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2)
- 2023(15716)
- 2022(13143)
- 2021(12290)
- 2020(10192)
- 2019(23559)
- 2018(23770)
- 2017(45952)
- 2016(25193)
- 2015(28596)
- 2014(28702)
- 2013(28245)
- 2012(25417)
- 2011(22731)
- 2010(23162)
- 2009(21161)
- 2008(20672)
- 2007(18252)
- 2006(16211)
- 2005(14193)
- 学科
- 济(102882)
- 经济(102774)
- 业(74050)
- 管理(67217)
- 企(52827)
- 企业(52827)
- 农(48885)
- 方法(45794)
- 数学(40079)
- 数学方法(39382)
- 农业(32539)
- 中国(27096)
- 业经(26744)
- 学(22778)
- 财(22656)
- 地方(20763)
- 制(18756)
- 理论(17163)
- 贸(16647)
- 贸易(16636)
- 易(16155)
- 技术(15597)
- 发(15224)
- 环境(15083)
- 和(15078)
- 银(14998)
- 银行(14957)
- 策(14339)
- 行(14218)
- 务(13978)
- 机构
- 学院(357564)
- 大学(354360)
- 管理(142872)
- 济(139531)
- 经济(136476)
- 理学(124330)
- 理学院(123027)
- 管理学(120449)
- 管理学院(119854)
- 研究(118351)
- 中国(89395)
- 科学(76575)
- 农(75453)
- 京(75412)
- 业大(60680)
- 财(60512)
- 所(60159)
- 农业(58099)
- 研究所(55154)
- 中心(54748)
- 江(52763)
- 财经(48730)
- 范(47441)
- 北京(47060)
- 师范(47006)
- 经(44355)
- 州(42609)
- 院(42384)
- 经济学(40154)
- 经济管理(38854)
- 基金
- 项目(248566)
- 科学(195300)
- 研究(180861)
- 基金(179485)
- 家(157276)
- 国家(155927)
- 科学基金(133800)
- 社会(112145)
- 社会科(105910)
- 社会科学(105878)
- 省(98624)
- 基金项目(95536)
- 自然(88421)
- 自然科(86311)
- 自然科学(86295)
- 自然科学基金(84706)
- 教育(82524)
- 划(82315)
- 编号(75693)
- 资助(73790)
- 成果(60090)
- 重点(55874)
- 部(54032)
- 发(53558)
- 课题(51365)
- 创(51237)
- 创新(47711)
- 科研(47551)
- 教育部(45598)
- 大学(45549)
- 期刊
- 济(153962)
- 经济(153962)
- 研究(100027)
- 农(74896)
- 中国(68450)
- 学报(58863)
- 科学(55203)
- 农业(50816)
- 管理(48639)
- 大学(44877)
- 财(43668)
- 学学(42521)
- 教育(39798)
- 技术(31809)
- 融(31263)
- 金融(31263)
- 业经(30459)
- 业(25013)
- 经济研究(22535)
- 财经(22253)
- 问题(21353)
- 版(18863)
- 经(18818)
- 科技(17835)
- 图书(17605)
- 技术经济(17589)
- 资源(17422)
- 业大(16571)
- 理论(16381)
- 现代(16084)
共检索到515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宏岳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和集体等异质性流转主体的非对称博弈模型,揭示了农地流转的演化机理和基本格局。研究表明:流转主体的地权关系表现为农民集体主要通过农地资产化获利,政府借助流转设计把其他流转主体纳入到农地资产化流转分利体系,流转分利失衡从而导致其他流转模式的兴起。流转资产分利状态取决于政府与集体的关系,其中政府行为起主导性作用。在既定假设下,当集体不能用流转权影响政府的流转创新时,农地流转经营模式将面临不确定性;当集体通过流转创新影响政府的流转创新时,不同流转模式可以实现稳态演进。对流转农地资产化博弈产生三层影响:一是流转资产化存在"财富效应"时,任何主体经营农业都存在"脱农向共""、脱实向虚"的演进趋势;二是政府从事流转创新、集体专注生产经营时,两种模式在流转上存在依附关系;三是若国家没有对集体专注流转生产进行补贴,则耕地撂荒为常态。因此,全面认识农地资产化、金融化流转的实质及其影响对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艳敏 张岩贵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触发了中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重构社会机会配置格局实现社会分配正义,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吸纳益贫式增长理论的益贫思想并依据机会平等理论的机会补偿原理,提出了机会益贫化分配概念框架。基于此,挖掘和识别农民与土地分离后可能面临的机会风险,公平估算机会损失价值并纳入农地流转定价基础,运用WBS法识别农地流转全过程中的益贫机会,并采用正态云模型构建机会益贫化的农地流转估值模型。鉴于理论模型输出结果,提出了基于机会益贫思想的农地流转定价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周翼虎
基于安徽省宿州、界首、郞溪、肥西和凤阳5县市的农户问卷调研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数理分析工具,从内在心理特征角度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意愿,揭示农户心理决策过程,构建农户心理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次之,主观规范影响相对较小;行为态度以工具性态度影响为主,流转收益、可持续生计等是构成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意愿表达,亦能直接影响行为发生;主观规范中村组意见影响最大,流转政策设计应重视基层自治组织;农户流转行为与意愿大多一致,若存在差异则主要源于家庭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等客观因素对农户决策的调控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钟林 唐小我 倪得兵
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是卖方,对农地有需求的组织或个人是买方,政府或中介服务机构可视作拍卖商。为模型化这种经济定价机制,建立了一个双向拍卖模型,首先买卖双方分别报价,然后拍卖商根据双方报价确定成交价格,最后在这一价格下完成交易。模型的均衡分析表明,双向拍卖机制能够实现事后帕累托效率改进。进一步,比较静态分析表明,需求、供给和制度因素对农地流转交易成功的概率有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对农户利益关心程度来最大化农地流转交易成功的概率。
关键词:
双向拍卖 农地流转 贝叶斯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迪力沙提·亚库甫 张雅婷
中国农地流转政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为什么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需要经历各个不同阶段?分析农地流转的政策过程有助于分析该问题。本文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出发,对农地流转政策的源流发展、焦点事件和政策行动者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与多源流模型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多源流模型对分析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还应看到,虽然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与多源流模型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但在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下,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具体政策时还应注意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三大源流各自发挥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三大源流之间相互影响、政策企业家身份具有复杂性三个方面。
关键词:
多源流模型 农地流转 政策过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钟国辉
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地征收、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征收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降低0.039%,表明农地征收会降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提高0.011%,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地在征收过程中,应提高土地补偿费及农民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传岗
2009年以来,我国农地流转的规模、范围等急剧扩大,对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等有积极的作用。但由此也引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强力介入农地流运作寻租,扭曲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政治、社会目标标,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及作用程度不同,将农地流转模式归纳为政府、集体、农户三种主导类型,选择分析其中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模式在土地配置格局中的特征、兴起原因、设计与运作中的利弊及未来演化趋势,以期有助于规范我国当前土地流转设计与操作,促进土地的健康、和谐流转。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政府主导型 演化动力 演化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合林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基于上述认识和根据农地流转的宏观决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利益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实现农地流转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其充分条件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科学宏观调控,即国家综合运用规划和税收等手段对土地流转利用的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进行调节,使其达到一致性的均衡。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宏观决策 理论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本文从"反租倒包"农地流转模式的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反租倒包"参与主体关系模型,利用博弈论对参与主体的关联关系和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反租"环节,如果农户对掌权者的掠权行为采取容忍态度,结果必然导致农户土地权益受损,如果农户反抗,则存在三种可能的博弈结果:和解并取得和解金、上诉并可能取得赔偿金和继续容忍,博弈最终结果取决于农户采取行动的坚决性和谈判能力的高低。在"倒包"环节,设计了一个带有激励约束性质的合同形式,博弈结果表明:固定工资条件下,由于农户劳动的部分属性由自己控制,农业企业难以度量和监督,部分劳动属性会落入共有领域而被农户以较低的成本或无成本获取,表现为偷懒和不作为,而绩...
关键词:
反租倒包 农户行为 博弈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烈佳 张波清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刚 任宏 陈磊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价值模型,为合理确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研究结果:数值分析表明,期权价值占农地价值比例范围在23.7%—76.9%,即当考虑不确定性下的期权价值时,农地价值是确定性下的1.33—4.33倍。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经济的不确定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伟 邢娇阳
农地流转租金关联着流转双方的切身利益,决定着流转双方的意愿、流转规模和流转期限。由此,笔者在对四川、安徽和河北一些地方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地流转中的租金计算方式进行考察,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农地所具有的功能,借鉴《农地估价规程》,把农地流转租金修正为结合本地市场粮食主要作物的租金锁定法。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租金实践 模型修正 租金锁定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在中国农地规模化流转的背景下,农业雇佣生产成为客观事实。本文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思想,通过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从合约激励角度推演出三种典型的合约形式,即"固定工资+过程监督"、"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固定工资+收益分成+事后主(客)观评估"。进一步地,本文借助经验素材证实了上述合约形式的存在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雇佣采茶情景下,采用"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会导致采茶工、茶农和社会三方出现效率损失和福利损失,"计件工资+事后客观评估"合约优于"固定工资+过程监督"合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学真 黄华一
农地流转需要从农民、政府和企业三维视角入手,将三者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文章在构建农民及政府的农地流转意愿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可能性函数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农地流转受农民从农地流转中获得的流转收入ic、农民在农地流转后与农地流转前外出务工收入之差Δiw、农地的区位因素sl、企业在农地经营中的资本投入量k等四个变量的影响。(2)提高Δiw较提高ic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更显著;提高市场融资的可获得性较改善区位因素对农地流转影响更显著。(3)农地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结果,最终受制于农民的就业率、市场的容量及活跃程度、融资的可获得性等外部因素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确权如何弱化农地流转的熟人化特征——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研究新视角——一个基于人力资本的双边治理的关系型合约模型分析
农地流转与新型农民培育研究——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经济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与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地流转影响要素市场发育的机理与实证研究——基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的论证
农户经营特征分化与农地经营权流转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