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6)
2023(12129)
2022(9912)
2021(8789)
2020(7249)
2019(15839)
2018(15605)
2017(30123)
2016(16339)
2015(17398)
2014(16987)
2013(17198)
2012(15684)
2011(13938)
2010(13930)
2009(12868)
2008(12852)
2007(11592)
2006(10427)
2005(9043)
作者
(48789)
(41422)
(40926)
(38476)
(25770)
(20063)
(18198)
(16376)
(15545)
(14401)
(14194)
(13651)
(13055)
(13004)
(12642)
(12544)
(12414)
(12070)
(11897)
(11755)
(10716)
(10060)
(9795)
(9569)
(9302)
(9275)
(9167)
(9057)
(8267)
(8240)
学科
(84239)
(72440)
经济(72350)
(67377)
企业(67377)
管理(59943)
(45374)
农业(30163)
方法(29665)
业经(28700)
(23043)
数学(22248)
数学方法(22141)
(17513)
财务(17510)
财务管理(17499)
企业财务(16590)
中国(16118)
技术(16013)
环境(15426)
(14864)
(14736)
(14196)
(13713)
贸易(13708)
(13347)
(13203)
(12605)
(12144)
地方(12131)
机构
学院(241525)
大学(231326)
(103616)
经济(101931)
管理(98765)
理学(86201)
理学院(85356)
管理学(84272)
管理学院(83877)
研究(76213)
(64173)
中国(60748)
农业(49651)
科学(48958)
(47008)
业大(46307)
(43876)
(38866)
(36903)
中心(35865)
财经(35675)
研究所(35508)
(32522)
农业大学(31457)
经济学(30312)
经济管理(30066)
(28247)
北京(27931)
经济学院(27768)
商学(27477)
基金
项目(167393)
科学(133364)
基金(124746)
研究(116652)
(110736)
国家(109657)
科学基金(95179)
社会(78555)
社会科(74340)
社会科学(74317)
基金项目(68363)
(67945)
自然(63267)
自然科(61854)
自然科学(61833)
自然科学基金(60776)
(55169)
教育(49477)
资助(47760)
编号(45028)
(40941)
(38145)
(37361)
重点(36856)
(36190)
(35257)
创新(34884)
国家社会(33031)
科研(32414)
计划(31953)
期刊
(120322)
经济(120322)
(66255)
研究(60314)
农业(44519)
中国(42616)
学报(41576)
科学(39958)
管理(35854)
(34789)
大学(31526)
学学(31147)
业经(28312)
(23307)
(21891)
金融(21891)
技术(18690)
财经(17067)
问题(16930)
经济研究(16680)
(14702)
技术经济(14030)
(13937)
农村(13874)
(13874)
农业经济(13636)
世界(12879)
商业(12683)
资源(12508)
科技(12411)
共检索到34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吉雪强  李卓群  张跃松  
【目的】农业碳排放问题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是重大农业变革,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作用,然而现有研究未深入探索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影响了农业碳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方法】本文在理论探讨基础上结合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在严格检验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中介路径及其空间特性。【结果】(1)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农地流转面积扩大会促进农业碳排放增加;(2)农业经营规模在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碳排放增加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农地流转能通过提升农业经营规模进而增加农业碳排放;(3)考虑空间效应时,农地流转对本地区农业碳排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农业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在农地流转对本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农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农地流转推进过程应重视农业碳排放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祎泠   刘志雄  
基于2014—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调节变量,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农地流转能够显著促进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为负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庆   刘静   宋蕊  
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农地的高效、低碳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对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机械化服务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05—2021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且该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面积超过门槛值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会下降;3)农地流转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本研究建议:加快推动农地流转水平,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结合区域差异性,重视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祎泠   刘志雄  
基于2014—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调节变量,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农地流转能够显著促进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数字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为负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地流转对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向辉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地流转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会随时间逐步增强,具有长期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龙云  任力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框架,利用田野调查的数据对该框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的地权稳定性效应、地权流动性效应和农地利用政策效应会导致转入地农户的农地利用方式和短期投资发生改变,种植同种农作物的转入地农业面源污染水平更低,但转入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采用以及种植对象的变化,会使转入地总体面源污染水平更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转入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龄和先进生产技术采用等方面与自家地农户相比均有优势,如果给予合理引导和帮助,转入地也会比分散经营的自家地的农业面源污染更可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陈相泼  饶应巧  
关于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理论探讨日渐增多,但是两类规模经营之间究竟存在何种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且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基于河南麦区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 it、Tobit以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服务外包如何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研究表明:农业服务外包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而是U型曲线关系,且该结论在分环节子样本的情境下依然成立。U型关系结论为已有该主题实证研究的分歧结论给出了一个"兼容"性的答案。异质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仅存在于小规模农户,但在大规模农户中并不存在。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应反思农业服务外包市场发育对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仅较高水平的农业服务外包市场方可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形塑"土地+服务"双重规模经营发展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运用translog模型检验了农地流转制度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并结合中国"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农地流转常态化中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出路,即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应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机制、充分激活资源的资产和资本属性,促进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均可参与的地权资本化、经营多元化以及治理现代化的流转制度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静  白佶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玉成   王宁柯   张瑞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应良   崔超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地的集中使用和规模化经营,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品和机械等生产性投入强度,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采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农地流转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率提高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流转能够通过减少农业化学品和机械投入强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占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流转对象和形式的不同,农地流转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异质性,表现为:相比流入农户、企业的农地流转,流入合作社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相比采用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形式的农地流转,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因此,应积极推动农地有序流转,不断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合理引导农地流转方向,并鼓励农地流转与农业碳减排项目相结合,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强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于现有分散的、以家庭为主的农地经营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以农户为主且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投入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加速农地资本化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市场机制和农地经营权价值形式实现了农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提高农地经营主体收益预期,激励和吸纳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全面建构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且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雄  曾福生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补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规模过小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状并未改变。文章从理论角度将现有农业补贴分成普惠类、资本类及奖励类三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补贴对要素相对价格及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2011年和2018年的千村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小农户的农地租出率呈下降趋势,自主经营和撂荒比率呈上升趋势,而种植大户的农地租入率则越来越高。资本类补贴降低了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促进了农户资本投入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意愿;奖励类补贴类似于效率工资,其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相对于非农就业的收益,降低了小农户租出农地的意愿或者使得小农户在转让的过程中抬高农地租金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成本,由此降低了奖励类补贴对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促进作用;普惠类补贴则类似于生息资产产生的红利,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影响。资本类补贴和普惠类补贴对农地流转的正效应在非主产区的正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大财政支农强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