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0)
- 2023(11201)
- 2022(9458)
- 2021(8689)
- 2020(7433)
- 2019(16893)
- 2018(16523)
- 2017(32248)
- 2016(17825)
- 2015(19729)
- 2014(19669)
- 2013(19674)
- 2012(18299)
- 2011(16689)
- 2010(16721)
- 2009(15741)
- 2008(15758)
- 2007(14385)
- 2006(12611)
- 2005(10942)
- 学科
- 济(78732)
- 经济(78658)
- 业(54870)
- 农(47135)
- 管理(44411)
- 方法(33803)
- 企(32644)
- 企业(32644)
- 农业(30926)
- 数学(30632)
- 数学方法(30407)
- 业经(19795)
- 中国(18293)
- 学(18095)
- 财(17806)
- 贸(15606)
- 贸易(15605)
- 易(15228)
- 地方(14950)
- 制(14659)
- 土地(12589)
- 发(11903)
- 环境(11250)
- 技术(10982)
- 银(10822)
- 银行(10768)
- 农业经济(10392)
- 体(10287)
- 行(10213)
- 策(10190)
- 机构
- 学院(263424)
- 大学(259937)
- 济(109693)
- 经济(107608)
- 管理(99292)
- 研究(91585)
- 理学(86590)
- 理学院(85606)
- 管理学(84142)
- 管理学院(83694)
- 农(75412)
- 中国(69910)
- 科学(60900)
- 农业(59182)
- 京(54244)
- 业大(52960)
- 所(49087)
- 财(45772)
- 研究所(45145)
- 中心(43448)
- 江(39966)
- 农业大学(37445)
- 财经(37179)
- 经(33898)
- 经济学(33457)
- 北京(33026)
- 范(32608)
- 师范(32147)
- 省(31956)
- 院(31561)
- 基金
- 项目(181795)
- 科学(141009)
- 基金(131944)
- 研究(125239)
- 家(118813)
- 国家(117760)
- 科学基金(98366)
- 社会(80261)
- 社会科(75727)
- 社会科学(75698)
- 省(72599)
- 基金项目(71049)
- 自然(65539)
- 自然科(63952)
- 自然科学(63927)
- 自然科学基金(62801)
- 划(60971)
- 教育(55241)
- 资助(52600)
- 编号(50015)
- 重点(41195)
- 发(40383)
- 农(40340)
- 部(40170)
- 成果(38238)
- 创(37706)
- 计划(36162)
- 科研(35790)
- 创新(35382)
- 业(35058)
- 期刊
- 济(120606)
- 经济(120606)
- 农(76247)
- 研究(68040)
- 学报(51680)
- 农业(51431)
- 中国(51038)
- 科学(45812)
- 大学(37623)
- 学学(36443)
- 财(33647)
- 管理(28725)
- 业经(26503)
- 业(25619)
- 融(24266)
- 金融(24266)
- 技术(19644)
- 问题(18017)
- 经济研究(17783)
- 教育(17639)
- 财经(17574)
- 版(16479)
- 业大(15194)
- 经(15044)
- 农村(14509)
- 村(14509)
- 资源(14283)
- 农业经济(14172)
- 世界(13827)
- 技术经济(13625)
共检索到376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建军 郭霞 常向阳
本文通过实际数据检验了当前农地流转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浙江和甘肃两省的结果。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浙江省,农地流转明显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而在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甘肃省,农地流转效果不明显。因此,农地流转效果的发挥依赖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流转市场发育程度高,农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生产率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余劲
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其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的高额补贴等导致大农场生产率较高,出现了正向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要素市场完善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土地资源禀赋等各因素不同,同时出现了正向、负向、"U"型和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先"U"型后倒"U"型的结论;因此我国应该把阶段性研究扩展到长期研究上,把农地规模分为更精确的区间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训波 武康平 贺炎林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份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出现生产率差异的内在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率只有0.28,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地流转会降低农业的技术效率,但是会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率,且规模效率的正效应大于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因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94.5%的农户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农地流转会显著增加劳动生产率,但是会降低土地生产率;转出土地的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劳动和资本,而转入土地的农户则更多地使用土地和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生产率 适度规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生产率 适度规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俊杰
采用土地生产率分解法,将农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分解为导致土地生产率增长的非结构优化因素和结构优化因素,利用中国1979—2006年土地生产率的数据,分别估算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结构优化对农业增长贡献相关因素,发现农户对农产品价格预期的准确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农业结构优化 土地生产率 农业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红忠 周启良
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等重大问题。农业生产深受气候条件、距离市场的远近、种植方式、土地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但现有的文献没有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另有学者以欧美等大农杨的数据或者官方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我国农业是否采取规模经营政策.这并不切实际。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构成要素理论和科布一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建立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然后基于我国中西部七县(市)相邻的乡镇农户调查数据.分别对望江县水稻、南县水稻和棉花、耀阳市小麦种植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杨佳利
本文构建了农地流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框架,根据2005—2015年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面板数据,计算出中国农地流转水平;基于中国农业省级面板数据、HMB生产率指数和R3.4.3软件,对TFP变化指数进行综合测算与分解;建立回归模型,测度农地流转的TFP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中国农业TFP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EC)与规模效率(SC)推动的,技术进步率(TC)与要素混合效率(ME)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农地流转对农业TFP的影响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农地流转对SC和EC的影响是显著"倒U型"关系,对TC与ME的影响是显著"U型"关系;农地流转变量值处在SC促进区间,规模增长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农地流转样本值主要分布在TC的抑制作用区间,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农地流转的TFP增长效应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本文是对农地流转的TFP增长效应与其分效率贡献有关观点的重新认识与审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启胜
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业生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以农业土地为基础的环境系统相互进行物能转换的统一体,其生态功能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物生产力和农业土地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协调生产能力。这是一种以生态功能为基础,以农业技术为手段,使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一种协同共进的复合生产力。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即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提高农业技术生产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土地生产率就是这三种生产力的统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义 朱会义
在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土地生产率无疑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出路,而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则需要科学地认识土地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选取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省内136个县(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不是由单一影响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地形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不同土地生产率水平地区内的主导影响因素明显不同,从而为如何提高区域土地生产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生产率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河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媛 万江红
为探究不同程度的地块连片对规模户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将连片地块划分为完全连片和适度连片两种类型,以湖北省两县区水稻规模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其地块连片状况,并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测算不同程度的地块连片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无论何种程度的地块连片均有助于提高规模户的土地生产率,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已将地块连片的规模户若不连片,土地生产率会下降;实际未将地块连片的规模户若连片,土地生产率会上升。此外,受机械动力与经营规模匹配不当造成的管理难度增加的影响,地块完全连片在提高规模户土地生产率方面的效果明显差于地块适度连片。据此,建议受技术和管理能力局限、土地流转困难的规模户在扩大经营规模时不必过度追求完全连片的地块,只需保证经营的农地中没有面积特别狭小的规模不经济地块即可。
关键词:
地块规模 完全连片 适度连片 土地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云霞 曾五一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二是利用有关统计数据估算省级层面有效资本存量,并分别构建各省份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而测度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简称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越高,但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该结果不仅与常识相符,而且也合理解释了各省份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测度框架及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婕 蔡荣
【目的】农地流转是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途径,厘清农地流转背景下地块生产率差异及其成因,对高质量推进农地流转从而实现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基于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本文从地块层面构建外生转换回归、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等计量模型分析不同产权地块的生产率差异及其成因。【结果】研究发现:(1)转入地块与承包地块相比在均值上存在3.5%的生产率优势,在控制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后,优势依然存在;(2)转入地块存在的生产率优势并非来自与承包地块之间的生产要素投入差异,而是形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产权地块的禀赋特征差异,二是农户在不同产权地块上的管理投入差异。【结论】应继续推进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使其成为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