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6)
2023(16756)
2022(14287)
2021(13475)
2020(11315)
2019(25836)
2018(25937)
2017(50136)
2016(27272)
2015(30877)
2014(30432)
2013(29755)
2012(27005)
2011(24446)
2010(24894)
2009(23124)
2008(22593)
2007(20198)
2006(17925)
2005(15798)
作者
(76975)
(64553)
(63835)
(60752)
(40789)
(30929)
(28660)
(25171)
(24380)
(22898)
(21826)
(21726)
(20470)
(20266)
(19704)
(19599)
(19023)
(18936)
(18384)
(18290)
(15972)
(15930)
(15554)
(14874)
(14382)
(14374)
(14283)
(14240)
(12970)
(12628)
学科
(108247)
经济(108105)
(86687)
管理(82046)
(65616)
企业(65616)
(49260)
方法(47624)
数学(41284)
数学方法(40566)
农业(32762)
业经(28815)
中国(28430)
(27791)
(24986)
技术(22110)
(22031)
地方(20984)
理论(18766)
(17981)
贸易(17968)
(17645)
(17494)
(17486)
银行(17451)
(16725)
财务(16642)
(16633)
财务管理(16605)
环境(16368)
机构
学院(383511)
大学(381778)
管理(155075)
(153037)
经济(149700)
理学(134568)
理学院(133165)
管理学(130691)
管理学院(130004)
研究(124822)
中国(95379)
(81099)
科学(76983)
(74008)
(70178)
(61967)
业大(61401)
中心(57840)
(57332)
农业(56712)
研究所(56089)
财经(55298)
北京(50878)
(50289)
(49627)
师范(49227)
(45945)
(44741)
经济学(44499)
经济管理(41555)
基金
项目(261136)
科学(206583)
研究(193936)
基金(189115)
(163837)
国家(162408)
科学基金(140676)
社会(122187)
社会科(115551)
社会科学(115520)
(103617)
基金项目(100243)
自然(90850)
教育(88789)
自然科(88736)
自然科学(88719)
自然科学基金(87131)
(85760)
编号(80446)
资助(77319)
成果(64810)
重点(57995)
(57531)
(57184)
(55506)
课题(54840)
创新(52826)
(50741)
国家社会(49784)
教育部(49300)
期刊
(172378)
经济(172378)
研究(111758)
中国(79485)
(73582)
学报(58678)
管理(56531)
科学(55614)
(53202)
农业(49863)
大学(45972)
教育(44996)
学学(43344)
(35310)
金融(35310)
技术(35125)
业经(32592)
财经(26406)
经济研究(25155)
(24948)
问题(22841)
(22454)
科技(20232)
技术经济(19584)
(19363)
图书(18500)
理论(18125)
现代(17507)
统计(16645)
实践(16541)
共检索到566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涛  蔡建明  刘彦随  倪攀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城乡统筹、科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模糊的农地产权和征地、定价等机制对农地流转带来了效率性、功能性等缺陷,并且存在着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中介服务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借鉴城乡双置换、股份合作社和土地信托的土地流转实践模式,探索农地产权显化机制、农地资产化机制、征地机制、农地科学整治机制和农村社保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秦涛  蒋逸飞  朱然  
实现农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农地资源难以收储、优质资产难以提升、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创新发展农地流转模式是亟须突破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以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总体架构与运行模式,发现其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操作,明晰了土地流转权属。通过地力综合提升、创新生产轮作模式、招大引强主体、创造再就业机会等价值增值路径,农地流转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农地流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主体农地流转的顾虑,形成了防止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市场化手段,创新了农地流转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了多元融资渠道,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流转意愿,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地流转存在的顽疾,为中国充分挖掘土地流转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最大功效提供了模式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关虎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创新。在已有的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应成为目标模式。农地股份合作制具有坚持土地 集体所有制、促成土地规模经营、利于农地规范流转、利于形成土地经营者的稳定预期等制度优势。在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过 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互利原则和不违背家庭承包制原则;同时,要搞好宏观政策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刘进梅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的目的不是要危及或取消农村家庭经营,而应是在保持其存在和维护其权益的基础上,使农地制度更具有包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农业适度规模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较多的国情及土地流转对工业化的依附性,就决定了土地流转不能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中轴制度工具,若政府以政策利好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势必引致逆政策预期的社会风险;而农地合作能够兼顾农业效率提升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成为以工补农、以农稳工的制度联结纽带。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以农地合作为中轴、联结千家万户家庭经营的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由农民主导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特色之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农地规模经营需克服土地细碎化,这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前提。自发土地流转难以克服土地细碎化,"行政干预市场"又损害了弱势农民自主交易权利,这启示制度创新需在满足保障农户自主交易前提下供给低成本整合细碎化土地产权的机制。皖中宣州县经验表明可行的制度创新步骤是:首先建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新制度,重构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建立自下而上的农地流转组织和规范体系,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集体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克服东亚小农国家共同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峰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当前农地流转市场难以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形成市场失灵,诱发地方行政干预市场,亟须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新制度需要同时满足农民自主产权交易与低成本产权整合两功能,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模式。皖中繁昌县调研表明可行的制度建构路径是:由中央明确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地方政府供给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村社集体组织则以"虚拟确权"为核心特征的自主制定制度实施细则。结论启示我国可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以达到克服土地细碎化之农业现代化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臧公庆  龚鹏程  
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地用途非农化,甚至撂荒等农地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土地制度改革愈加注重耕地流转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值此背景下,农村耕地流转信托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创新已初显成效。该文通过对美日等国家土地信托商业化运营的成熟经验,以及中国实践既存范式的研究,总结出制度本土化适用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基于此,畅想未来耕地流转信托的运作模式,并从市场建构和制度完善两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是当今世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深入探讨农地城市流转的动因、内在机制,以及农地城市流转市场的构建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缓解城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城乡资源互补、经济融合,推动我国乡村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杰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抛荒现象。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红卫  
本文以中国西部地区农地制度创新为研究对象,在评析我国目前四种农地所有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西部地区实行土地农户所有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且从如何构建土地农户所有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农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和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实行农地农户所有制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文荣  
农地利用技术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它能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的技术选择"和"政府引导下的技术选择"两种现实模式的探讨,认为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土地利用更是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加上我国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和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不全带来的农地价格扭曲,常造成市场机制下技术创新的方向与资源稀缺状况不相符合的现象,从而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适当的政府引导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劲屹  
"土地银行"是促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效率的一项制度创新,一方面可以解决农地闲置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让现代农业企业集中土地,实施机械化规模耕种。然而,"土地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邻域制度的支持,需要建立一个公允的土地评估体系,放宽法律条文对农地抵押的限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此方能使其服务"三农"的功效得以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