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6)
- 2023(6305)
- 2022(5097)
- 2021(4737)
- 2020(3855)
- 2019(8527)
- 2018(8244)
- 2017(16378)
- 2016(8849)
- 2015(9751)
- 2014(9263)
- 2013(9486)
- 2012(8811)
- 2011(8127)
- 2010(8091)
- 2009(7463)
- 2008(7151)
- 2007(6522)
- 2006(5935)
- 2005(5195)
- 学科
- 农(45513)
- 济(43070)
- 经济(43035)
- 业(33353)
- 农业(29901)
- 管理(18251)
- 方法(15876)
- 数学(14924)
- 数学方法(14853)
- 业经(13666)
- 贸(13550)
- 贸易(13549)
- 易(13410)
- 出(11646)
- 企(11254)
- 企业(11254)
- 中国(10131)
- 农业经济(9971)
- 村(9077)
- 农村(9070)
- 土地(8797)
- 财(8785)
- 发(8767)
- 地方(8407)
- 口(8324)
- 出口(8317)
- 出口贸易(8317)
- 制(8105)
- 发展(7217)
- 展(7214)
- 机构
- 学院(129936)
- 大学(123406)
- 济(64500)
- 经济(63625)
- 管理(50593)
- 农(48316)
- 研究(45038)
- 理学(44727)
- 理学院(44362)
- 管理学(43795)
- 管理学院(43605)
- 农业(36883)
- 中国(36337)
- 业大(28661)
- 科学(26801)
- 财(24610)
- 京(24534)
- 所(22881)
- 农业大学(22519)
- 中心(21753)
- 研究所(20878)
- 经济学(20124)
- 财经(19893)
- 江(19799)
- 经济管理(18782)
- 经济学院(18646)
- 经(18397)
- 业(17769)
- 科学院(16058)
- 省(15977)
- 基金
- 项目(91591)
- 科学(73151)
- 基金(68695)
- 研究(68129)
- 家(60461)
- 国家(59878)
- 科学基金(50968)
- 社会(46920)
- 社会科(44329)
- 社会科学(44321)
- 基金项目(36837)
- 省(36153)
- 自然(30949)
- 自然科(30211)
- 自然科学(30207)
- 自然科学基金(29664)
- 农(28791)
- 划(28761)
- 教育(28365)
- 编号(27589)
- 资助(26819)
- 部(21671)
- 发(21643)
- 国家社会(20739)
- 重点(19988)
- 业(19800)
- 成果(19760)
- 创(19183)
- 制(18960)
- 人文(18286)
共检索到190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倩 余劲
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4省14县83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阶段回归及比较均值独立样本检验深入分析了农地转入行为对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土地租金的情况下,农地转入行为使农户粮食生产中流动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时间投入减少;从产出角度来看,农地转入户的粮食单产更高,且小麦亩产增加明显。转入户通过农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粮食增产方面效果显著。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应鼓励经营土地面积在25亩以上的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琴 韩晓燕 吕杰
通过理论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构建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阶段分品种对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粮食补贴投入产出作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亩均粮食补贴对玉米生产的投入产出作用显著,但作用效果被抵消了,亩均粮食补贴对其他作物的投入产出效果不显著;粮食补贴对劳动时间要素投入作用较为显著,特别是对玉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促进显著,而对水稻和大豆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补贴提升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但产出效果不明显。未来粮食补贴政策应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实行价格与
关键词:
粮食补贴 粮食作物 资本投入 劳动力投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冰川 吴强 周曙东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粮食 影响因素 投入产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倩 余劲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的资源禀赋约束、农产品市场容量与要素替代难易度等约束条件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朝对
本文利用与进出口价格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模拟了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冲击提高了货物出口和进口比重,使货物、服务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具体而言,对初级产品、其他工业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服务占货物或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具有同方向的作用效果,出口比重提高,进口比重也提高,而反之亦然。虽然能源价格冲击恶化了出口结构,优化了进口结构,但长期而言弊大于利,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能源价格冲击 贸易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蔡馨燕
在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反映农产品竞争力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是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基于DEA的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指数变化高度趋同;技术进步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高度趋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加快粮食产供销制度改革,提升政策效果;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改进粮食生产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关键词:
粮食 全要素生产率 规模效率 技术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祁毓 秦小莉 姜文婷
在建立粮食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自然风险对粮食生产的冲击,研究发现,当期的自然灾害给小麦、稻谷和玉米均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通过引入相关风险规避因素与自然风险的交互项,检验了相关因素在缓解自然风险对粮食生产冲击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粮食作物中的差异。政策建议是以财政支出为保障,继续完善相关的农业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应对粮食生产自然风险的应急和常规体系。
关键词:
自然风险 粮食生产 风险规避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亮 余康
基于1978—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和O’Donnell提出的加总数量框架,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混合效率,通过测度混合效率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贡献,进而评估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1978—2004年内蒙古、河南、辽宁和吉林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促进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阻碍了粮食TFP的增长;2005—2017年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安徽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推动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相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截面、动态时序及动静对比三个角度,评价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WEF投入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DEA效率值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桂君 黄道涵 李玉龙
水、能源、粮食(WEF)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文章将三者视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构建了以"用水总量、能源消费量、粮食消费支出、常住人口"作为输入变量,以"人均GDP、环境污染指数"作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截面、动态时序及动静对比三个角度,评价了2005~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WEF投入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DEA效率值较低,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其谦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政府投入 正向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韩阳 王大伟
本文通过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投入产出体系,将我国各省经济部门及部门间关系转化为宏观经济网络内的"节点"和"弧",从区域间、经济部门间"层层传导"的传播视角分析了疫情的经济冲击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湖北省具有较强的"内向型"特征,疫情对湖北省内带来的经济冲击大于省外。(2)江苏、广东、浙江、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与湖北省的经济依存度较高,面临较为直接的经济冲击风险。(3)在经济恢复发展中应对上下游影响力较大、或处于核心战略位置、或自身稳定性不强的3类行业给予特别关注,例如湖北省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结合疫情冲击路径特征,提出湖北省和相关省区经济恢复发展、通过改革激发新增长动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高远 陈璋
扩大进口战略中的削减进口关税举措具有"定向减税"的特点,但是它对国内市场的负面冲击也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综合正、负两方面影响,借鉴凯恩斯乘数的分析思路,构建包含扩大效应以及替代效应的结构化乘数,并从数理上推导应对负面冲击的一个平衡条件。测算发现:1)中国扩大进口战略总体上提升中国收入水平,与扩大内需战略具有一致性;2)面对相同的关税削减幅度,各行业实际收入份额所受负面冲击程度分化,低技术行业较小,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适中,中低技术的收入负面冲击较大;3)为应对削减50%进口关税的负面冲击,需将国际市场的实际收入份额提升0.1192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