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0)
2023(10221)
2022(8476)
2021(8132)
2020(7007)
2019(16604)
2018(16649)
2017(33001)
2016(18019)
2015(20729)
2014(21047)
2013(20885)
2012(19321)
2011(17617)
2010(18077)
2009(17054)
2008(17030)
2007(15859)
2006(13841)
2005(12475)
作者
(53643)
(45412)
(45167)
(43082)
(28439)
(21800)
(20486)
(17930)
(17018)
(16219)
(15421)
(15346)
(14272)
(14246)
(14087)
(13986)
(13778)
(13178)
(13066)
(13003)
(11378)
(11216)
(11209)
(10528)
(10314)
(10280)
(10142)
(10018)
(9244)
(9082)
学科
(82990)
经济(82920)
(55890)
(47213)
管理(45226)
方法(39143)
数学(35686)
数学方法(35101)
(34772)
企业(34772)
农业(31000)
业经(19947)
中国(19270)
(16879)
(16052)
(15414)
(15096)
贸易(15087)
地方(14998)
(14663)
(12216)
银行(12193)
(11709)
金融(11707)
(11652)
理论(11509)
(11373)
(11092)
(10786)
技术(10537)
机构
学院(268683)
大学(264021)
(112716)
经济(110356)
管理(105082)
理学(90613)
理学院(89703)
研究(88319)
管理学(87937)
管理学院(87468)
中国(70403)
(64263)
(55318)
科学(54643)
农业(49647)
(48930)
业大(46595)
(45952)
中心(42680)
研究所(41485)
(41344)
财经(38988)
(35332)
北京(34637)
经济学(33700)
(33657)
师范(33355)
(32433)
经济管理(30831)
农业大学(30808)
基金
项目(174551)
科学(136739)
研究(127012)
基金(126074)
(109638)
国家(108706)
科学基金(92977)
社会(79390)
社会科(74850)
社会科学(74824)
(69743)
基金项目(66688)
自然(60727)
自然科(59296)
自然科学(59282)
教育(58432)
自然科学基金(58203)
(57646)
编号(53735)
资助(52691)
成果(42533)
(39175)
重点(38949)
(38073)
课题(36045)
(35814)
(35311)
科研(33577)
创新(33466)
教育部(32934)
期刊
(128127)
经济(128127)
研究(73843)
(66116)
中国(53254)
农业(44548)
学报(42066)
科学(39826)
(37225)
管理(33697)
大学(32305)
学学(30857)
(28982)
金融(28982)
业经(26941)
教育(24717)
技术(24676)
(22170)
财经(19210)
经济研究(18351)
问题(18194)
(16353)
统计(15244)
(14935)
农村(14785)
(14785)
技术经济(14781)
农业经济(14240)
世界(13889)
(13599)
共检索到39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俊沣  伍振军  
我国农地流转可划分为三种市场模式,主要有四个参与主体,并呈现规模扩大、趋势加快,转包和出租为主要形式,流转市场初步建立等特点。分析四个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征表明,地方政府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经济以提高税收;村集体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以获取经济利益;需求方之一的用地企业积极参与流转,种粮大户流转意愿强;绝大部分农户有流转意愿,大部分有流转行为。要规范农地流转,确立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春宝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些限定为政府对市场监管提供了必要依据。对农地流转进行市场监管,各国政府都比较关注,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考察其有特色的政府对农地市场监管方式,以期对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建设及政府监管制度的建构提供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玉敬  
对农村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诚信缺失行为进行监管,可以有效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文章从相关法律法规,惩处概率、执法力度的选择,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分析了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对失信的约束作用,促进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俊青  
为了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很多专家学者建议采用农地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笔者认为此种流转方式不可行:一是股份制不适合农业生产经营;二是土地入股对农民来说风险大于收益;三是土地入股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四是土地入股危及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烨弘  王秋兵  
目前辽宁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出现了代耕代种模式、基层组织引导模式、合作社促进模式、农事企业牵动模式和农地抵押贷款模式五种流转模式。本文对这五种流转模式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贾书楠  蔡洁  贾亚娟  
基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比较分析,采用非实验评价策略识别农地转出户流转福利效应及两种流转模式下的福利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控制农户人力资本特征后,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效应远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而进一步运用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控制区域特征后发现,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增加值要低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因此,应在坚持市场在农地流转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积极培育农户人力资本,增加城镇非农就业机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高丽娟  
在农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农地流转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流转的土地亩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农地流转的态度、农地流转的价格、农地流转的年限等,对农地流转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不显著的可能解释,为优化选择农地流转模式和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小璐  
在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村集体作为农村的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在整个农地流转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且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因此,通过对集体主导型农地流转的演化动力及趋势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并为今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健康发展获得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肖轶  魏朝富  尹珂  罗光莲  
本文对重庆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中两种典型的农地流转模式——长寿区麒麟村的"农地入股"和九龙坡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地入股"模式可获得的增值收益低于"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并且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后者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以及加大监管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因此,"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优的选择,因为它解决了农民脱离土地后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并使农民在农地流转中能够得到较高的增值收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涛  蔡建明  刘彦随  倪攀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城乡统筹、科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模糊的农地产权和征地、定价等机制对农地流转带来了效率性、功能性等缺陷,并且存在着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中介服务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借鉴城乡双置换、股份合作社和土地信托的土地流转实践模式,探索农地产权显化机制、农地资产化机制、征地机制、农地科学整治机制和农村社保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艳敏  张岩贵  
中国日益深化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农地向非农领域流转。在农户与土地分离后,将面临若干机会损失。本文遵循机会益贫思想,构建了基于机会排序的农户机会缺口货币当量的农地流转补偿估值模式。鉴于此,农地流转估值应关注失地农户被边缘化风险,充分考量其机会损失,予以公允补偿。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桢  
对我国部分地区农民承包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的"宅基地换房、换社保"政府主导模式、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农民主导模式、"确权赋能"土地产权综合改革模式、农用地规模化租赁性经营模式、农民承包地股份合作模式等五种典型模式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以市场化机制建设为核心;地方政府应改变"运动员"角色,让利于民,履行好市场管理与监督职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金晶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铖  郑力文  孔祥智  张云华  
论文以专业化分工、激励契约理论为基础,对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生产专业承包"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化的发展是农地规模经营实现的前提;生产环节中激励契约的制定和充分执行能有效克服生产环节中的监督成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