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9)
2023(15600)
2022(12966)
2021(12008)
2020(9995)
2019(22321)
2018(21877)
2017(42094)
2016(23040)
2015(24983)
2014(24121)
2013(23863)
2012(22025)
2011(19830)
2010(20396)
2009(19529)
2008(19776)
2007(18181)
2006(16561)
2005(14801)
作者
(66873)
(56244)
(55890)
(52446)
(35703)
(26925)
(24926)
(21658)
(21225)
(20169)
(19340)
(18699)
(18144)
(17950)
(17492)
(16911)
(16716)
(16399)
(16369)
(16104)
(14196)
(13826)
(13648)
(13095)
(12650)
(12602)
(12600)
(12376)
(11302)
(11269)
学科
(97915)
(93051)
经济(92921)
(79277)
企业(79277)
管理(77775)
(48265)
方法(36396)
业经(32665)
农业(32143)
(29995)
数学(27556)
数学方法(27224)
中国(24738)
(22047)
技术(20606)
(20518)
财务(20495)
财务管理(20467)
(20043)
企业财务(19389)
(19241)
贸易(19231)
(18751)
(18074)
理论(16998)
地方(16293)
(15944)
(15932)
(15791)
机构
学院(335366)
大学(328499)
(140176)
经济(137544)
管理(131993)
理学(113172)
理学院(112023)
研究(110572)
管理学(110371)
管理学院(109766)
中国(87745)
(73181)
(67924)
科学(67742)
(65924)
(56558)
农业(56504)
业大(54493)
(53453)
财经(51629)
研究所(51091)
中心(50971)
(46825)
(42270)
(41906)
北京(41832)
师范(41829)
经济学(41511)
(38637)
财经大学(37558)
基金
项目(217821)
科学(172817)
研究(159492)
基金(159148)
(139477)
国家(138070)
科学基金(118636)
社会(104128)
社会科(98386)
社会科学(98357)
(86927)
基金项目(84172)
自然(75967)
自然科(74277)
自然科学(74254)
自然科学基金(73014)
(71869)
教育(70813)
编号(64168)
资助(62948)
成果(51774)
(49346)
重点(48555)
(48025)
(47863)
(46575)
创新(45538)
课题(43596)
国家社会(43032)
(41818)
期刊
(166806)
经济(166806)
研究(97432)
(73676)
中国(66635)
学报(54256)
(52415)
科学(51397)
管理(50822)
农业(49032)
大学(41407)
学学(39609)
(36209)
金融(36209)
业经(33569)
教育(30754)
技术(27369)
财经(26389)
(26153)
经济研究(24799)
(22777)
问题(22383)
(18375)
技术经济(18357)
世界(17281)
(16698)
科技(16529)
现代(16293)
商业(16230)
农村(15799)
共检索到508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立平  钟涨宝  颜其松  
农户兼业化制约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使当前农地流转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本文基于农户兼业的分析,以农户兼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来探讨农地流转新困境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提出了破解新困境的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洪乐  
本文兼顾日本和我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兼业标准,提出了划分农户兼业的新标准。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户兼业的地区差异和阶段性差异两大特征,将农户兼业分为前期成长、中期平稳发展和后期分化3个阶段,并据此推断我国农业生产的兼业化与专业化并存会成为一种常态。文章认为我国农地流转呈现流转规模逐年增长、地区差异明显和流转主体趋向多元等3大特征,并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了农户兼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简单地认为农户兼业会妨碍农地流转是不妥当的,有些地区兼业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并不必然显著低于纯农户和非农户;农户农地转出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模型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农地转出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玉成   王宁柯   张瑞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1223份农户调研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双重视角探讨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对减贫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兼业程度的增收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地流转、兼业程度与农户家庭减贫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转入对农户家庭增收和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并不显著;农地转出和兼业程度能够增加农户家庭纯收入、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劳动力数、家庭负担和非农就业等因素同时显著影响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永志  
我国自由农地流转由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较少、土地流转的市场性很低、土地流转的期限太短等原因,致使农地并没能形成规模经营,细碎化作业仍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验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化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佟泽鑫   刘帅  
[目的]论证农地流转期限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跨期行为选择与家庭分工结构变化的角度,分别构建农地转入户与转出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期为引导与优化流转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模型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长期转入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入土地,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24.8%;长期转出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出土地,其对剩余未流转地块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上升13.6%。短期转出土地的转出户如果长期转出土地,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8.1%;打零工或从事其他不稳定的非农务工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35.9%;自主经营或有受雇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59.9%。[结论]长期的土地转入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入户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鼓励农地长期稳定的向同一用地主体流转。家庭经营决策者的非农就业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流转期限对农地转出户采纳保护行为的负向抑制作用。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弱的兼业转出户,短期的土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其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强化其对于流转地块产权归属的政策信心,鼓励其长期转出地块。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兼业转出户,长期的土地转出行为将显著抑制其采纳保护行为,一方面应该探索其土地承包权退出办法,另一方面则应该鼓励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国强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然而,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矛盾,其中既有法律规定的缺失,也具有封闭性和债权性等非市场化倾向,在流转主体、流转条件、产权界定等方面限制过多或界定模糊,成为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法律机制,以法律机制助推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成为破解农地流转法律难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楠  杨学军  文龙娇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是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在转入方、转出方、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多方博弈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其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应构建合理的农户权益保障机制,约束企业、政府不合理的利益扩张行为,使土地流转博弈框架回归"帕累托优化"均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昭熙  杨钢桥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昭熙  杨钢桥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峰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郭晓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鹏飞  张兰  苏敏  冯淑怡  
本文基于江苏、辽宁、江西、重庆四省(市)的村庄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剖析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村庄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村庄农地流转,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二,村庄制度环境在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其中,作为正式制度的基层民主负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正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流转合同签订率、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村干部与宗族网络的“权威耦合”可能是形成上述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因此,未来要完善政府的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激励基层政府和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发挥好监管与服务功能;要高度重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度环境建设,在农村基层民主和非正式治理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从农户家庭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决策的基础是尽可能地利用家庭内部成员的分工优势,使家庭收益最大化。当非农就业机会出现后,农户是否流转土地及其家庭经营特征取决于家庭拥有的初始土地资源、家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农业与非农业的综合比较利益等。结果可能是:尽管存在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但并不发生土地流转,农户经营兼业化。在当今中国,由于农户人均及户均土地资源有限、农户有着足够的农业劳动能力、农业经营有着相对较高的综合比较利益等,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农户决策的结果是:部分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家庭成员内部分工,农户经营兼业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云奋  齐春宇  
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必要途径。然而,我国的农地流转状况,特别是市场意义上的流转却差强人意。本文基于山东省临沂市和济宁市的调研,将农地分为三种类型:良田、山地和岭地。分析了农地流转困难的成因:不同类型的农地对农民的作用不同,其中,良田对农民的生活起到最基本的保障作用,而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的担心,导致了良田的流转极其困难。而良田流转的困难导致了其他两种类型土地的流转的困难,于是造成了所有农地流转困难的局面。因此,要加快农地流转,应该从良田的流转着手,只有解决良田流转后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才能清除土地流转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