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6)
- 2023(13150)
- 2022(10598)
- 2021(9733)
- 2020(7926)
- 2019(17658)
- 2018(17429)
- 2017(34286)
- 2016(18496)
- 2015(20574)
- 2014(20269)
- 2013(20253)
- 2012(18664)
- 2011(16695)
- 2010(16955)
- 2009(16324)
- 2008(15220)
- 2007(13372)
- 2006(11862)
- 2005(10373)
- 学科
- 济(83139)
- 经济(82956)
- 业(59032)
- 管理(47225)
- 农(46962)
- 方法(35593)
- 企(35503)
- 企业(35503)
- 农业(31150)
- 数学(30908)
- 数学方法(30760)
- 业经(23160)
- 中国(23118)
- 财(19030)
- 地方(18118)
- 贸(16619)
- 贸易(16610)
- 制(16346)
- 易(16188)
- 学(14588)
- 发(13265)
- 融(12696)
- 金融(12694)
- 银(12338)
- 银行(12300)
- 行(11791)
- 技术(11549)
- 环境(11458)
- 体(11306)
- 策(10943)
- 机构
- 学院(265352)
- 大学(262714)
- 济(113970)
- 经济(111860)
- 管理(101801)
- 研究(90723)
- 理学(88936)
- 理学院(88015)
- 管理学(86676)
- 管理学院(86215)
- 中国(69925)
- 农(67194)
- 科学(56111)
- 京(53740)
- 农业(51851)
- 财(49325)
- 业大(47924)
- 所(46041)
- 中心(42743)
- 研究所(41893)
- 财经(39782)
- 江(39486)
- 经(36535)
- 经济学(35249)
- 范(33506)
- 师范(33111)
- 农业大学(32970)
- 北京(32834)
- 经济学院(32195)
- 院(31600)
- 基金
- 项目(185248)
- 科学(145663)
- 基金(136110)
- 研究(132622)
- 家(120613)
- 国家(119530)
- 科学基金(101615)
- 社会(89249)
- 社会科(83556)
- 社会科学(83528)
- 基金项目(73114)
- 省(72119)
- 自然(64642)
- 自然科(63104)
- 自然科学(63085)
- 自然科学基金(61989)
- 划(60291)
- 教育(58428)
- 资助(53495)
- 编号(52851)
- 成果(41747)
- 部(41411)
- 重点(41363)
- 发(41139)
- 创(38503)
- 国家社会(37674)
- 农(37017)
- 创新(36010)
- 科研(35459)
- 课题(35272)
共检索到38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斌 高强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支撑。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对黄淮海农区6省20县(市、区)807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粮食作物为例,从服务规模与服务选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占农机作业面积的比例)两个维度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能够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农户在农地确权后接受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总面积得到显著提升;(2)农地确权未能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在农地确权后并未对农机社会化服务表现出显著的选择转换偏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规模异质性的存在,"增量"作用显著偏向于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现阶段应继续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服务小农户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土地流转体系协同联动,促进小农户农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多元化。本文不仅弥补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于拓宽农地确权政策效应视野以及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雅婷 Jin Yanhong 吕亚荣
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对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有重要意义,农机社会化服务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方式。基于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数理分析,利用豫鲁冀三省594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资源禀赋对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为57.9%,而自有农机使用率仅为3.20%。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负相关、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关,劳动力质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户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要求农地流转出发,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不畅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黄淮海农区5省18县(市、区)708户小麦种植户的一手调查数据,在处理内生性和选择偏误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农地流转不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想流出或流入农地却不能实现,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小麦产量。从平均处理效应(ATE)看,想减少或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不能流出或流入理想规模的农地,会造成12.16%的小麦亩均产量损失。基于加权最小二乘(WLS)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这一结论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应尽快消除农地流转的各种障碍,推动农村人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陈冬冬 王佩 孙中孝
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农地流转空间格局特征对中国农业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引入ELL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地流转抽样数据进行了空间推演,获得该地区县域尺度农地流转方向和规模的空间格局参数,进而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描述农地流转表征指标在县域尺度上的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黄淮海平原县域农地转入规模在440.79~1379.86hm~2,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农地转出规模在908.61~2745.29hm~2,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2农地转入和转出的moran’s I_I值分别为0.78和0.89,反映出黄淮海平原农地转入和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民主能否提高产权安全性是一项重要而经典的研究议题。在农地集体所有制下,土地调整有可能成为民主破坏产权的制度土壤。故而,需要研究村庄民主对地权安全性的影响。我国农地确权实践为此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从民主的广度层面,采用村庄投票率衡量村庄民主,定量研究了村庄民主对农地确权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选举参与率与村庄确权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投票参与率的提升更能显著提高村庄确权率;从产权稳定性视角来看,土地调整对土地确权有负面影响,在有土地调整的村庄民主对确权未发挥出更多的功效。同时,在发生了征地的村庄,民主也并非更能促进确权。据此,为了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仍需扩大农户的政治参与,特别是要动员女性群体参与到乡村政治。
关键词:
村庄民主 产权安全 确权 土地调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一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农户出租土地的概率显著提高4.2个百分点,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租入土地的决策。农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市场化的农地出租,但对非市场化的农地出租无显著影响,且新增出租的土地主要来源于闲置农地,这表明农地确权激活了沉睡的农地资源,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主要通过强化农地产权保护而直接促进了农地出租,其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间接促进农地出租的效应较弱。与此同时,农地确权不具有通过增强"禀赋效应"、促进农业投资而抑制农地出租的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为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文晖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但仍未见文献关注不同地权界定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利用广东省阳山县提供的"常规确权"和"整合确权"独特准实验场景,研究不同确权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异质性影响,运用PSM-DID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确权,整合确权促进农户农业服务外包行为更加显著,提高幅度达到30.41%;但整合确权对不同环节、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不一致,主要提升了小规模农户的整地环节外包程度。本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方式选择对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有必要分离出不同确权方式影响的细致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文晖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但仍未见文献关注不同地权界定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影响。利用广东省阳山县提供的"常规确权"和"整合确权"独特准实验场景,研究不同确权方式对农业服务外包的异质性影响,运用PSM-DID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确权,整合确权促进农户农业服务外包行为更加显著,提高幅度达到30.41%;但整合确权对不同环节、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不一致,主要提升了小规模农户的整地环节外包程度。本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方式选择对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有必要分离出不同确权方式影响的细致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阮若卉 陈江华
不断提高农民主观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与代际异质性。结果表明,64%的农户选择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51%的农民自身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农民主观幸福感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有助于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通过内生转换模型、更换核心变量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异质性,其显著提升老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但对新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大力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持续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李志慧
论文基于黄淮海地区农调数据及地理基础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两个方面分析农户特征及其所拥有耕地的质量特征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驱动机制有显著差异,农业收入占比越高、户总人口数越高、人均收入增加以及耕地生产潜力提升,农户越倾向转入耕地;拥有越多人均耕地、耕地复种指数越高,农户越不易转入耕地;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农户耕地转入转出频次都较高;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农户越易发生耕地流转;相对于纯农业经营家庭,非农兼业户越易转入耕地,而从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影响的基础上,利用CLDS2014—2018年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面板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ER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证实农业补贴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经过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后,仍旧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补贴促进小规模、低收入和非粮食主产区内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转入土地,而且能够提升其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其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扩大实际种粮面积并缓解资金约束,因而能够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业补贴与农机服务购买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为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坚持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来自湖北省江汉平原与武陵山区的经验证据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吗——来自四川的经验证据
新一轮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否促进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来自江苏省3县(市、区)的经验证据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影响评估——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新一轮农地确权、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来自CHFS的证据
黄淮海农区粮食超高产种植制度及其技术对策
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黄淮海平原非农化土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