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1)
2023(15716)
2022(12669)
2021(11545)
2020(9688)
2019(21593)
2018(21721)
2017(41757)
2016(22847)
2015(25438)
2014(25161)
2013(24626)
2012(22175)
2011(19643)
2010(20025)
2009(18895)
2008(18896)
2007(17116)
2006(15347)
2005(14000)
作者
(67743)
(56667)
(56348)
(53201)
(35873)
(27353)
(25445)
(22267)
(21597)
(20256)
(19332)
(18996)
(18221)
(18211)
(17674)
(17332)
(16846)
(16787)
(16337)
(16189)
(14476)
(14049)
(13833)
(13234)
(12809)
(12682)
(12679)
(12672)
(11477)
(11268)
学科
(98405)
经济(98261)
(94962)
(77185)
企业(77185)
管理(74404)
(47407)
方法(43690)
数学(35240)
数学方法(34672)
业经(32704)
农业(31497)
(28451)
中国(25877)
(20134)
(20119)
财务(20074)
财务管理(20047)
企业财务(18974)
技术(18922)
(18113)
贸易(18102)
(17614)
(17424)
(17348)
理论(17198)
地方(16426)
(15889)
(15533)
(15357)
机构
学院(330920)
大学(323197)
(137340)
经济(134818)
管理(131051)
理学(113332)
理学院(112205)
管理学(110088)
管理学院(109542)
研究(107818)
中国(85490)
(75451)
科学(68302)
(67948)
(60653)
农业(58617)
业大(57554)
(55625)
(51774)
研究所(50509)
中心(49972)
财经(48214)
(43885)
北京(41906)
经济学(40748)
(40108)
(39035)
师范(38512)
(38393)
经济管理(37109)
基金
项目(221784)
科学(175375)
基金(162306)
研究(156884)
(143586)
国家(142270)
科学基金(122491)
社会(101945)
社会科(96416)
社会科学(96388)
(89201)
基金项目(85814)
自然(81145)
自然科(79353)
自然科学(79332)
自然科学基金(77972)
(73432)
教育(70850)
资助(65888)
编号(62517)
重点(49656)
(48470)
(48330)
(48145)
成果(47896)
(47119)
创新(44663)
课题(42807)
科研(42617)
国家社会(42201)
期刊
(157758)
经济(157758)
研究(89968)
(75362)
中国(66599)
学报(55848)
科学(52466)
农业(50676)
管理(50636)
(48217)
大学(42703)
学学(41118)
业经(32807)
(31589)
金融(31589)
技术(29879)
教育(28674)
(27481)
经济研究(24065)
财经(23791)
问题(21238)
(20516)
技术经济(18391)
(17943)
世界(16578)
商业(16397)
统计(16397)
业大(15758)
科技(15748)
(15669)
共检索到49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静  白佶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大国小农”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如何在传统农业改造中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小农户走向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命题。农民工回流形成的人力资本补偿与经营方式转型,对于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考察农民工回流对农户农地转入及其规模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留守农户,回流务农农户具有更强的农地转入需求,且农地经营规模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回流农民工通过机械替代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贷款,促进了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同类型的回流农民工对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具有差异性影响,其中主动回流、近期回流以及主业务农的回流农民工更有助于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另外,在地权稳定与农机服务供给完善的村庄情景下,农民工回流能发挥更大的农地经营规模扩大效应。文章认为,在诸多的小农户中,有过迁移经历的农民工回流务农农户能自发地走向规模化经营,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动员的基础性力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张曙光  
本项研究梳理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概括了土地规模流转的阶段特征和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北京通州、山东宁阳、成都郫县和崇州市等地6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土地规模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揭示了其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变化,对现有流转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指标交易与土地流转的本质差别,并讨论了政府行为和农村金融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菁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目标下推动农地流转存在诸多障碍,如农户经济利益保障不足、非农劳动力社保缺失、城乡资源配置失衡等。本文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农地流转滞后现象特点,探讨如何在保障农户农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基于农户自愿原则提高农地流转效果,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以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书凯  倪鹏飞  
城市规模扩张对农业现代化既有极化效应又有涓滴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扩张显著促进了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发现,当城市绝对规模小于74.26万人时,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当城市绝对规模大于221.32万人时,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从控制变量层面来看,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市分散度均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也验证了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结论。基于中国的大国特征,不同规模的城市需要推行差异化的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同时推动城市落户条件的开放速度和开放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书凯  倪鹏飞  
城市规模扩张对农业现代化既有极化效应又有涓滴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扩张显著促进了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发现,当城市绝对规模小于74.26万人时,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当城市绝对规模大于221.32万人时,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从控制变量层面来看,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市分散度均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也验证了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结论。基于中国的大国特征,不同规模的城市需要推行差异化的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同时推动城市落户条件的开放速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府培生  
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结合苏州农村的实际,198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以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现代化试验。到1993年底为止,全市劳均经营粮田15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单位已发展到2800多个,经营耕地25万亩,有50多个村的责任田和4个村的粮田全部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多种经营生产迅速向“基地化”发展,目前全市已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各级各种种养基地1800多个,专业大户5万多户,种养面积20万多亩,提供的副食品占全社会总量的1/3以上。实线结果表明,我市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策是及时的、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艳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肖雷  李冬梅  冯莹  张苧文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质上就是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其标准化生产意愿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和效果。基于预期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业标准化新内涵,构建了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和四川省11个县(市)297个种植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行为特征因素对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影响较显著,其中标准化种植成本、标准化风险成本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标准化农作物增产比例、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则具有显著正向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万山  
国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没有遵循统一的模式,而是依据各自的国情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尽管如此,在这些不同的模式后面却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即政府良好的调控和促进作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是国外农业现代化的三大驱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军  程琳  
利用山东省16个县(市、区)的443份蔬菜种植户(基地)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影响菜农参与"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菜农的受教育年限、专业化程度、种植规模、投入品来源和销售方式等5个因素对其参与"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有正影响,而种植方式和从事专业化种植的年限对其有负影响;从不同种植方式看,规模化种植基地参与"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的影响因素少于蔬菜种植户,但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蔬菜种植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玉莹  金晓斌  范业婷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玉莹  金晓斌  范业婷  项晓敏  刘晶  周寅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应针对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开展差异化整治,特别是在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提升作用不显著的地区,应对整治方式、后期利用等方面进行反思,慎重开展土地整治工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广胜  
以农产品物流总额为参考序列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构建基于农产品物流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优势分析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关联序,得出细化指标权重;最后测算出农业现代化的产出指数、投入指数、规模指数、效益指数,并构建其波动趋势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合理表征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四类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效益指数在2008年后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规模水平和效益水平的"双增长"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