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76)
- 2023(21978)
- 2022(18783)
- 2021(17309)
- 2020(14525)
- 2019(33216)
- 2018(32683)
- 2017(62696)
- 2016(34256)
- 2015(38385)
- 2014(38283)
- 2013(37616)
- 2012(34790)
- 2011(31499)
- 2010(31807)
- 2009(29130)
- 2008(28433)
- 2007(25549)
- 2006(22622)
- 2005(19801)
- 学科
- 济(142916)
- 经济(142765)
- 业(97186)
- 管理(93963)
- 企(73549)
- 企业(73549)
- 方法(63102)
- 数学(55374)
- 数学方法(54549)
- 农(51916)
- 中国(39434)
- 农业(34501)
- 财(33621)
- 业经(33312)
- 地方(31588)
- 学(30411)
- 制(26507)
- 贸(26168)
- 贸易(26148)
- 易(25318)
- 理论(22808)
- 技术(22387)
- 银(22338)
- 银行(22259)
- 融(21776)
- 金融(21774)
- 环境(21505)
- 行(21329)
- 务(20522)
- 财务(20429)
- 机构
- 学院(489714)
- 大学(487562)
- 济(195576)
- 经济(191465)
- 管理(188509)
- 研究(167711)
- 理学(163317)
- 理学院(161458)
- 管理学(158114)
- 管理学院(157253)
- 中国(126536)
- 科学(106604)
- 京(104017)
- 农(98864)
- 财(87936)
- 所(85795)
- 业大(81041)
- 研究所(78247)
- 中心(77184)
- 农业(76967)
- 江(73280)
- 财经(70386)
- 北京(65343)
- 范(64238)
- 经(64224)
- 师范(63476)
- 院(60332)
- 州(58867)
- 经济学(58701)
- 经济学院(53044)
- 基金
- 项目(335554)
- 科学(262732)
- 基金(242449)
- 研究(238969)
- 家(214384)
- 国家(212589)
- 科学基金(181362)
- 社会(150028)
- 社会科(142008)
- 社会科学(141968)
- 省(132547)
- 基金项目(127804)
- 自然(120318)
- 自然科(117583)
- 自然科学(117552)
- 自然科学基金(115433)
- 划(111585)
- 教育(110501)
- 资助(100850)
- 编号(96747)
- 成果(77294)
- 重点(75771)
- 发(73809)
- 部(73036)
- 创(69508)
- 课题(67370)
- 创新(64886)
- 科研(64478)
- 计划(62112)
- 教育部(61877)
- 期刊
- 济(216094)
- 经济(216094)
- 研究(139577)
- 中国(98843)
- 农(94316)
- 学报(85498)
- 科学(76305)
- 管理(68301)
- 财(65533)
- 大学(64581)
- 农业(63896)
- 学学(61289)
- 教育(54652)
- 融(46665)
- 金融(46665)
- 技术(43381)
- 业经(39568)
- 财经(34087)
- 经济研究(33678)
- 业(32521)
- 经(29231)
- 问题(28934)
- 版(25090)
- 科技(24241)
- 技术经济(23728)
- 统计(23462)
- 业大(23341)
- 图书(22949)
- 商业(21945)
- 理论(21836)
共检索到72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匡远配 彭鼎
[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夏玉莲
本文运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olynomial Distributed Lags,简写为PDLs)对农地流转与新型农民培育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是新型农民培养的有效渠道与动力;短期内农地流转表现出积极的文化效益与技术效益,而经营效益受短期投入成本的影响呈挤出状态;长期内则表现为积极的技术效益和经营效益,长期的文化效益受我国体制因素的约束而不确定。因此,必须在体制与政策上进行改进与完善,要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制度二元性;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育,丰富新型农民的培养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金晶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刚 杨孟禹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从地理邻近、经济社会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静态、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区域存在集聚带;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和内生性冲击后,地理邻接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为0.43,空间距离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35,经济存量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23,人力资本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13;农业TFP在地区间存在以地理区位、经济社会特征的关联效应,且以地理区位为主导,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纠正了静态面板模型过高估计的偏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勇
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联系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又分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总效应可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省际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86-2009年和1994-2009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为负,但是1986-1993年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正,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都为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元正 叶秀敏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个崭新而有效的思路。本文以2006—2019年1 178个县域地区为样本,以淘宝村代表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的冲击,运用改进后的面板PSM-DID方法及中介效用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有助于县域地区的人口规模增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张,发挥对服务业和流通业的乘数效应,进而促进人口规模增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以往的土地政策,电子商务对于中西部地区人口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与局限,本文提出了完善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殷阿娜 李素峰 邓思远
构建以我国省域为单元的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我国生态资本存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为我国提升生态资本存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生态资本 影响因素 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勇 何静
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分权体制下省级政府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并将财政分权、FDI和人均GDP对市场化进程的效应分解成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中央政府营造了一种较好的竞争氛围,促使省级政府加快市场化进程,省级政府市场化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级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为了竞争FDI有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市场化制度需求越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市场化进程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1999—2005年,全国因土地市场发育而得到抑制的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为25624.79 hm2,占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1.76%,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抑制作用还不高。研究结论:缓解农地保护压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调整可从两方面开展:(1)提高拍卖出让方式比例,出让方式由低市场化方式向高市场化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2)...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功翔 张兰婷 李伟军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国辉 孙霞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中介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作用,利用1990-2005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我国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看,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从区域看,银行中介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大于其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国华 韩建民
[目的]当前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当前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当前,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张龙耀 吴比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逐步呈现出适度规模化、有偿化和契约化的趋势,导致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资本门槛提高。基于3省706户农户调查数据,在控制信贷获得与农地流转决策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农村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和转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不完善以及现行法律禁止农地抵押,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更大。未来加快推进农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正规信贷市场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