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7)
- 2023(12470)
- 2022(10034)
- 2021(9437)
- 2020(7680)
- 2019(17945)
- 2018(17936)
- 2017(34925)
- 2016(19330)
- 2015(22194)
- 2014(22692)
- 2013(22464)
- 2012(20961)
- 2011(18898)
- 2010(19524)
- 2009(18446)
- 2008(18862)
- 2007(17552)
- 2006(15776)
- 2005(14577)
- 学科
- 济(86537)
- 经济(86442)
- 业(57641)
- 管理(48827)
- 农(47996)
- 企(36702)
- 企业(36702)
- 方法(34267)
- 农业(31510)
- 数学(29354)
- 数学方法(29020)
- 中国(24148)
- 业经(23071)
- 财(20027)
- 制(18584)
- 学(18234)
- 地方(17400)
- 贸(15830)
- 贸易(15819)
- 易(15322)
- 银(14490)
- 银行(14463)
- 理论(14353)
- 发(13848)
- 行(13800)
- 融(13787)
- 金融(13785)
- 体(12695)
- 策(12012)
- 和(11653)
- 机构
- 学院(288531)
- 大学(285565)
- 济(120983)
- 经济(118292)
- 管理(106301)
- 研究(99922)
- 理学(89859)
- 理学院(88873)
- 管理学(87309)
- 管理学院(86779)
- 中国(80424)
- 农(66362)
- 京(60994)
- 科学(60387)
- 财(56416)
- 所(52418)
- 农业(51047)
- 中心(47753)
- 业大(47031)
- 江(47011)
- 研究所(46782)
- 财经(43702)
- 经(39481)
- 范(38993)
- 北京(38842)
- 师范(38646)
- 州(37127)
- 经济学(36995)
- 院(34205)
- 经济学院(33417)
- 基金
- 项目(179234)
- 科学(139258)
- 研究(134849)
- 基金(127201)
- 家(110151)
- 国家(109113)
- 科学基金(92106)
- 社会(83799)
- 社会科(78787)
- 社会科学(78762)
- 省(71547)
- 基金项目(67091)
- 教育(62069)
- 划(58994)
- 编号(57971)
- 自然(57380)
- 自然科(55934)
- 自然科学(55918)
- 自然科学基金(54905)
- 资助(51563)
- 成果(48005)
- 重点(40657)
- 部(40204)
- 发(40134)
- 课题(39784)
- 创(36579)
- 农(36095)
- 性(34996)
- 国家社会(34156)
- 创新(34127)
- 期刊
- 济(146094)
- 经济(146094)
- 研究(87974)
- 农(68285)
- 中国(63014)
- 农业(45717)
- 学报(45519)
- 财(44118)
- 科学(41990)
- 管理(35910)
- 大学(34913)
- 融(34040)
- 金融(34040)
- 教育(33801)
- 学学(32754)
- 业经(28372)
- 技术(26066)
- 业(22983)
- 财经(22405)
- 问题(21052)
- 经济研究(20735)
- 经(19308)
- 版(16046)
- 农村(15626)
- 村(15626)
- 世界(15595)
- 农业经济(14805)
- 技术经济(14777)
- 贸(14601)
- 理论(14283)
共检索到451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闵桂林
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争论是当前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化政策准确定位的关键。本着"农民本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市场正义对其进行辨析,该文断定:农地流转市场化前提是清晰产权或稳定承包权,而非经常性或定期性调整;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呈现从"有市无场"向"有市有场"渐进转变;"离土不离权"还是"离土又离权"取决于农民自愿与机会成本高低;健全与完善农保,增加补贴,削弱农地保障功能,杜绝以农地换取保障的做法;把握规模"大"与"小"的辩证法,让农民有能力和敢于自觉流转,实现农地适宜经营规模。
关键词:
农地流转市场化 理论与实践 正义辨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刘洋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非粮化” “非农化” 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舜臣 姜常宜 赵策
农地流转中的农户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农业规模经济研究的热点,且基本形成了农户在农地流转中处于劣势,多会因农地流转遭受损失的论断。基于已有文献的回顾与反思,本文归纳比较了农地流转市场中“农户劣势”论断的理论可能和实践悖论,并对基于“农户劣势”论断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可能影响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在无政府干预情形下,不存在足够证据支撑“农户劣势”论断。与真伪难辨的“农户劣势”不同,为应对“农户劣势”的有关措施反而导致“农户劣势”的真实发生,对农户利益造成实际的伤害,基于此,文章提出政府应减少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直接干预,应以完善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为抓手,推动农户利益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双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具有三方面特征:农地所有权主体的土地权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土地产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公共域、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够完整。在这种产权结构约束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未来预期收益远高于现期收益,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整个产权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土地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资产投资价值和未来增加价值。由于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户只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小部分,因而农户倾向于采取等待策略,即拥有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达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申始占
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是农地产权结构调整的大方向。造成现有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原因有三:一是西方产权理论无法适应我国传统的罗马法权利派生结构,二是现有学界的研究路径存在逻辑错误,三是学界并未认真反思"集体所有"的公法特性。本文借鉴英国历史上的土地"保有权"制度,并结合我国特有的农地产权结构,提出建立基于"占有权"为"母权利"的新型农地权利派生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发展农地流转市场被认为是减少耕地抛荒的重要举措,但农地转入主体往往对细碎偏远地块缺乏兴趣,这是否会诱发新的耕地抛荒值得深入探讨。利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耕地抛荒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转出户更可能抛荒耕地,致使耕地闲置荒芜。当村庄存在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农地流转诱发的抛荒将进一步加剧,而村集体组织实施的流转则有助于缓解该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发展增强了农地流转对抛荒的激励作用,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使得耕地抛荒问题更为普遍,这是由细碎偏远地块的作业成本高造成的。随着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细碎偏远地块更容易被市场放弃,应重视公共干预在农地配置和高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磊 陈永正 杨渝南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使承包经营权不断强化,集体所有权被虚置。建立在该产权构造基础上的"三权分置"改革遭遇了实践困境,证明固守承包经营权派生经营权的逻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瓶颈。崇州农业共营制、塘约道路、南海模式等改革案例已经突破了集体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的递进派生逻辑,实现了三权的重组。改革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以集体所有权重构为基础的"统"的作用发挥,做实集体所有权功能,实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的实物形态向注重价值形态转变,改变经营权的派生路径,这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提出完善集体所有权的法理构造、厘清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责权边界、建立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和配套措施保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权分置” 产权重构 派生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季虹
本文通过考察农地改革历史、农地使用现状 ,在总结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并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群峰
根据2003~2013年28个省份《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和土地流转网实际流转交易数据设计农地市场化测算指标,利用Hansen(1999)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回归方法,考察了农地市场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市场化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的省份,农地市场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否则,农地市场化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刚 颜斌斌 汤珂
数据的要素化与资产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关键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数据的要素化与资产化过程。文章首先界定了数据的概念及其属性,随后分析了数据要素化的内在条件和流通瓶颈,提出了政策、技术与监管三个维度的优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数据要素化与数据资产化的内在关联。文章进一步聚焦于数据资产化的确认前提和规范流程,通过政策和案例梳理探讨了数据资产化的实践动态,警示数据资产泡沫,分析泡沫成因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一是数据要素化可尝试从政策层面的深化与创新、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监管层面的精细化与前瞻性等进行优化;二是尽管数据要素化与数据资产化关注的是不同维度的过程,但是从数据流通价值角度来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据形态演化和要素价值的释放;三是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是数据资产化探索阶段的亮点,但仍需警惕由价值评估偏差、刷单与关联交易等市场操纵以及质押融资风险引发的数据资产泡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华彦玲 施国庆 刘爱文
一、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土地流转被称作“买卖、租赁、抵押”等土地交易。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体现在土地交易中,地租理论、农地流转模型研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刘子扬
"非粮化"与"趋粮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经营的两大趋势。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博弈中,各经营主体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及其收益差异,决定了经营模式的二元格局。较高的比较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种植经济作物、形成"非粮化"的内在逻辑;节本增效、提升规模收益,则是"趋粮化"的主要逻辑。此外,国家土地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家庭生计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种植行为的决策机制。"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各经营主体基于"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的综合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长乐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中,一方认为大学中的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应该进行"去行政化"的活动,另一方则强调大学不能弱化行政管理,认为"去行政化"在目前不合时宜。我国现代大学的制度和文化历史表明,在哲学理论和国家观念的层面上提高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前提。
关键词:
去行政化 大学校长 大学精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汪成云 赵亮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活跃农村要素市场,从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化和农地经营规模化,通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签订书面合同和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进粮食生产。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社会化服务会强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稳定地权、明晰界定地权边界的农业制度改革方向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兼容,应统筹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推动农地流转人格化交易向市场化交易转型,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