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4)
2023(16331)
2022(13449)
2021(12367)
2020(10367)
2019(23421)
2018(23407)
2017(45529)
2016(24643)
2015(27638)
2014(27532)
2013(27411)
2012(24756)
2011(22117)
2010(22103)
2009(20674)
2008(20403)
2007(18340)
2006(16378)
2005(14478)
作者
(71034)
(59527)
(58877)
(55909)
(37651)
(28422)
(26581)
(23408)
(22482)
(21147)
(20102)
(20048)
(18921)
(18705)
(18146)
(17941)
(17583)
(17561)
(17033)
(16942)
(14814)
(14528)
(14308)
(13699)
(13298)
(13294)
(13148)
(13135)
(11928)
(11757)
学科
(105236)
经济(105105)
(99378)
(81348)
企业(81348)
管理(80676)
(48338)
方法(45901)
数学(36423)
数学方法(36097)
业经(34097)
农业(32227)
(30308)
中国(27187)
(21660)
财务(21592)
财务管理(21569)
(20627)
企业财务(20431)
技术(20133)
地方(19842)
(19329)
理论(18441)
(18197)
(17910)
贸易(17901)
(17446)
(17383)
(16899)
(16115)
机构
学院(357586)
大学(352278)
管理(147993)
(146753)
经济(143821)
理学(128118)
理学院(126873)
管理学(125007)
管理学院(124376)
研究(113787)
中国(88010)
(74332)
(70461)
科学(70099)
(65492)
业大(57316)
(56449)
农业(54018)
(53596)
财经(52804)
中心(52411)
研究所(51256)
(48083)
北京(46081)
(44393)
师范(44040)
经济学(42920)
(42692)
(40714)
经济管理(40418)
基金
项目(242638)
科学(192479)
研究(180075)
基金(177239)
(153091)
国家(151669)
科学基金(132136)
社会(115389)
社会科(109094)
社会科学(109065)
(95802)
基金项目(95050)
自然(85006)
自然科(83039)
自然科学(83023)
自然科学基金(81563)
教育(80309)
(78531)
编号(74572)
资助(71058)
成果(58553)
(53433)
重点(53104)
(52458)
(52152)
课题(49338)
创新(48085)
国家社会(47334)
(46852)
教育部(45781)
期刊
(168044)
经济(168044)
研究(102214)
(70478)
中国(66262)
管理(54993)
学报(54011)
科学(52061)
(50731)
农业(47753)
大学(41935)
学学(39899)
业经(33761)
教育(33547)
(32189)
金融(32189)
技术(31211)
财经(25495)
(24752)
经济研究(24542)
问题(22892)
(21792)
技术经济(19318)
现代(17623)
(17616)
科技(17353)
商业(16877)
理论(16616)
世界(16433)
图书(15917)
共检索到521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大财政支农强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强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于现有分散的、以家庭为主的农地经营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以农户为主且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投入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加速农地资本化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市场机制和农地经营权价值形式实现了农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提高农地经营主体收益预期,激励和吸纳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全面建构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且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向东  
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宁向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农业迄今仍然尚未摆脱落后的面貌,仍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产业,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振兴和发展农业,最根本的就是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大付  孙夏耘  张伟  
农业集约化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持续化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高产和持续都是我国农业追求的基本目标。针对两者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对立统一关系。其协调的基础在于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容互补;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集约化带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统一性在于集约高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双向反馈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栾健  张哲晰  
研究目的:探讨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为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结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并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实现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能够实现农业增效与增绿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在继续坚持并创新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应稳妥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本文针对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区域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负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采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农业生产的负外溢效应主要包括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外部损失和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存在不稳定预期而导致的外部损失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价格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形成有利于社会福利优化的农地城市流转秩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蔡键  
近年来,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农地流转是否是"非粮化"的诱因呢?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Tobit模型检验了农户农地流转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与主粮作物种植比率呈正"U"型关系;农地租金、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资金禀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否专业型农户等变量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正相关;自有承包地面积、地块平均面积、劳动力年龄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负相关。研究认为,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基于结论,提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抑制农地租金过快上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义成  李聪  
西部山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但当地农户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经济状态,面临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山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对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来自陕西秦岭山区的1000多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户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决定,结果表明户平均人力资本是农户采用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关键,较高的孩子和老人比重阻碍了农户采用集约式农业生产策略。相关环境和扶贫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农户的农业生产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学新  
本文主要探讨苏南地区的农业如何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苏南农业应该积极进行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走出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本文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家庭农场是目前苏南农业经营的主要取向,并就如何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姗姗  匡远配  
[目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部门的整体效益较低。农地流转的过程既是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与再利用,又是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定合理有效地农地流转制度来高效配置资本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两个维度来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别求农地流转对两个核心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增密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关系。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速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运作效率,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结论]加快农地合理规范流转是提高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1223份农户调研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双重视角探讨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对减贫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的增收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地流转、兼业程度与农户家庭减贫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转入对农户家庭增收和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并不显著;农地转出和兼业程度能够增加农户家庭纯收入、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劳动力数、家庭负担和非农就业等因素同时显著影响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应良   崔超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地的集中使用和规模化经营,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品和机械等生产性投入强度,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采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农地流转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率提高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流转能够通过减少农业化学品和机械投入强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占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流转对象和形式的不同,农地流转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异质性,表现为:相比流入农户、企业的农地流转,流入合作社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相比采用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形式的农地流转,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因此,应积极推动农地有序流转,不断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合理引导农地流转方向,并鼓励农地流转与农业碳减排项目相结合,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周凌  
我国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要素联动性变化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本文在分析农地流转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数据对农地流转的农业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且非常显著;消费需求、农业科技、劳动力和城镇化对农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是其中城镇化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负向,且不显著,农业贸易、农业投资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反向的且显著。将农地流转置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中,稳步推进农地适度流转,促进农地流转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效衔接,补支农资金不足短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果  
农业集约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农业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在本文中,笔者就农业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现象出现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应对路径依赖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