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0)
- 2023(10669)
- 2022(8752)
- 2021(8350)
- 2020(6807)
- 2019(15577)
- 2018(15186)
- 2017(29910)
- 2016(15653)
- 2015(17198)
- 2014(16754)
- 2013(16352)
- 2012(14599)
- 2011(13014)
- 2010(12616)
- 2009(11318)
- 2008(10548)
- 2007(8995)
- 2006(7623)
- 2005(6208)
- 学科
- 济(68030)
- 经济(67976)
- 业(52310)
- 农(46467)
- 管理(40297)
- 方法(31050)
- 农业(30808)
- 企(30493)
- 企业(30493)
- 数学(28447)
- 数学方法(28094)
- 业经(18868)
- 中国(15402)
- 财(14606)
- 地方(12206)
- 制(12144)
- 贸(11425)
- 贸易(11421)
- 易(11200)
- 学(10838)
- 发(10638)
- 农业经济(10406)
- 技术(10338)
- 环境(10070)
- 策(9346)
- 村(9188)
- 农村(9175)
- 土地(9164)
- 体(8961)
- 务(8818)
- 机构
- 学院(214026)
- 大学(208318)
- 济(93722)
- 经济(92185)
- 管理(89538)
- 理学(79187)
- 理学院(78512)
- 管理学(77228)
- 管理学院(76856)
- 研究(65662)
- 农(52814)
- 中国(51468)
- 京(40709)
- 农业(40251)
- 科学(39421)
- 业大(38627)
- 财(37656)
- 中心(33472)
- 财经(31370)
- 所(30648)
- 江(29883)
- 经(29066)
- 经济学(28617)
- 研究所(28084)
- 经济管理(27267)
- 经济学院(26076)
- 范(25761)
- 师范(25526)
- 农业大学(25258)
- 北京(23710)
- 基金
- 项目(157912)
- 科学(126926)
- 基金(118042)
- 研究(116821)
- 家(102790)
- 国家(101916)
- 科学基金(89282)
- 社会(77722)
- 社会科(73539)
- 社会科学(73522)
- 基金项目(63273)
- 省(61781)
- 自然(56943)
- 自然科(55649)
- 自然科学(55638)
- 自然科学基金(54654)
- 教育(52058)
- 划(50878)
- 编号(47440)
- 资助(46021)
- 部(35852)
- 成果(35048)
- 发(34901)
- 重点(34762)
- 创(33820)
- 国家社会(33405)
- 农(31815)
- 创新(31620)
- 制(31035)
- 教育部(30907)
- 期刊
- 济(97490)
- 经济(97490)
- 农(56872)
- 研究(53507)
- 农业(38990)
- 中国(36613)
- 学报(31119)
- 科学(30897)
- 管理(27570)
- 财(27333)
- 大学(25712)
- 学学(24876)
- 业经(23422)
- 融(19748)
- 金融(19748)
- 技术(19456)
- 业(18374)
- 教育(14798)
- 问题(14654)
- 财经(14545)
- 农村(13791)
- 村(13791)
- 农业经济(13728)
- 经济研究(13115)
- 经(12499)
- 版(11963)
- 世界(11402)
- 资源(11061)
- 经济问题(10898)
- 技术经济(10852)
共检索到292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昭玖 胡雯
本文基于"斯密—杨格"定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范围"的解释,构建"产权—交易—分工"的分析框架。运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分析农地确权、交易装置对农业纵向分工"生产环节外包"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是生产环节外包的关键因素,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来扩大市场范围、实现服务规模经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业迂回生产与专业分工,由此农业从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型。进一步讨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情况发现不同交易特性的决定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地投资 抵押贷款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以转入农地进行水稻生产的农户为研究对象,以农机投资作为中介,在消除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水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激励转入方投资农机而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产生间接影响。农地确权提升转入方经营规模稳定性预期,激励其投资农业机械,其对外包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替代效应与互补效应并存。具体而言,稻农经营规模与整地环节外包行为呈显著"U型"关系,与收割环节外包行为呈显著"倒U型"关系;土地破碎度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有显著抑制作用。务农劳动力人数对收割环节外包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机服务价格显著抑制稻农收割环节生产外包。由此得出,应引导农地流转双方规范合约行为,提升转入方经营规模稳定性预期;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细碎化程度;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引导专业大户或组织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形成有竞争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已有研究从农地产权安全感知的角度发现,农地调整经历会弱化确权农户的租金要价上涨效应。但笔者认为,由于农地无调整农户的特殊性,导致产权安全感知无法逻辑一致地解释农地确权的租金要价决定,并基于地权调整将诱发确权农户更加珍惜土地的逻辑主线解释确权农户的租金要价上涨效应。本文构建“农地确权—调整经历—租金要价”的分析框架,探讨不同类型的农地调整经历对确权农户租金要价的影响机理。本文使用全国9省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与农地调整经历均会诱发农户租金要价上涨,且租金要价分别上涨39.2%和16.9%;农地调整经历会影响确权后农户的农地转出要价,无农地调整经历和农地小调整经历均会诱发确权农户对土地的珍惜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租金上涨效应;而经历过激烈地权争夺的确权农户将更加珍惜土地并显著强化其流转租金上涨意愿。农地调整经历的强烈程度对确权农户租金要价的影响呈现线性上升的趋势。笔者强调,农地确权的租金要价决定具有情境依赖性,地权调整经历将诱导农民更加珍惜所获得的农地产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生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讨论了农户的演变与分类问题。指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内卷"模式,农户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作为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发生的变异,以新的劳动价值观为基础的"拐杖"逻辑与农户演化规律。并对农户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指出了各种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趋势。从演化的角度证明了适度规模的、劳动和资本密集的、高效的家庭式农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中国农户 农户分化 农户演化 农户分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文声 王志刚
本文从地权安全性、地权交易性和信贷可得性三个维度构建了理论框架,采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地权安全性和地权交易性两种渠道增加了农户农业经营投入和家庭务农时间,而信贷可得性的传导机制则尚未发挥作用。此外,对于拥有较多资源禀赋和较好信贷可得性的农户,农地确权更为明显地促进农户生产投资;与之相反,对于更适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农地租赁市场较为活跃的村庄,农地确权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梅 袁若兰 黄华金 高雪萍
[目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交易成本过高和资源禀赋劣势会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42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选择了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但外包程度较低。亲朋好友的数量、是否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信息成本对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执行成本中,村的交通条件、农户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数量以及谈判成本中费用支出较多的环节数量均会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资源禀赋中土壤质量以及家庭劳动力总数抑制了农户的外包行为。[结论]政府应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推广以及信息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外包服务供需不平衡地区进行干预与组织,进而提高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产性行为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但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对确权所隐含的产权交易含义的研究。农地确权在提升农户产权强度的同时,有可能因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征而强化"禀赋效应",并进一步因"产权身份垄断"与"产权地理垄断"而加剧对经营权流转的抑制。研究发现,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拓展科斯定理并通过产权细分、迂回交易及其有效匹配,能够在尊重农民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盘活产权、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玉成 王宁柯 张瑞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杰 高堃 高强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2)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3)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4)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使用权确权是为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采取的重要措施,其实际执行情况和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正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地使用权确权政策与实际贯彻执行情况的差异,并以农地有机肥投入为例,实证检验农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到2008年还只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同时领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确权还任重道远;研究还发现,由于农地使用权确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长期投资意愿,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此,本文认为农地确权不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地确权政策的落...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确权 农户 长期投资 有机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唐超
基于"对象性质-制度装置-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制度约束条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地确权存在确权到户、整合确权以及确权确股不确地3种主要模式,土地共有产权强度的高低决定了农地确权模式的选择。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不同农地确权模式的生成逻辑各异;农地确权作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面临着确权成本、法律基础、村规民约、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条件约束,因此,应依据土地性质,综合考虑确权成本与收益,结合历史和现实,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农地确权模式。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生成逻辑 产权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