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5)
- 2023(4649)
- 2022(3967)
- 2021(3807)
- 2020(3203)
- 2019(7366)
- 2018(7248)
- 2017(14521)
- 2016(7889)
- 2015(8822)
- 2014(8865)
- 2013(9067)
- 2012(8250)
- 2011(7494)
- 2010(7770)
- 2009(7354)
- 2008(7249)
- 2007(6687)
- 2006(6166)
- 2005(5281)
- 学科
- 农(44007)
- 济(38458)
- 经济(38433)
- 业(35069)
- 农业(29350)
- 管理(19389)
- 企(15407)
- 企业(15407)
- 业经(13356)
- 方法(13294)
- 数学(11982)
- 数学方法(11856)
- 农业经济(9845)
- 村(8930)
- 农村(8922)
- 土地(8681)
- 制(8602)
- 发(8305)
- 地方(8208)
- 策(8095)
- 中国(7891)
- 财(6896)
- 体(6862)
- 发展(6795)
- 展(6792)
- 劳(6588)
- 劳动(6588)
- 技术(6568)
- 农业劳动(6283)
- 收入(6203)
- 机构
- 学院(117677)
- 大学(111460)
- 济(51075)
- 经济(50122)
- 管理(50062)
- 理学(43957)
- 农(43705)
- 理学院(43593)
- 管理学(43036)
- 管理学院(42851)
- 研究(38628)
- 农业(32948)
- 中国(31336)
- 业大(26672)
- 科学(24503)
- 京(22736)
- 农业大学(20080)
- 所(19996)
- 财(19594)
- 中心(19253)
- 江(18335)
- 研究所(18209)
- 经济管理(17579)
- 业(15876)
- 财经(15355)
- 省(15114)
- 范(14363)
- 师范(14274)
- 经(13918)
- 州(13914)
- 基金
- 项目(80253)
- 科学(63626)
- 研究(60432)
- 基金(57626)
- 家(50061)
- 国家(49512)
- 科学基金(42593)
- 社会(39178)
- 社会科(36642)
- 社会科学(36630)
- 省(33984)
- 基金项目(31692)
- 自然(26727)
- 农(26676)
- 划(26496)
- 编号(26171)
- 自然科(26037)
- 自然科学(26033)
- 教育(25582)
- 自然科学基金(25538)
- 资助(22325)
- 成果(19400)
- 发(18700)
- 部(18288)
- 重点(17530)
- 业(17223)
- 创(16829)
- 课题(16757)
- 制(15843)
- 国家社会(15682)
共检索到172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慧
用于集体建设的土地其流转模式根据政府及当地农民有关参与程度方面及作用力度方面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由政府进行主导流转和由农民进行自主流转两个类型。对集体建设相关用地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不论是节约交易所花费用还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都有其优劣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治理相关结构因素以及产权结构因素的影响。为提升要素配置方面的效率,使利益分配的相关结构更加合理,需为集体建设方面用地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基于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协调,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加强集体土地方面的产权制度革新。
关键词:
农村流转对象 选择 流转绩效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慧
用于集体建设的土地其流转模式根据政府及当地农民有关参与程度方面及作用力度方面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由政府进行主导流转和由农民进行自主流转两个类型。对集体建设相关用地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不论是节约交易所花费用还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都有其优劣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治理相关结构因素以及产权结构因素的影响。为提升要素配置方面的效率,使利益分配的相关结构更加合理,需为集体建设方面用地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基于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协调,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加强集体土地方面的产权制度革新。
关键词:
农村流转对象 选择 流转绩效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式恩
河南省正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三化协调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则是农村土地的分散化和农户的小规模经营,而农地有序流转,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则是农业发展和三化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新乡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该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绩效分析 三化协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张安录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三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科学评估农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将其纳入流转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减缓城市边缘区农地非农化的速度。研究结论: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开发为综合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3.31元/m2,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43.90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4.72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15.8...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城市流转 选择价值 武汉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曼 甘臣林 梅昀 陈银蓉
农户是农地流转最直观的感受者,农户生计满意度是农户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计变化做出的主观评价,是农地流转绩效的终端评价。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农地流转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对于改善流转绩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心理、政策7个维度构建满意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主要流转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区的流转绩效水平一般;②影响农地流转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资本、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③影响农地流转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_1)、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_1)、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_4)。可见,在推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绩效水平,政府应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健全流转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机制,防范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彩林 贺蓉
基于河南省滑县问卷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耕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自发、集体主导、市场参与三种耕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一绩效来看,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同为“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农户自发模式”,生态绩效评分排序为“农户自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综合绩效评价的评分排序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相同;市场参与模式除生态绩效外,绩效优势明显,集体主导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除生态绩效占优势外,整体绩效落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彩林 贺蓉
基于河南省滑县问卷调研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耕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自发、集体主导、市场参与三种耕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单一绩效来看,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同为“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农户自发模式”,生态绩效评分排序为“农户自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集体主导模式”;综合绩效评价的评分排序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评分排序相同;市场参与模式除生态绩效外,绩效优势明显,集体主导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除生态绩效占优势外,整体绩效落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尚名扬
农户在选择农地流转契约时,会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契约。信任是农户选择契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信任程度随着亲缘、血缘和地缘等关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随着信任程度的上升,选择口头契约的意愿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愿意越小。双方如果要维持良好的流转关系,必须履行已达成的口头契约,否则就会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信任 契约选择 口头契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刘南南 李小琴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296个城市的城市特征数据,通过Biprobit模型和IV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总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①农地流转能显著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②对于全样本农民工,农地流转推动了农民工住房由非正规住房向市场整租房、自有住房过渡,进而提高了其市民化意愿,加速其市民化进程;对于农地流转农民工,农地流转租金的提高能推动农民工住房由非正规住房向自有住房过渡,提升其市民化能力,进而增强其市民化意愿;③从边际效应看,提高农地流转租金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边际效应远小于农地流转的边际效应,表明现阶段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整体偏低,相较于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来推动其市民化进程,农地流转更多起到为农民工与农村、农业解绑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斌 吕涛 李娟娟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转出方选择流转对象的行为发生的过程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转出方选择流入方的决策模型,进而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入方资源禀赋和诚信等级、对流入土地的使用强度、转出方对不同类型流入方的认可程度、流入方对于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所能带来效益的认识程度、流转年限、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和不可持续利用投资下的租金的差值等因素对于转出方的选择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 吴九兴 徐玉婷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 吴九兴 徐玉婷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张月 孙直祥
流转农地是否可持续利用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益,还对农地利用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系列外部性收益有影响。本文将流转农地进行改良性投资的收益分为经济收益和外部性收益,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经济收益,运用结构分解法分别估算增加有机质价值、增加肥力价值、减少化肥造成水污染价值和减少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价值,最终确定外部性收益;结合改良性投资成本,通过实物期权模型确定流转农地进行改良性投资的最优时机,并提出鼓励流入方进行改良性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农地流转 外部性 投资时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淑斌 李帆
基于云南流转地片调查样本,从交易物和交易者两个维度,分析农地流转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和负担交易媒介费用的能力决定着农地流转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地块是否合并、流转期限长短、交易对象地缘关系远近和是否签订书面合同等因素对交易媒介的使用及选择影响显著,土地特征和农户户主特征的影响则不显著。村集体在地块合并、稳定农地使用权、沟通协调村庄内外交易者等方面具有优势。决策者应通过规范和发挥村集体的交易媒介功能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交易费用 交易媒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