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7)
- 2023(16473)
- 2022(14167)
- 2021(13207)
- 2020(10991)
- 2019(25327)
- 2018(24908)
- 2017(48742)
- 2016(26153)
- 2015(29378)
- 2014(29132)
- 2013(28651)
- 2012(25892)
- 2011(23152)
- 2010(22880)
- 2009(20848)
- 2008(19931)
- 2007(17439)
- 2006(15093)
- 2005(12587)
- 学科
- 济(105926)
- 经济(105812)
- 业(76003)
- 管理(69886)
- 企(54301)
- 企业(54301)
- 方法(49539)
- 农(49368)
- 数学(43809)
- 数学方法(43241)
- 农业(32846)
- 中国(26803)
- 业经(26635)
- 财(24340)
- 学(21851)
- 地方(21098)
- 制(18191)
- 贸(18097)
- 贸易(18091)
- 易(17601)
- 技术(16610)
- 理论(16441)
- 环境(16036)
- 务(15144)
- 财务(15074)
- 财务管理(15041)
- 和(14859)
- 发(14528)
- 企业财务(14250)
- 策(14067)
- 机构
- 学院(366582)
- 大学(364269)
- 管理(148100)
- 济(146451)
- 经济(143444)
- 理学(130362)
- 理学院(128962)
- 管理学(126596)
- 管理学院(125944)
- 研究(118299)
- 中国(87349)
- 农(75695)
- 科学(75675)
- 京(75570)
- 业大(62011)
- 财(61994)
- 农业(58430)
- 所(58239)
- 中心(55433)
- 研究所(53698)
- 江(51745)
- 财经(51351)
- 范(48377)
- 师范(47939)
- 经(47194)
- 北京(46371)
- 经济学(43643)
- 院(42597)
- 州(41563)
- 经济管理(40683)
- 基金
- 项目(263485)
- 科学(208190)
- 基金(192403)
- 研究(191699)
- 家(168026)
- 国家(166620)
- 科学基金(143980)
- 社会(121736)
- 社会科(115108)
- 社会科学(115075)
- 省(103360)
- 基金项目(102995)
- 自然(94300)
- 自然科(92122)
- 自然科学(92100)
- 自然科学基金(90439)
- 教育(87637)
- 划(86346)
- 编号(78687)
- 资助(78210)
- 成果(61521)
- 重点(58618)
- 部(58158)
- 发(56338)
- 创(54618)
- 课题(52729)
- 创新(50986)
- 科研(50621)
- 国家社会(50307)
- 教育部(49671)
- 期刊
- 济(154499)
- 经济(154499)
- 研究(99601)
- 农(74881)
- 中国(66156)
- 学报(59774)
- 科学(55513)
- 农业(51337)
- 管理(48578)
- 大学(46293)
- 财(44592)
- 学学(43998)
- 教育(37253)
- 技术(31529)
- 业经(31318)
- 融(28928)
- 金融(28928)
- 业(24318)
- 财经(23499)
- 经济研究(22838)
- 问题(21590)
- 经(20086)
- 版(19039)
- 科技(18172)
- 资源(17685)
- 技术经济(17408)
- 图书(17044)
- 业大(16816)
- 理论(16516)
- 现代(16085)
共检索到509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长生 王全忠 钟钰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4年全国村庄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差异的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14年全国平均流转率仅为16. 65%,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相对较高,但整体上农地流转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程度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均对农地流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政策模拟分析表明,如果农村劳动力全部或接近全部流出,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分别从2014年的24%和20%上升到40%和45%,中西部农村的农地流转率分别从12%和20%上升到20%和30%,而丘陵、山地的农地流转率只能分别从12%和13%上升到15%和20%。由此表明,农村人口减少并不必然推高农地流转率,区位、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庆 刘进 钱有飞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庆 刘进 钱有飞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明利
随着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农地流转日益加快,二者关系也开始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结合家庭分工理论和推拉理论对其进行学理分析,认为:在农户内部静态比较优势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并不一定带动农地流转;在农户间动态比较优势下,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关系因劳动力流动动因不同而有差异。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土地流转 比较优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利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力流动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雄 曾福生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剩余 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杜勤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劳动力投入的驱动效应进行考察,进而识别"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轨迹演变。研究发现:劳动效率是两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两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劳动效率的差距。此外,"丝路经济带"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业发展,但改善劳动力地区结构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21世纪海路"劳动力规模扩张、劳动力地区结构改善均可驱动物流业发展。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规模扩张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小宇 郑逸芳 黄晓俐 许佳贤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视角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从业经历每增加1个单位,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将会提高0.855个单位,有农地流转行为的劳动力进行更远距离转移的概率比没有农地流转行为的劳动力高16.1%。为有序推进劳动力转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鼓励外出从业,丰富外出从业经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在保障农地转出户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地流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化与农地重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高,但是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将会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消减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劳动力市场化可以消减农地的就业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又得益于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人力资本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红根 宋成校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农场 职业代际流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江滨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有助于劳动力获得职业成长,是市民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江苏省的1014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影响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的性别、学历、家庭随迁情况和是否承担管理岗因素影响;在劳动力主体内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岗位满意影响;在劳动力市民化环境外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企业内社团参与、工友关系、城市宽容以及城市
关键词:
职业黏着 劳动力 城镇化 城市宽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有助于劳动力获得职业成长,是市民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江苏省的1014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影响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的性别、学历、家庭随迁情况和是否承担管理岗因素影响;在劳动力主体内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岗位满意影响;在劳动力市民化环境外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企业内社团参与、工友关系、城市宽容以及城市生活压力感受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职业黏着 劳动力 城镇化 城市宽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有助于劳动力获得职业成长,是市民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江苏省的1014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影响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的性别、学历、家庭随迁情况和是否承担管理岗因素影响;在劳动力主体内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岗位满意影响;在劳动力市民化环境外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企业内社团参与、工友关系、城市宽容以及城市
关键词:
职业黏着 劳动力 城镇化 城市宽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