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6)
2023(10256)
2022(8661)
2021(8141)
2020(6707)
2019(15119)
2018(14826)
2017(29247)
2016(15996)
2015(17844)
2014(17655)
2013(17311)
2012(16032)
2011(14707)
2010(15150)
2009(14483)
2008(14345)
2007(13208)
2006(12249)
2005(11092)
作者
(44518)
(38083)
(37205)
(35728)
(23841)
(18029)
(16792)
(14485)
(14312)
(13545)
(12979)
(12445)
(12085)
(12011)
(11926)
(11331)
(11193)
(10948)
(10901)
(10725)
(9617)
(9422)
(9138)
(8731)
(8546)
(8536)
(8485)
(8292)
(7654)
(7433)
学科
(63003)
经济(62905)
(57222)
管理(48145)
(47366)
(35465)
企业(35465)
农业(31508)
(19905)
业经(19752)
方法(19751)
(19090)
中国(17822)
数学(17152)
数学方法(16884)
(14184)
(13851)
地方(12945)
(12816)
贸易(12811)
(12599)
(12050)
银行(12041)
(11612)
(11032)
(10884)
及其(10811)
(10609)
金融(10607)
农业经济(10510)
机构
学院(229036)
大学(222450)
(99740)
经济(97639)
管理(88405)
研究(78956)
理学(75358)
理学院(74615)
管理学(73538)
管理学院(73112)
中国(63584)
(54514)
(48858)
(45984)
科学(44868)
农业(41253)
(39500)
中心(37506)
业大(37499)
(37360)
财经(36690)
研究所(35065)
(33173)
经济学(29063)
(28827)
(28645)
师范(28619)
北京(28503)
(27877)
(27280)
基金
项目(146357)
科学(116360)
研究(113219)
基金(106035)
(91059)
国家(90132)
科学基金(77563)
社会(72992)
社会科(68819)
社会科学(68805)
(58010)
基金项目(55536)
教育(50562)
编号(47891)
(47505)
自然(47495)
自然科(46316)
自然科学(46308)
自然科学基金(45506)
资助(42566)
成果(39569)
(34289)
(33603)
(32827)
课题(32824)
重点(32648)
(31088)
(30429)
(30342)
国家社会(29930)
期刊
(122638)
经济(122638)
研究(70804)
(58939)
中国(52285)
农业(39393)
(37018)
科学(31925)
学报(31492)
管理(30634)
(29282)
金融(29282)
大学(25825)
业经(25571)
学学(24695)
教育(23839)
技术(19107)
(18495)
财经(18129)
问题(17099)
经济研究(16783)
(15502)
农村(15232)
(15232)
农业经济(14662)
世界(13293)
(12427)
经济问题(11991)
(11652)
现代(11100)
共检索到36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冰强  卢怡莹  
我国农地用途管制法律法规数量众多,管制措施也较为具体明确,但管制效果却差强人意。其原因在于管制主体重眼前局部利益、轻长远整体利益,管制目标上重数量、轻质量,管制手段上重计划控制、轻市场激励,管制依据上重长官意志、轻规划效力。解决农地用途管制的出路是,建立可持续的财政增长机制,规范农地用途管制权的运行;平衡农地用途管制目标,实现耕地保护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统一;改革农地用途管制模式,发挥市场机制在农地用途管制中的功能;完善农地利用规划和法律,强化其在农地用途管制中的主导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志林  
本文介绍了我国监管制度困境下的农地征用问题,并从农地发展权为主的产权视角,剖析了对农地征用三大主体监管的制度困境的产权原因。探索监管制度困境的出路——当务之急我国应该创设农地发展权,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优化农地征用监管制度,从而遏制我国农地资产大量流失,保护好国家农地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峰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渊文   但俊   吴军   冯萱   李邵华  
在对留用地政策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用途管制制度和产权制度的留用地权益实现分析框架,并对其权益实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困境进行解析。最后,基于对留用地权益实现机制转型逻辑的理解,结合地方探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留用地具有政策、空间和经济方面的三重属性,作为一项特殊的土地政策安排,留用地权益的实现过程既是基于其空间属性的土地利用过程,也是基于其经济属性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并由此受到用途管制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深刻影响;(2)留用地权益实现过程受到用途管制不断强化和产权模糊状态的双向“挤压”,使得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致使社会总体福利受到损失;(3)伴随宏观政策的变化,留用地权益实现将从“强管制、弱产权”转向“强管制、强产权”,为适应留用地权益实现机制的转型,应当从拓展留用地权益实现路径和完善留用地产权安排设计两个方面完善留用地政策设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峰  李琪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目益加剧,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个人希望依靠保障制度提高生活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政府则希望借此来实现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对国外养老基金有效监管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述,再从分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缺陷入手,就健全和完善我国养老金监管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庆宇   吴昭军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律政策内在冲突,探究其法理基础并提出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研究结果:当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存在着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不同立法导向下规范价值的冲突、公权限制与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益平衡理论可作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法理依据,其蕴含的系统治理观可有效填补其他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价值平衡。研究结论:在利益平衡理论下,应改变单纯公法管制思路,引入契约等私法理念,增强管制弹性,平衡公权管控刚性与私法经营自主权;协调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益功能,遵循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分类分区设定不同的管控强度;根据管制强度建立多元补偿机制,对被管制者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日  王选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国有农场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除了体制、管理、改革不到位等因素之外,融资难以及农场土地流转难也是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存在明显滞后或缺位,由此导致了生产和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限制了金融资本对农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征学  祁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关键词: 用途管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艳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地土壤污染所带的消极后果逐渐凸显。我国农地土壤治理需要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政策相契合。由此,我国应当正视农地土壤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超越原有的治理路径,在解析农地之上农户、集体、国家等多元利益主体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约束——激励"的双重路径实现对农地土壤的治理,并完善农地登记、财政支持等制度加以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卫民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楚德江  
建立和完善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实现农民从农村有序退出,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既缺乏对农民退出农地承包权的有效激励,也缺乏农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应充分考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建立农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和就业地落户的户籍迁移制度,合理确定农地承包权退出后的农地产权归属,并建立对城市政府接纳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雨濛  张安录  黄宗煌  
为了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和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有保障,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土地用途管制下的多目标的土地补偿政策。但是,认真分析这一多目标结构的补偿政策,不仅各目标政策之间不协调,而且还存在潜在性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不利于土地市场化的推进。据此,笔者以社会福利最优化为基础,建立了动态环境下的最优补偿模型,并按补偿政策是否影响城市土地市场价格而分别建立了补偿外生和补偿内生两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框架,通过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属于"绿箱"的单一补偿政策只能够实现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其他目标无法实现;属于"黄箱"和"蓝箱"的混合补偿政策则能够实现多种政府目标;基于政府实施农地补偿政策多目标的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杨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