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9)
- 2023(16719)
- 2022(14174)
- 2021(13268)
- 2020(11287)
- 2019(26028)
- 2018(25797)
- 2017(49187)
- 2016(26620)
- 2015(30146)
- 2014(30035)
- 2013(29629)
- 2012(27360)
- 2011(24708)
- 2010(24980)
- 2009(23428)
- 2008(23465)
- 2007(21284)
- 2006(18770)
- 2005(16674)
- 学科
- 济(111789)
- 经济(111581)
- 业(82036)
- 管理(76571)
- 企(61085)
- 企业(61085)
- 农(52193)
- 方法(49071)
- 数学(42063)
- 数学方法(41495)
- 农业(34600)
- 财(30603)
- 业经(30220)
- 中国(28615)
- 制(26171)
- 学(23043)
- 地方(20958)
- 贸(19399)
- 贸易(19393)
- 易(18880)
- 务(18280)
- 财务(18218)
- 财务管理(18166)
- 银(18133)
- 银行(18089)
- 体(17739)
- 理论(17483)
- 企业财务(17247)
- 行(17223)
- 和(17144)
- 机构
- 学院(386542)
- 大学(385728)
- 济(157742)
- 经济(154422)
- 管理(148922)
- 研究(129438)
- 理学(128377)
- 理学院(126950)
- 管理学(124595)
- 管理学院(123882)
- 中国(99708)
- 京(80994)
- 科学(80354)
- 农(80204)
- 财(74439)
- 所(65949)
- 业大(62394)
- 农业(61965)
- 中心(61556)
- 研究所(59768)
- 江(59729)
- 财经(58608)
- 经(53192)
- 范(50687)
- 北京(50283)
- 师范(50154)
- 经济学(47856)
- 州(46577)
- 院(45936)
- 财经大学(43248)
- 基金
- 项目(259473)
- 科学(204727)
- 基金(189495)
- 研究(188873)
- 家(166385)
- 国家(164750)
- 科学基金(140733)
- 社会(121228)
- 社会科(113880)
- 社会科学(113840)
- 省(101706)
- 基金项目(100547)
- 自然(91163)
- 自然科(89012)
- 自然科学(88980)
- 自然科学基金(87430)
- 教育(86518)
- 划(85420)
- 编号(76721)
- 资助(76525)
- 成果(62756)
- 重点(58667)
- 部(58138)
- 发(55685)
- 创(53793)
- 课题(52559)
- 制(50348)
- 创新(50312)
- 科研(50176)
- 国家社会(50107)
- 期刊
- 济(179250)
- 经济(179250)
- 研究(109933)
- 农(79928)
- 中国(77938)
- 学报(63599)
- 财(59187)
- 科学(59005)
- 农业(53997)
- 管理(52300)
- 大学(49252)
- 学学(46724)
- 教育(38020)
- 融(37563)
- 金融(37563)
- 业经(33710)
- 技术(33109)
- 财经(29170)
- 业(26910)
- 经济研究(25786)
- 经(24965)
- 问题(24704)
- 版(21826)
- 世界(18813)
- 技术经济(18761)
- 统计(18069)
- 理论(17779)
- 资源(17739)
- 科技(17476)
- 现代(17054)
共检索到576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印子
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关键词:
农地 社会功能 农地制度 产权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李玉勤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应运而生。这既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逻辑行为,也有政府保粮稳产、培育中坚农民的政策缩影。现实中,因经营成效较难实现预期的投入要素节约和经营规模收益,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所追求的农机规模耕种收、大量雇工操作、农资采购低价等无力弥补"大规模农地流转价格溢价"和"刘易斯拐点下雇工工资棘轮效应"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一些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雇工效率低下、监督成本上升增加等,又加重了这一不利,成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行为的"墨菲定律+马太效应"。同时,土地产出率下降促使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士超 王健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大鹏 杨娅芬
农地家庭经营模式在保障我国农民就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农村闲散资源、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及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将农地流转给工商企业经营则不利于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法律和政策应该对农地家庭经营模式给予保护,稳定农地家庭承包法律关系,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设置工商企业经营农地的准入门槛,构建农地家庭经营与工商企业经营的合作桥梁。
关键词:
农地 家庭经营 法律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清华 张惠林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是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限制 ,农户非农化进程并不很快 ,一个农户从完全纯农户走向完全非农户 ,需要跨越两大资本门槛 ,即人力资本门槛与物质资本门槛 ,资本积累时间大约需要 8— 10年 ,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4— 6个。所以 ,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 ,推动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
关键词:
农户非农化 人力资本 资本门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乾坤
提高家庭经营组织化程度优化配置农村生产力要素庄乾坤目前,大多数家庭经营是孤立、分散、“小而全”的生产单元,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许多矛盾。怎样才能使家庭经营走向市场呢?那就是要改变目前家庭经营封闭、分散、无序的状态,对家庭经营进行有机组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关键词:
理性行为 农业劳动时间 非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玉生
本文在“农地视角”的基础上叠加“农户视角”,建立家庭联结和户际关系两大理论范畴,以此研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家庭联结现象及其变革。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农户家庭联结形态的影响,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则受土地制度的影响。伴随中国农业集体化、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从土地依附中摆脱出来,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出现了从国家规制性联结向市场协议性联结的转变以及从直接联结向间接联结的转变,产生了“农户+”多元联结形态。“三权分置”顺应并增强了农民流动趋势,回应了新时代“地怎么种”问题,但没有回应如何规范农户多元联结的现实问题,因而存在制度缺口。“土地联结”基础上的“合约联结”是当前农户多元联结形态的共性特征,“家庭联结合约制”在逻辑上可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可以作为对“三权分置”的必要补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谷成 李崇光
本文试图说明当前"地权分散化"、"耕地细碎化"和"规模细小化"的小农经济并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而是刚性资源禀赋条件下人地关系紧张的自然结果。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先天最适组织细胞必须得到坚持,但小农经济的先天性缺陷必须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予以调适。这一制度调适就是立足于家庭经营的现代农业合作社。但实践中各种"假合作社"很可能将这一制度安排引入歧途,本文详尽探讨了"假合作社"赖以存在的土壤,明确指出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论文进一步指出,现代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弹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向上和向下兼容性,可以包容"公司农场"、"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成明 孙博文 董志勇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异质性 农村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建良 朱守银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随着农地承包经营权与实际经营权分离,农地经营开始出现"去家庭化"问题。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农地家庭承包经营进行了分析,指出农地家庭经营是一种农地使用制,认为农地家庭经营要坚持组织标准和产权权利标准,即家庭是农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家庭拥有农地的占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中,控制权行使程度不同是农地家庭经营形式多样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农地经营中存在的"去家庭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家庭经营首先要坚持农地家庭经营,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农地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关键词:
家庭经营 农地经营制 判断标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文荣 郑黎义
本文使用近期的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必须从劳动力流失的消极作用和汇款的补偿作用两个方面解释。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从总值上看会因成员外出务工而减少,但这主要是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下降,农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外出者是家庭的户主,农户的家庭经营就会萎缩得更为明显,甚至是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威胁。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务工 农户 家庭经营收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然 冯中朝
为了排除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文章尝试在国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对2008年我国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确实受到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户到最近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距离、良种补贴数额、人均家庭纯收入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同质经营环境和经营运气的条件下,农户生产决策与管理效率并不低下,且区域间差异较小,但规模效率成为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重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系统、建立健全各种农业信息流通渠道、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国家良种补贴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