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2)
2023(12067)
2022(10286)
2021(9778)
2020(8103)
2019(18699)
2018(18781)
2017(36781)
2016(20136)
2015(22667)
2014(22662)
2013(22754)
2012(20660)
2011(18813)
2010(18645)
2009(16969)
2008(16464)
2007(14489)
2006(12858)
2005(10988)
作者
(58308)
(48903)
(47985)
(45785)
(30733)
(23401)
(21626)
(19392)
(18361)
(17189)
(16637)
(16289)
(15321)
(15300)
(14799)
(14701)
(14697)
(14180)
(13888)
(13610)
(12320)
(11876)
(11755)
(11247)
(10975)
(10892)
(10809)
(10719)
(9881)
(9658)
学科
(82938)
经济(82858)
(62911)
管理(52602)
(47524)
(42044)
企业(42044)
方法(35053)
农业(31676)
数学(30338)
数学方法(30018)
业经(23071)
中国(19782)
(18112)
(17935)
地方(17160)
(15918)
(13949)
贸易(13943)
(13548)
环境(12889)
技术(12660)
理论(12401)
(12379)
(12340)
(12087)
(11731)
银行(11683)
(11413)
(11112)
机构
学院(285037)
大学(282295)
管理(116749)
(112598)
经济(110148)
理学(101834)
理学院(100794)
管理学(99124)
管理学院(98637)
研究(94456)
中国(71337)
(66134)
科学(60494)
(59974)
业大(50946)
农业(50749)
(47860)
(47402)
中心(43828)
研究所(43696)
(41472)
财经(38423)
(37352)
北京(37345)
师范(37066)
(35103)
(33768)
(33299)
经济管理(32720)
农业大学(31951)
基金
项目(199167)
科学(156016)
研究(146906)
基金(143744)
(125264)
国家(124137)
科学基金(106392)
社会(91037)
社会科(85807)
社会科学(85782)
(78832)
基金项目(77716)
自然(69629)
自然科(67909)
自然科学(67893)
自然科学基金(66676)
(65273)
教育(65148)
编号(61906)
资助(57906)
成果(49137)
重点(43767)
(43635)
(43231)
(41236)
课题(40805)
创新(38364)
科研(37789)
教育部(36677)
国家社会(36675)
期刊
(127750)
经济(127750)
研究(80082)
(68184)
中国(54139)
学报(47517)
农业(46338)
科学(44205)
管理(38428)
大学(36181)
学学(34378)
(33475)
教育(28775)
业经(27032)
(25793)
金融(25793)
技术(23501)
(21979)
问题(17892)
财经(17492)
经济研究(17101)
(15432)
(14701)
科技(14596)
农业经济(14396)
图书(14366)
农村(14309)
(14309)
理论(14137)
技术经济(14050)
共检索到410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产性行为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但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对确权所隐含的产权交易含义的研究。农地确权在提升农户产权强度的同时,有可能因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征而强化"禀赋效应",并进一步因"产权身份垄断"与"产权地理垄断"而加剧对经营权流转的抑制。研究发现,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拓展科斯定理并通过产权细分、迂回交易及其有效匹配,能够在尊重农民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盘活产权、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康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科斯及其追随者关注于产权界定对生产制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使产权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命题。但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尽管科斯定理并未否定产权界定所隐含的交易含义,但却未能顾及人格化财产及其交易性质。本文认为,基于中国农地制度的特殊性,并鉴于新一轮农地确权中"生不增、死不减"的身份产权固化与地块"四至"的空间产权界定,有必要将科斯的思想范式进一步拓展到农地产权的交易问题——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如果不能通过产权的重新调整来改善效率,那么就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产权交易装置进行匹配来改善总的福利效果。作者强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杨冕  
2014年12月27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发起、策划和主持的"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召开。论坛围绕"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正确判断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农业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胡新艳  
本文在界定制度目标及其评价基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的流转集中及其租赁经营,大多是对家庭经营主体的复制与替代,土地转出农户并未成为农业经营体系中的积极参与主体。文章认为,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背景下,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关键就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因此,农地产权的细分、农业分工的深化与家庭经营空间的扩展,将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产权细分、分工经营、管住用途"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文章进一步通过一个目标模式的设计来解读未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可能趋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昭玖  胡雯  
本文基于"斯密—杨格"定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范围"的解释,构建"产权—交易—分工"的分析框架。运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分析农地确权、交易装置对农业纵向分工"生产环节外包"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是生产环节外包的关键因素,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来扩大市场范围、实现服务规模经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业迂回生产与专业分工,由此农业从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型。进一步讨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情况发现不同交易特性的决定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婕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迫切要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以人少地多型的美国和人多地少型的日本为例,从农业经营规模、生产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3个方面对比分析其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特征,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与综合化水平;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婕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迫切要求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本文以人少地多型的美国和人多地少型的日本为例,从农业经营规模、生产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3个方面对比分析其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特征,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的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与综合化水平;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广大农村的现实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及其目前的理论研究状况如何?文章通过从农业经营方式内涵、技术条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不同角度,对历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尽管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未来走向,同时也发现了在内涵、系统性、多样性、理论工具创新以及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考察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研究还存在不足,这不利于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较现实的选择。什么是农业经营方式?以前仅有的一些研究都没有和农业生产方式相联系来探讨,从而忽略了农业经营方式的丰富内涵。其实,生产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经营方式具有农业经营技术条件、农业经营权力结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三层含义的必然性,并且层次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特征鲜明的完整系统,为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简新华  聂长飞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持久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而农业现代化要求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又必须实行农地流转。新中国70年农地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集体经济大体上经过了四个时期的演进和发展。新时代农地应该主要向集体流转,农业主要应该实行集体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繁荣、农民持久脱贫并且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王晓海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国家政策倡导的模式——农户间农地流转模式,在实践中对农户经营方式变革及其现代农业发展的效应。由此进一步思考:农户作为家庭承包的主体,是否一定是农地转入与农业经营的唯一主体?进而推演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构建中主体选择及其多样化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农户间的土地流转,既没有带来经营规模的显著改善,亦没有有效缓解农地细碎化的问题;既没有显著改善农户的组织化,也没有大力促进农户的市场化经营水平和专业化经营程度。更为严重的是,却引发了农户种植行为的普遍"去粮化"。这表明:如果仅仅以国家政策倡导的农户间流转方式为重点,那么,未来中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将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征兵  魏正果  
农业经营形式关系到谁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动力。农业经营方式则关系到具有积极性的经营者沿什么技术道路前进以达到经营目标。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国际社会对石油农业(高度能源集约化)的批评、我国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及农业内部存在着大量难以短期转移的劳动力,现阶段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必须是精细密集农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冰  
"确权"是将原本属于集体的"非排他"的多种土地财产权利,逐项"排他性"地界定("量化")给农户的改革举措。通过进一步地确权改革,农地排他性经营权的转让权和长久拥有权又相继赋予了农户。至此,中国集体农地"不及性"效率问题已基本解决,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体制障碍基本解除。农地确权正促使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地占有体制向规模化、集约化占有并经营的体制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本文从近代苏南农家经济谈起 ,主要研讨该地区租佃制度之特色 ,并与北方农村进行比较 ,从两地区农地经营方式之异同 ,推断农民选择经营方式的考虑因素 ,同时参照西方经济学的租佃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各种农地经营方式的发展与演变。文章着重点在说明分益租制的三项特色 ,足以解释为什么以对半均分为租率的分益租制能在中国历史上维持达 2 0 0 0年之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