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6)
- 2023(9841)
- 2022(8280)
- 2021(7624)
- 2020(6281)
- 2019(13968)
- 2018(13937)
- 2017(26562)
- 2016(14577)
- 2015(16172)
- 2014(16557)
- 2013(16405)
- 2012(15449)
- 2011(14301)
- 2010(14778)
- 2009(13675)
- 2008(13522)
- 2007(12548)
- 2006(11338)
- 2005(10421)
- 学科
- 济(83503)
- 经济(83437)
- 农(45519)
- 业(45215)
- 管理(36514)
- 农业(30372)
- 方法(24556)
- 企(24328)
- 企业(24328)
- 数学(21508)
- 数学方法(21300)
- 地方(20792)
- 业经(19439)
- 中国(17544)
- 学(16159)
- 财(14348)
- 制(14239)
- 地方经济(12319)
- 发(11983)
- 体(11141)
- 策(10792)
- 银(10515)
- 银行(10497)
- 农业经济(10378)
- 融(10335)
- 金融(10334)
- 行(10092)
- 贸(9864)
- 环境(9860)
- 贸易(9857)
- 机构
- 学院(218227)
- 大学(210981)
- 济(99326)
- 经济(97373)
- 研究(77702)
- 管理(77446)
- 理学(65843)
- 理学院(65104)
- 管理学(63957)
- 管理学院(63563)
- 中国(61113)
- 农(56437)
- 科学(46873)
- 京(43593)
- 农业(43059)
- 财(42784)
- 所(40722)
- 业大(37955)
- 研究所(36403)
- 中心(36125)
- 江(35522)
- 财经(33402)
- 经济学(30676)
- 经(30151)
- 范(27791)
- 州(27577)
- 师范(27529)
- 省(27408)
- 经济学院(27350)
- 北京(27012)
- 基金
- 项目(136051)
- 科学(105882)
- 研究(101201)
- 基金(97336)
- 家(84945)
- 国家(84105)
- 科学基金(70828)
- 社会(65421)
- 社会科(61531)
- 社会科学(61514)
- 省(54948)
- 基金项目(51488)
- 教育(44618)
- 划(44029)
- 自然(43567)
- 自然科(42456)
- 自然科学(42446)
- 编号(41887)
- 自然科学基金(41683)
- 资助(39425)
- 成果(33514)
- 发(31770)
- 农(31577)
- 重点(30453)
- 部(30110)
- 课题(28805)
- 性(28239)
- 创(27748)
- 国家社会(27305)
- 创新(26004)
- 期刊
- 济(126130)
- 经济(126130)
- 研究(66464)
- 农(60318)
- 中国(48276)
- 农业(40523)
- 学报(35495)
- 财(33294)
- 科学(32511)
- 大学(27571)
- 学学(26573)
- 管理(26266)
- 业经(24284)
- 融(24239)
- 金融(24239)
- 教育(19986)
- 业(19294)
- 技术(19178)
- 经济研究(18445)
- 财经(17335)
- 问题(17075)
- 经(15061)
- 农村(14288)
- 村(14288)
- 农业经济(14003)
- 世界(13543)
- 版(12648)
- 经济问题(12463)
- 技术经济(12366)
- 资源(10752)
共检索到343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元聪 叶茂林
从农地流转的一般理论出发,提出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为了提升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必须坚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理念、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率、经济公平和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实践层面,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在农地流转正外部性激励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应从产权划分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金融信贷法律制度及中介主体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实现对我国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法律激励。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元聪 谭鑫
地票交易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之间矛盾的有效尝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具有的正外部性也日渐显现。为了激励地票交易的正外部性,就需要不断创新经济立法,在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下,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制度、地票持有人权益保护制度以及地票交易运行机制。
关键词:
地票交易 正外部性 法律激励 经济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元聪 晏小刚
农业保险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农业保险提供者与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分享者在利益上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市场主体不愿意主动去提供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物品。为了增加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对农业保险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加以规范,并通过完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对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提供者予以激励,从而平衡协调正外部性的提供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以保证农业保险正外部性供给的持续性,从而促进农业保险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正外部性 经济法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瑞 柳海燕 徐志刚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元聪 杨秀清
农村金融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该正外部性是农村金融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支持和促进,反映了农村金融与社会其他主体之间一种利益配置的非均衡状态,是权利义务配置不合理的外显。经济法在激励农村金融正外部性的过程中以实现农村金融的实质公平、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遵循效率与竞争优先、区分不同金融性质、需要国家适度干预的基本原则,主要从健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及制定农村金融配套法律制度两方面激励农村金融正外部性,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正外部性 经济法激励 法律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华
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力性经济租金标准是激励的一种手段,恰当的能力性经济租金标准可以起到客观、公正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激励目标和短期激励目标的利益冲突及激励力度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
激励 能力性经济租金标准 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我国法学界对"多倍赔偿责任"的研究有两种路径:一是民法,认为属于民事责任,并称之为"惩罚性赔偿";二是经济法,认为这一责任形式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整体利益,因而是经济法责任而不是民事责任。其实,根据民法与经济法不同观念和思维方法,结合这一责任形式的历史演化、主要功能就可以看到,从功能意义上讲,这种责任在民法中就是民事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而在经济法中就是"激励性报偿"责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近年来,各地除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环境外,土地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农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践,分析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昌国
阐述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及建构经济法学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的意义;从影响农地流转法制体系建设的理论、程序及农民权益保护的障碍等方面揭示导致当前农地流转制度建设困局的原因;并从经济法学视角下给出有效规范农地产权流转制度,优化农村土地征用流程及强化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等重构农地流转制度体系的法律安排。
关键词:
经济法学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丙奇 贾日斗
本文认为,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充分、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民营资本进入农地市场对农地的流转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民营资本在土地供求、农户收益以及乡村干部的行为因素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民营资本 激励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敏 张安录
在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面临着向市地流转的巨大压力。本文基于社会理性决策者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决策主体和决策结果取决于流转前后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比较这两个基本假设开展研究,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及其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影响。结论认为,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其中各种不确定性最终反映在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收益、成本及净收益的波动上,而不可逆性与不确定性共同决定了社会决策者在制定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选择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对决策的影响(降低决策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并促使其延迟决策)。忽视农地城市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决策结果产生或大或小...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不可逆性 农地城市流转 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农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是实现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非农化"、"非粮化"生产行为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为此,本文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分类管理、生产体系任务分解等方面构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约束机制;从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科技支撑等方面构建了"农地农用"、"农地粮用"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铖 郑力文 孔祥智 张云华
论文以专业化分工、激励契约理论为基础,对苏州市"农地股份合作、生产专业承包"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化的发展是农地规模经营实现的前提;生产环节中激励契约的制定和充分执行能有效克服生产环节中的监督成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发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王梦婷
以农地确权对投资激励的主要影响机制为着眼点,结合中介路径分析方法,将确权投资激励效应的三条作用路径进行区分并全部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产权安全效应即"确权—收益保障—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15.4%;要素交易效应中"确权—贷款可得性—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51.9%,而"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不显著。由此指出,在稳步推动农地确权政策、强化地权保障的投资激励效应时,一方面要强调突显农地抵押担保功能,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由此提升确权促进资金借贷进而激励投资的作用;另一方
关键词:
农地确权 投资激励 农地流转 贷款可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