。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户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庆莹 陈银蓉 胡伟艳 梅昀 袁凯华
研究目的: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相比于期望和亲戚、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自身实际转出状况越好,农地转出满意度越高;他人参照中,与朋友农地转出状况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2)公平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在参照依赖对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转出主导方(政府或村集体)在农地转出前要与农户充分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农户各方面合理诉求和心理预期;要保持农地转出实践中相关政策空间上的平衡与统一;加强农地转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给与农户更多的人文关怀等提升农户公平感知度;发挥好参照依赖和公平感知的叠加效应;除此之外,也要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地转出租金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地转出效益相关政策宣传等;共同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秋瑶 张栋浩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5年数据,研究了农地流转对农村家庭养老计划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虽然对农村家庭制定养老计划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有养老计划的农村家庭,农地流转可以显著改变他们的养老计划方式。渠道分析表明,农地转出主要是通过弱化传统养老保障和促进非农经营活动参与的机制对农村家庭通过自己储蓄和投资的养老计划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而农地转入则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升农业经营抗风险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流转对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较低及流转面积较高地区的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估计及更改模型设定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证实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为推进我国农地流转、健全发展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文声 杨超飞 王志刚
基于农户农地转出的视角,从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等四个方面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作用取决于传导因素所形成的综合影响。其中,农地转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变动受到生产激励和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叠加效应的影响,而农地转出边际交易成本曲线的变动则取决于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的叠加效应。运用H省18市2009—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并存。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显著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则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岚岚 何学松 孔荣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关键词:
金融知识 农地流转 农地确权颁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转出对农户生计策略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生计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
农地依赖会抑制经营权转出吗?——基于607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
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研究——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的双重中介作用
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基于农民分化、农地确权颁证的调节效应分析
务工距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2015的实证分析
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农地转出对象熟人化——“乡土社会的情感依赖”还是“不完全信息的有限理性”
农地确权如何弱化农地流转的熟人化特征——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的差异分析
农地转出方选择流转对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