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8)
- 2023(14107)
- 2022(11988)
- 2021(11318)
- 2020(9812)
- 2019(22792)
- 2018(22755)
- 2017(44588)
- 2016(24138)
- 2015(27362)
- 2014(27378)
- 2013(27000)
- 2012(24783)
- 2011(22206)
- 2010(22549)
- 2009(20917)
- 2008(20794)
- 2007(18811)
- 2006(16260)
- 2005(14148)
- 学科
- 济(104783)
- 经济(104680)
- 业(75831)
- 管理(68032)
- 企(54535)
- 企业(54535)
- 方法(50762)
- 农(48372)
- 数学(45667)
- 数学方法(44942)
- 农业(31930)
- 财(26864)
- 业经(24551)
- 中国(23773)
- 学(19541)
- 制(19076)
- 地方(19052)
- 贸(18527)
- 贸易(18521)
- 易(18048)
- 务(17180)
- 财务(17120)
- 财务管理(17082)
- 企业财务(16273)
- 理论(15474)
- 技术(15447)
- 银(14648)
- 银行(14612)
- 环境(14109)
- 融(14060)
- 机构
- 学院(349875)
- 大学(345598)
- 济(144620)
- 经济(141776)
- 管理(138833)
- 理学(121135)
- 理学院(119917)
- 管理学(117551)
- 管理学院(116922)
- 研究(110895)
- 中国(84729)
- 农(73945)
- 京(70862)
- 科学(69341)
- 财(64159)
- 业大(58193)
- 农业(57437)
- 所(56284)
- 中心(53505)
- 财经(52033)
- 江(51815)
- 研究所(51248)
- 经(47371)
- 经济学(43715)
- 北京(43556)
- 范(43194)
- 师范(42712)
- 州(40992)
- 经济学院(39823)
- 院(39086)
- 基金
- 项目(238532)
- 科学(188211)
- 基金(174220)
- 研究(171417)
- 家(152244)
- 国家(150970)
- 科学基金(130342)
- 社会(108584)
- 社会科(102785)
- 社会科学(102751)
- 省(94433)
- 基金项目(92411)
- 自然(86175)
- 自然科(84228)
- 自然科学(84208)
- 自然科学基金(82705)
- 教育(79613)
- 划(78660)
- 资助(72397)
- 编号(70334)
- 成果(55270)
- 重点(53334)
- 部(53203)
- 发(50954)
- 创(49865)
- 课题(47196)
- 创新(46543)
- 科研(46394)
- 教育部(45324)
- 国家社会(44901)
- 期刊
- 济(154216)
- 经济(154216)
- 研究(92817)
- 农(73184)
- 中国(62735)
- 学报(55166)
- 科学(51014)
- 财(49986)
- 农业(49628)
- 管理(46605)
- 大学(42468)
- 学学(40541)
- 技术(32155)
- 教育(31980)
- 融(31759)
- 金融(31759)
- 业经(30675)
- 业(25129)
- 财经(24906)
- 经济研究(23158)
- 问题(21837)
- 经(21305)
- 统计(19360)
- 技术经济(18284)
- 版(18234)
- 策(17509)
- 世界(16154)
- 决策(15948)
- 资源(15821)
- 商业(15508)
共检索到49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相泼 谢琳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土地常规确权、整合确权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利用双稳健的IPWRA模型识别两种不同地权界定方式的投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确权方式对农户长期投资意愿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相比常规确权方式,整合确权使农户的农田机械和有机肥投资意愿分别提高78.7%和52.6%。其异质性的投资激励效应源于两种确权方式给农户带来不同的产权稳定性预期和地块资源属性改善。对于农田机械购置的投资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两种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5.93%和35.81%;对于有机肥投入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则为完全中介效应。中国农业政策有必要从"以地权为本"转向统筹"资源与产权"的匹配协调,从而最大程度上激活和释放确权政策的制度红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王梦婷
以农地确权对投资激励的主要影响机制为着眼点,结合中介路径分析方法,将确权投资激励效应的三条作用路径进行区分并全部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产权安全效应即"确权—收益保障—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15.4%;要素交易效应中"确权—贷款可得性—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51.9%,而"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不显著。由此指出,在稳步推动农地确权政策、强化地权保障的投资激励效应时,一方面要强调突显农地抵押担保功能,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由此提升确权促进资金借贷进而激励投资的作用;另一方
关键词:
农地确权 投资激励 农地流转 贷款可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连华 尤亮 霍学喜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771个苹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考察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受到农产品市场和农地市场的双重激励,短期内对农地产出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产品市场激励,长期内对农地质量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地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长期保护行为具有正向激励效应,但对短期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农地确权在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农地市场激励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政府应注重完善农地市场制度、农地价格机制以及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重视农地确权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有效发挥农地市场和农地确权对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正向激励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骏 吕萍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占辉斌 胡庆龙
本文以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为例,从农地规模与市场激励的视角出发,基于激励机制理论,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种植规模与农户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污染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激励和约束水平不足所导致的化肥施用技术落后。而由于农村社区网络的存在,在化肥施用技术选择时,农户更多的倾向于学习周边农户的方法或总结以往的经验。基于上述分析,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来改变农业生产的激励结构和激励水平是改善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农业污染 激励结构 激励水平 组织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蒋妍 李怡忻 崔益邻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包含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供需的影响。研究方法: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从需求面看,农地确权对提升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已完成确权村庄的农户贷款意愿比未完成的提升15.8%;(2)农地确权对农户贷款意愿的提升受农户投资需求的影响,农户投资需求越大,农地确权提升信贷需求的作用也越大;(3)从供给面看,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持有证书的农户申请农业投资贷款成功的概率比未持证的提升12.7%;(4)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可及性的影响,农地确权对金融可及性较差农户的信贷供给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增进农户产权意识和金融知识,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进而巩固农地确权成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沃林 罗必良
已有研究缺乏从产权激励的角度,剖析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传导机制。为了进一步明确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文章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13 750名受访者的数据,分别使用Logistic、Probit、OLS以及Tobit回归模型检验了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业投资在农地确权颁证情景下对农地抛荒的产权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农地确权颁证存在明显的产权激励效应,能够显著减少农地抛荒现象,而农业投资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时,应重视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正向作用,出台相对应的农业投资政策,激励农户对抛荒地进行复耕或者流转。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发放钱粮补助开启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但补偿激励效果乃至整个工程的可持续性仍不确定。通过引入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概念,构建退耕农户模型并分析工程的补偿机制及其激励功能。研究表明:联合生产动态的互补—竞争关系条件下,刚性的补偿机制具有弱激励性,只有生态—经济生产呈互补关系时,退耕补偿才能促使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
关键词:
联合生产 退耕补偿 弱激励性 农户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使用权确权是为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采取的重要措施,其实际执行情况和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正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地使用权确权政策与实际贯彻执行情况的差异,并以农地有机肥投入为例,实证检验农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到2008年还只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同时领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确权还任重道远;研究还发现,由于农地使用权确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长期投资意愿,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此,本文认为农地确权不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地确权政策的落...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确权 农户 长期投资 有机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景荣 姜美善 米运生
农地作为农户的自然资源禀赋,兼具资本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具有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它作为抵押物容易被金融机构接受。在特定条件下,农地可以缓解农户的融资困境,提高农户获得的贷款数额,但允许抵押的前提是农地必须具有明晰的产权,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实证研究发现:农地确权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农地价值也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且农地产权与农地价值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交互影响效应。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快农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卓 胡新艳 陈相泼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分别提升0.142个单位和0.215个单位。上述结果在考虑平行趋势、样本随机性、控制潜在遗漏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降低地权权益的保护成本、提升盘活农地产权收益两条途径对农户政治信任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农地确权执行规范程度越高,不影响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但会显著提升农户的村级政治信任水平。由此认为,农地确权除产生经济影响外,也是政府投资农户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哲 李梦娜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1年和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直接增加农户家庭的总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并未对农业生产收入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农地确权通过产权经济激励促进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收入,并通过土地交易价格对财产性收入起促进作用;农地转入和农地转出均能提高农户家庭的总收入,但农地确权仅通过农地转出实现总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户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卓 胡新艳 陈相泼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分别提升0.142个单位和0.215个单位。上述结果在考虑平行趋势、样本随机性、控制潜在遗漏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降低地权权益的保护成本、提升盘活农地产权收益两条途径对农户政治信任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农地确权执行规范程度越高,不影响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但会显著提升农户的村级政治信任水平。由此认为,农地确权除产生经济影响外,也是政府投资农户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华超
利用三省五县的调查数据,构建"农地确权—意愿交易价格—转入合约偏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转入合约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提高了农户在转入农地时选择书面合约的概率,这种提升作用可以通过交易价格机制来实现并因交易价格的高低而不同;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村庄转入交易频率越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意愿从亲戚和农户那里转入农地,并且期限越短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土地承包面积、农业收入比重等对合约偏好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户的转入合约偏好兼具差序格局与利益取向的双重特性。扎实推进农地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农地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宁 刘凤芹 杨婵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
关键词:
确权 确权确地 确权不确地 农地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