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1)
- 2023(10642)
- 2022(8787)
- 2021(8293)
- 2020(6511)
- 2019(14501)
- 2018(14478)
- 2017(27046)
- 2016(14975)
- 2015(15733)
- 2014(15316)
- 2013(14876)
- 2012(13524)
- 2011(12318)
- 2010(12380)
- 2009(11570)
- 2008(11502)
- 2007(9999)
- 2006(9263)
- 2005(7973)
- 学科
- 济(60615)
- 经济(60444)
- 农(50000)
- 业(45726)
- 管理(34528)
- 农业(33225)
- 企(26193)
- 企业(26193)
- 业经(22649)
- 方法(20138)
- 中国(17252)
- 制(16997)
- 数学(16297)
- 数学方法(16196)
- 财(15552)
- 体(12975)
- 地方(12915)
- 农业经济(12709)
- 发(12166)
- 学(11297)
- 贸(10385)
- 贸易(10384)
- 发展(10265)
- 展(10258)
- 易(10159)
- 村(9772)
- 农村(9753)
- 体制(9600)
- 收入(9599)
- 策(9488)
- 机构
- 学院(203569)
- 大学(197903)
- 济(85447)
- 经济(83866)
- 管理(76576)
- 研究(73802)
- 理学(66660)
- 理学院(65926)
- 管理学(64925)
- 管理学院(64555)
- 农(62157)
- 中国(56792)
- 农业(47530)
- 科学(46001)
- 京(40808)
- 业大(40616)
- 财(38392)
- 所(37744)
- 中心(34389)
- 研究所(34198)
- 江(31286)
- 农业大学(29911)
- 财经(29269)
- 范(26894)
- 省(26862)
- 经(26801)
- 师范(26571)
- 院(25483)
- 北京(24982)
- 经济学(24804)
- 基金
- 项目(140263)
- 科学(109931)
- 研究(102026)
- 基金(101788)
- 家(91130)
- 国家(90148)
- 科学基金(75696)
- 社会(68523)
- 社会科(63449)
- 社会科学(63424)
- 省(56160)
- 基金项目(55007)
- 自然(47514)
- 划(46451)
- 自然科(46354)
- 自然科学(46340)
- 自然科学基金(45544)
- 教育(44488)
- 编号(41414)
- 资助(37870)
- 农(35306)
- 成果(32567)
- 发(31721)
- 重点(31526)
- 部(31082)
- 创(29418)
- 国家社会(28444)
- 课题(27981)
- 业(27687)
- 创新(27433)
- 期刊
- 济(104330)
- 经济(104330)
- 农(68162)
- 研究(58746)
- 中国(46521)
- 农业(45796)
- 学报(38483)
- 科学(34760)
- 大学(29706)
- 学学(28608)
- 财(27910)
- 业经(24768)
- 管理(22634)
- 融(21736)
- 金融(21736)
- 业(20891)
- 教育(19761)
- 农业经济(15140)
- 农村(15116)
- 村(15116)
- 问题(14898)
- 经济研究(14583)
- 版(14064)
- 财经(14007)
- 技术(13355)
- 业大(12336)
- 经(12024)
- 世界(11650)
- 农业大学(11121)
- 社会(10903)
共检索到307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思妤
农地流转从深层次上改变了乡村社会固有的传统模式,通过控制土地、政治动员等来影响、组织或调动农民的传统治理方式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治理主体与内容都面临着新的改变,村庄内部出现了新的分化,而且村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完成上级任务、协调内部冲突所能涵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重新理顺村庄治理中的各类秩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改革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光毅 胡尊让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促成了农村"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地流转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并产生新的利益主体,"乡政村治"治理格局呈现出参与主体扩大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新兴利益主体与原有"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的参与者既存在利益关联,又有利益冲突,原有的"乡政村治"治理格局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分析农地流转背景下相关利益主体各自的角色期望和行为方式,基于农地流转的利益关系,将各利益主体置于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框架下,并探索治理的优化,是今后广大农村地区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郑艳文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流动性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推动经营权流转,不仅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而且对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多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两权抵押贷款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泽 何格
[目的]构建响应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法]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全面梳理农地产权安排与乡村治理关系演变的历史变迁以及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析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乡村治理的“效应—响应”关系。[结果](1)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关系变迁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的平衡是逻辑起点,乡村治理转型以适应变化了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逻辑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乡村治理相互协调是逻辑目标。(2)揭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乡村治理效应,具体为农地产权结构的治理结构效应、农地产权实施的治理方式效应、农地产权保护的治理理念效应。(3)从加强巩固农地确权成果的乡村治理组织建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贯彻契合利益秩序的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三个方面构建适应性现代化乡村治理响应路径。[结论]解析农地产权与乡村治理的“效应—响应”关系,有利于二者的协调发展,实施“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贺林波 黄巧琪
农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2018-2020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概率回归模型和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构建中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农户社会资本以非农就业为中介有助于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了农地流转的市场需求,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调节效应,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因此,为提升农地流转效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出台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保持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扩大农地流转市场需求,弱化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李玖玲
农地流转对于实现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数字乡村建设为破解我国农地流转水平偏低的困局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提升农地流入和流出意愿、提高农地流转市场供求匹配效率,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促进农地流转。但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体系不健全、数字素养匮乏、技术环境有待提升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需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制度体系、培养农民数字素养和完善数字技术环境四个方面着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毅 刘同山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地集中连片和适度规模经营,就需要治理农地细碎化问题。本文在厘清市场驱动、政府主导、农户自发和多方协同等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基础上,利用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农户数据,考察了当前小农户和规模农户的农地细碎化情况及地区差异,发现农地细碎化不仅会造成粮食产量损失,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本文提出,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并且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在第二轮到期延包时协同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多维影响 治理方式 调查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桂颖 吕东辉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行为 社会嵌入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丹 任远 戴严科
本文研究农地流转及其制度安排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分别选取"是否打算外出务工"和"是否想获得城市户籍"来衡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转移意愿,但对不同群体和不同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农地流转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农村劳动力不同的乡城迁移意愿;农地的保障性功能对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退出权,农地流转的财产性功能对长期迁移意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农地流转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乡城迁移 迁移意愿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丹 任远 戴严科
本文研究农地流转及其制度安排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分别选取"是否打算外出务工"和"是否想获得城市户籍"来衡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转移意愿,但对不同群体和不同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农地流转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农村劳动力不同的乡城迁移意愿;农地的保障性功能对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退出权,农地流转的财产性功能对长期迁移意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农地流转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乡城迁移 迁移意愿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会永 王德章 冉庆国 蔡宁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企业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等的要求,土地流转既有内在改革的动力又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健全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但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如何发挥好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质以及食品安全等的作用,是助力黑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就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占补平衡;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既不损害农民的长期利益,也要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市场运行顺畅。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文
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农地流转的现实样态及其形成逻辑,并引入多源流理论阐释农地流转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政策的议程设置中,焦点事件促使农地流转问题得以显化,政治精英相互博弈形成政策方案,党政力量主导政策选择偏好,政治精英推动政策议程的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流理论是解释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新视角,但其解读过程还需从拓宽焦点事件的信息来源、丰富社会公众的参与渠道、引导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以及重视政治精英的推动作用四个维度来进行优化,以提高我国政策议程设置的透明化和科学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郜亮亮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自由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的前提。本文基于2000年和2008年6省1200户农户的追踪面板数据研究发现,2000年,有21%的农户在流转农地时受到村级管制;2008年,农地流转受管制的农户比例下降到3%。随后,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村级流转管制显著抑制了农地流转的发生,相比于农地自由流转的农户,农地流转受管制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要显著低7%,这是村级流转管制增加了交易成本的缘故;而且,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管制对农地流转所产生的影响流转效应没有随样本期从2000年变到2008年而发生显著变化,即管制的流转效应是"恒定"的。下一步要更好地落实中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燕 李赐平
基于既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成都市温江区在政府的引导、规制和市场的主导下,推动了以农地流转为核心的温江"土改"。农地流转使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社区公共需求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引发人们对这一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
温江“土改” 农地流转 基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