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3)
2023(12598)
2022(10814)
2021(10180)
2020(8851)
2019(20490)
2018(20325)
2017(39666)
2016(21366)
2015(24281)
2014(24239)
2013(23918)
2012(22200)
2011(20012)
2010(19911)
2009(18584)
2008(18266)
2007(16565)
2006(14398)
2005(12603)
作者
(63254)
(53475)
(52888)
(50347)
(33466)
(25769)
(24149)
(21168)
(20335)
(18776)
(18049)
(17968)
(16778)
(16687)
(16543)
(16527)
(16482)
(15720)
(15356)
(15294)
(13392)
(13138)
(13032)
(12439)
(12083)
(12071)
(11859)
(11839)
(10974)
(10833)
学科
(90573)
经济(90469)
(65513)
管理(57549)
(47827)
(44945)
企业(44945)
方法(42464)
数学(37690)
数学方法(37220)
农业(31461)
业经(22720)
(22211)
中国(21203)
(19676)
(17931)
地方(16852)
(16182)
贸易(16172)
(15769)
(13393)
财务(13351)
财务管理(13314)
(13257)
银行(13208)
技术(12824)
理论(12815)
(12783)
企业财务(12642)
(12519)
机构
学院(307677)
大学(305202)
(125294)
经济(122781)
管理(120088)
理学(104523)
理学院(103437)
研究(102134)
管理学(101523)
管理学院(100976)
中国(79183)
(73894)
科学(65709)
(63396)
农业(57627)
业大(55110)
(54480)
(52666)
中心(50082)
研究所(48126)
(46860)
财经(43751)
(39932)
北京(38790)
(38525)
师范(38014)
经济学(37515)
(36511)
农业大学(36015)
(35850)
基金
项目(211592)
科学(165860)
基金(154191)
研究(150326)
(136230)
国家(135065)
科学基金(115119)
社会(94772)
社会科(89335)
社会科学(89303)
(84029)
基金项目(82181)
自然(76879)
自然科(75079)
自然科学(75053)
自然科学基金(73710)
(70301)
教育(68785)
资助(63143)
编号(61364)
成果(48533)
重点(47672)
(47155)
(45660)
(43931)
科研(41447)
创新(41098)
课题(41096)
计划(40043)
(39914)
期刊
(137369)
经济(137369)
研究(81560)
(74013)
中国(58813)
学报(54181)
农业(50151)
科学(49060)
(42418)
大学(41200)
管理(39707)
学学(39359)
(28907)
金融(28907)
业经(28267)
教育(27152)
技术(26551)
(24897)
财经(21256)
经济研究(19794)
问题(19568)
(18236)
(17777)
技术经济(15288)
世界(15138)
业大(15093)
农村(14892)
(14892)
资源(14735)
统计(14709)
共检索到445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卓   胡新艳   陈相泼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分别提升0.142个单位和0.215个单位。上述结果在考虑平行趋势、样本随机性、控制潜在遗漏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降低地权权益的保护成本、提升盘活农地产权收益两条途径对农户政治信任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农地确权执行规范程度越高,不影响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但会显著提升农户的村级政治信任水平。由此认为,农地确权除产生经济影响外,也是政府投资农户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卓   胡新艳   陈相泼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分别提升0.142个单位和0.215个单位。上述结果在考虑平行趋势、样本随机性、控制潜在遗漏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降低地权权益的保护成本、提升盘活农地产权收益两条途径对农户政治信任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农地确权执行规范程度越高,不影响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但会显著提升农户的村级政治信任水平。由此认为,农地确权除产生经济影响外,也是政府投资农户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哲  李梦娜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1年和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直接增加农户家庭的总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并未对农业生产收入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农地确权通过产权经济激励促进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收入,并通过土地交易价格对财产性收入起促进作用;农地转入和农地转出均能提高农户家庭的总收入,但农地确权仅通过农地转出实现总收入的增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蒋妍  李怡忻  崔益邻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包含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供需的影响。研究方法: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从需求面看,农地确权对提升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已完成确权村庄的农户贷款意愿比未完成的提升15.8%;(2)农地确权对农户贷款意愿的提升受农户投资需求的影响,农户投资需求越大,农地确权提升信贷需求的作用也越大;(3)从供给面看,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持有证书的农户申请农业投资贷款成功的概率比未持证的提升12.7%;(4)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可及性的影响,农地确权对金融可及性较差农户的信贷供给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增进农户产权意识和金融知识,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进而巩固农地确权成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华超  
利用三省五县的调查数据,构建"农地确权—意愿交易价格—转入合约偏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转入合约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提高了农户在转入农地时选择书面合约的概率,这种提升作用可以通过交易价格机制来实现并因交易价格的高低而不同;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村庄转入交易频率越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意愿从亲戚和农户那里转入农地,并且期限越短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土地承包面积、农业收入比重等对合约偏好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户的转入合约偏好兼具差序格局与利益取向的双重特性。扎实推进农地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农地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宁  刘凤芹  杨婵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玉成   王宁柯   张瑞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相泼  谢琳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土地常规确权、整合确权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利用双稳健的IPWRA模型识别两种不同地权界定方式的投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确权方式对农户长期投资意愿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相比常规确权方式,整合确权使农户的农田机械和有机肥投资意愿分别提高78.7%和52.6%。其异质性的投资激励效应源于两种确权方式给农户带来不同的产权稳定性预期和地块资源属性改善。对于农田机械购置的投资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两种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5.93%和35.81%;对于有机肥投入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则为完全中介效应。中国农业政策有必要从"以地权为本"转向统筹"资源与产权"的匹配协调,从而最大程度上激活和释放确权政策的制度红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使用权确权是为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采取的重要措施,其实际执行情况和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正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地使用权确权政策与实际贯彻执行情况的差异,并以农地有机肥投入为例,实证检验农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到2008年还只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同时领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确权还任重道远;研究还发现,由于农地使用权确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长期投资意愿,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此,本文认为农地确权不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地确权政策的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鞠可心  
农地确权是中央从深化农村改革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确权不仅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也影响其承包地处置。基于苏、鲁、皖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促进了经营权退出,但却抑制了承包权退出;经营权退出在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农地确权后,农户一旦选择流出自己的土地,就不会轻易选择退出土地承包权。因此,在"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政府需要系统评估农地确权的制度绩效,将经营权退出和承包权退出联动考虑,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颂  郭君平  夏英  
基于2015年对全国东、中、西部7省1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及土地调整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确权在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权能的同时,也显化了农村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激发农民解决各种土地权属争议的诉求,引发矛盾与纠纷;(2)土地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人地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但带来的农地产权不稳定也易引发利益、权属等纠纷;(3)村庄的纠纷调处能力对土地纠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资源越多、户主平均年龄越高发生土地纠纷的可能性越高,位于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王志刚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尚无定论。对此,本文先是构建了农地确权颁证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9省的大样本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主要通过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得性三种方式,促进了农户农业投资。家庭和村庄特征会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农地确权颁证的可能性。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时间以及农业经营投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其估计结果较稳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丽  郑文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农地私有到集体所有,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和农地确权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农地的确权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农户是确权制度的参与者,政府和农户的态度是该项制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通过演化博弈论和文献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政府执行确权政策的积极性与农户对确权的参与性在确权的过程中是会相互演化而达成不同的策略,而农户对确权的参与度和政策认知度和政府的积极性仍不高,确权纠纷的解决更需要双方的配合,由此提了三点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