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3)
2023(11069)
2022(9822)
2021(9309)
2020(7746)
2019(17926)
2018(18128)
2017(35157)
2016(19125)
2015(21585)
2014(21640)
2013(21708)
2012(19774)
2011(18001)
2010(17886)
2009(16378)
2008(15811)
2007(13821)
2006(12285)
2005(10529)
作者
(55493)
(46504)
(45732)
(43556)
(29109)
(22275)
(20681)
(18432)
(17561)
(16318)
(15817)
(15497)
(14553)
(14408)
(14019)
(13983)
(13983)
(13553)
(13148)
(12914)
(11686)
(11312)
(11107)
(10716)
(10482)
(10447)
(10225)
(10196)
(9416)
(9165)
学科
(79127)
经济(79043)
(58737)
管理(49064)
(47253)
(37689)
企业(37689)
方法(33928)
农业(31477)
数学(29453)
数学方法(29124)
业经(21163)
中国(19354)
(17289)
地方(16792)
(16459)
(14355)
(13037)
贸易(13032)
(12663)
(12212)
技术(12118)
理论(12113)
环境(11890)
(11443)
(11317)
农业经济(10817)
(10675)
银行(10641)
(10541)
机构
学院(270962)
大学(269676)
管理(111829)
(107432)
经济(105096)
理学(97904)
理学院(96888)
管理学(95296)
管理学院(94834)
研究(90956)
中国(67959)
(63235)
科学(57991)
(57373)
业大(48669)
农业(48456)
(45906)
(44493)
中心(42057)
研究所(42024)
(38882)
(36202)
财经(36106)
师范(35931)
北京(35813)
(33015)
(32132)
(31425)
经济管理(31414)
农业大学(30519)
基金
项目(190164)
科学(148910)
研究(140942)
基金(137158)
(119201)
国家(118115)
科学基金(101233)
社会(87126)
社会科(82079)
社会科学(82055)
(75236)
基金项目(74442)
自然(66168)
自然科(64532)
自然科学(64520)
自然科学基金(63336)
教育(62650)
(62248)
编号(59918)
资助(55333)
成果(47392)
(41910)
重点(41738)
(41246)
课题(39307)
(39243)
创新(36497)
科研(36072)
教育部(35208)
大学(35087)
期刊
(121587)
经济(121587)
研究(76942)
(65437)
中国(51567)
农业(44742)
学报(44332)
科学(41700)
管理(35862)
大学(34005)
学学(32112)
(30152)
教育(28725)
业经(25549)
(23263)
金融(23263)
技术(22938)
(20660)
问题(16862)
经济研究(16172)
财经(15849)
图书(14746)
(14574)
农业经济(14296)
科技(13964)
农村(13877)
(13877)
理论(13666)
资源(13629)
技术经济(13304)
共检索到39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海燕  洪名勇  
农地流转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以观点为主线对国外相关研究做梳理,国外研究较多集中在农地价格与农地市场问题。同时,以时间轴为主线对国内研究的发展进行详细的论述,寻找国内研究的发展脉络,其研究特征是从宏观对象到微观对象,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为主,从经济学视角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通过文献的研读发现,土地流转的后期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土地流转需要细分为农户间的流转以及农户流转给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两种,不同模式的关注点应有区别;其次,农地流转更应该关注交易成本的研究,农地流转中讨价还价以及维持关系的交易成本往往被忽略,但事实这些往往会影响土地流转的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魏玲  张安录  望晓东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研究的文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回顾法、归纳法等对国际和国内有关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国内外学者在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福利增值收益分配,福利补偿的制度安排,福利分割利益集团的划分等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对非经济福利的衡量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研究不完善。研究结论:中国学者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更多地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把西方学者有关福利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纳入中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分析,这对中国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变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现有关于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为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完整性、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农地流转机会成本以及农户家庭特征四个方面来阐述。并对租入与租出农户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合约安排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华彦玲  施国庆  刘爱文  
一、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土地流转被称作“买卖、租赁、抵押”等土地交易。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体现在土地交易中,地租理论、农地流转模型研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海莲  彭开丽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农地非农化的选择价值、不同权利主体在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变化、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多,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如何把福利测度方法运用到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测度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城市流转的特点,构建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效应的理论框架,探寻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效应的测度计量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农地有序流转、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春芳   赵宇鸾   杨钢桥   龙明顺  
[目的]梳理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现状和热点,探究其研究前沿与主题,提出农地细碎化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基于1990—2022年CNKI和WOS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农地细碎化领域论文样本,绘制农地细碎化研究领域核心关键词、突变词和关键词共现时间轴等知识图谱,对热点研究主线以及研究主题进行归纳。[结果](1)2000年以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农地细碎化研究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已有研究聚焦于细碎化的影响因素与景观格局、细碎化与土地利用管理关系、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以及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细碎化整治模式热点领域,有6条研究主线;(3)国内刊物关于农地细碎化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最新突现词为乡村振兴;而国际刊物上更关注粮食安全和技术效率;(4)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细碎化效应初显阶段(1990—2007年)、细碎化响应增强阶段(2008—2013年)和细碎化系统治理阶段(2014年—至今)。[结论] 我国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仍将提高,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进一步凸显,未来研究可遵循区域细碎化“特征—成因—治理”框架,优化评价方法,划分农地细碎化类型;并基于细碎化分区,确定治理优先序和标准;强化多学科融合、多主体参与,构建农地细碎化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彦玲  余文学  
农地流转是我国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自发性土地制度变迁。但相关制度的滞后性等缺陷阻碍了流转的顺利进展。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制度能够产生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无效制度阻碍经济增长。从制度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和农民与农地流转创新进行综述,以期对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张昆  
农地流转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文章从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农地流转的绩效评价、农地流转的模式比较、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促进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进而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随着经济发展,农地流转不断壮大,农地市场在不同生产者中配置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但农地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所有权模糊和承包关系不稳定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降低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意愿,中介组织缺乏和交易合同不规范使农地流转交易费用较高。未来推动农地流转应明晰所有权归属,稳定承包关系,划清集体参与边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合约的规范化程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庆  尹荣梁  
研究目的:全面综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规模经营的现状、评价标准、适度规模等方面上;而国外学者则侧重于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研究,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未就此取得一致意见。研究结论: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冬水  
本文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并对国内理论界就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表明,农地规模经营与效率的关系往往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应该全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农地规模经营低效率的原因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地实行农地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震  朱小庆吉  
为顺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央明确提出改变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由集体拥有所有权和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为集体有所有权、农户有承包权和经营者有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模式,以期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梳理"三权分置"的概念、必要性、意义以及"三权"的内涵后,文章重点探讨了"三权分置""是否符合现行法律规定""是否是农村社会的自然需求"和"是否等同于永佃制的权利安排"等三个学界争论焦点,并提出土地问题的跨学科性决定了"三权分置"研究需要处理好改革与现行法律、理论与具体实践、共性与个性等三个根本性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兆林  王营营  胡珑玉  
[目的]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助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近15年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脉络,展望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方法]基于CiteSpace5.8.R2的文献计量法。[结果](1)近15年来,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研究呈现由单一维度分配路径研究,向探讨收益形成机理、分配主体、分配比例、分配模式等多维度研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转变。(2)从收益形成机理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增值的本质是地租的增加;直接性投资、外部辐射以及土地用途变化等因素都均会引发宅基地价值增值。从收益分配主体看,地方政府是否应参与分配存在一定争议。从分配比例看,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比例应与各利益主体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由于农民在流转过程承担风险更高,因而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可适当向农民倾斜。从收益模式看,总体可将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模式总结为“宅基地出租模式”“宅基地入股模式”和“‘指标’交易模式”3类。[结论]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新形势下,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和共同富裕关系,“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全  白江涛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融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料,农地金融化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系统回顾近年国内外学界对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分别就农地金融化的主要模式、顶层制度设计以及农地金融化风险分担、补偿和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评述,以期为我国农地金融化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