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64)
- 2023(21006)
- 2022(18217)
- 2021(16953)
- 2020(14410)
- 2019(33312)
- 2018(32857)
- 2017(62612)
- 2016(33966)
- 2015(38741)
- 2014(38788)
- 2013(38463)
- 2012(35518)
- 2011(32315)
- 2010(32559)
- 2009(30560)
- 2008(30282)
- 2007(27037)
- 2006(24009)
- 2005(21531)
- 学科
- 济(152631)
- 经济(152448)
- 管理(100346)
- 业(99017)
- 企(76982)
- 企业(76982)
- 方法(63744)
- 数学(55621)
- 数学方法(54922)
- 农(51872)
- 财(38393)
- 中国(37347)
- 业经(34363)
- 农业(34267)
- 学(31979)
- 地方(31603)
- 制(30412)
- 贸(25364)
- 贸易(25353)
- 易(24532)
- 务(23382)
- 财务(23290)
- 财务管理(23232)
- 银(22177)
- 银行(22117)
- 企业财务(22040)
- 理论(21774)
- 环境(21733)
- 融(21636)
- 金融(21630)
- 机构
- 大学(493709)
- 学院(492914)
- 济(204744)
- 经济(200370)
- 管理(191880)
- 研究(168508)
- 理学(165431)
- 理学院(163565)
- 管理学(160613)
- 管理学院(159716)
- 中国(128225)
- 京(105009)
- 科学(103724)
- 财(94907)
- 农(91781)
- 所(85695)
- 中心(77992)
- 研究所(77563)
- 业大(76225)
- 财经(74777)
- 江(74420)
- 农业(71043)
- 经(67856)
- 北京(66294)
- 范(63808)
- 师范(63205)
- 经济学(61703)
- 院(60385)
- 州(59308)
- 经济学院(55331)
- 基金
- 项目(329732)
- 科学(258895)
- 基金(239550)
- 研究(239239)
- 家(208970)
- 国家(207237)
- 科学基金(177663)
- 社会(151315)
- 社会科(143216)
- 社会科学(143177)
- 省(128534)
- 基金项目(126737)
- 自然(115739)
- 自然科(112985)
- 自然科学(112955)
- 自然科学基金(110927)
- 教育(109316)
- 划(107788)
- 资助(98998)
- 编号(97573)
- 成果(79226)
- 重点(73816)
- 部(72815)
- 发(70325)
- 创(67548)
- 课题(66926)
- 创新(63181)
- 科研(63113)
- 国家社会(62270)
- 教育部(62153)
- 期刊
- 济(232366)
- 经济(232366)
- 研究(146671)
- 中国(97960)
- 农(87365)
- 学报(79709)
- 财(74388)
- 科学(72773)
- 管理(68996)
- 大学(60745)
- 农业(58841)
- 学学(57455)
- 教育(49105)
- 融(46677)
- 金融(46677)
- 技术(43382)
- 业经(39088)
- 财经(37102)
- 经济研究(36079)
- 经(31775)
- 问题(30677)
- 业(29642)
- 技术经济(25013)
- 版(24619)
- 统计(24245)
- 图书(23884)
- 理论(23739)
- 世界(22715)
- 科技(22552)
- 贸(22255)
共检索到742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琳 冯开文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发展至今,农地流转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本文以创建全国首家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与首家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的枣庄市为研究区域,利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该区域在农地禁止流转时期(1958-1977年)、农地自发流转时期(1978-2002年)、农地规模化流转时期(2003-2017年)等三个不同时期的农地流转制度对农业产出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及其对农业资本的内生作用对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的经济绩效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琳 冯开文 黄嘉鑫
[目的]农地流转制度发展至今近40年,其制度绩效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研究多集中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鲜有针对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绩效的分析。[方法]文章根据农民的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性,采用农民的非农收入与家庭收入占比数据作为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制度指标,并对该指标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VAR检验。[结果]据脉冲响应分析,在农地流转制度产生初期就会对农业产值产生正向冲击,其影响路径呈现出先是逐渐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一个倒"U"形的发展态势;随后采用方差分解的方式发现农地流转制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作用滞后于农地流转制度发生的时间,但是正向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该研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环境,坚持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乐芬 孙德鑫
农地抵押贷款及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全国第一批农村产权改革试验区——山东省枣庄市为例,就枣庄市农地抵押贷款的运作机制、运行绩效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枣庄市农地产权改革和农地抵押贷款金融创新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险高、贷款期限短、抵押物处置难、担保公司承担风险大等问题。因此,防范农地抵押贷款违约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究新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引入保险公司、放宽贷款期限、鼓励合作社预付土地流转金,落实贷后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利福 韦倩 魏建
在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和Lerner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STR模型,探讨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程度是影响两者关系的关键因素。当金融业开放程度较低时,银业行集中度的降低可以促进竞争;当金融自由化水平超过临界值时,通过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来促进竞争这一渠道基本不存在或者已经很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相对集中的银行业产业组织体系将更有利于促进竞争,不应盲目新建过多中小银行,重点在于将现有中小银行做大做强。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竞争 金融自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高伟 张苏
本文旨在测算1952—2006年制度变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在长期中,加入制度变迁时间趋势因素的C-D函数表明,资本、劳动、制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制度对于产出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作用,引入教育变量后,资本、劳动、教育、制度与产出之间也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情况下,制度因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增长0.15个百分点(Prob.=0.0262)。若以改革为界分两阶段进行分析,1952—1978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有限,而1978—2006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增长核算 总量生产函数 市场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 ,从政治表现角 度观察 ,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 ;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 , 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 ,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 ,实现了农业与 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 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永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有限放开所有权流转,到有限放开使用权流转,再到全面放开农地流转市场三个阶段;由强调"点"的流转向"面"的集中转变,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可分割性向淡化所有权、重视使用权的方向转变,受让主体由专业农户向多元主体转变;但是,始终强调农地不得用于非农产业,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昌国
阐述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及建构经济法学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的意义;从影响农地流转法制体系建设的理论、程序及农民权益保护的障碍等方面揭示导致当前农地流转制度建设困局的原因;并从经济法学视角下给出有效规范农地产权流转制度,优化农村土地征用流程及强化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等重构农地流转制度体系的法律安排。
关键词:
经济法学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产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文声 杨超飞 王志刚
基于农户农地转出的视角,从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等四个方面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作用取决于传导因素所形成的综合影响。其中,农地转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变动受到生产激励和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叠加效应的影响,而农地转出边际交易成本曲线的变动则取决于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的叠加效应。运用H省18市2009—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并存。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显著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则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开宏 孙文华 陈江龙
研究目的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中,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中央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供给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前,由于放开流转给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市场带来冲击,不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分享了收益,同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的成本太...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帅晓林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其目的是使外在的潜在利润内部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均逐渐递减,农民在潜在外部利润和获利机会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承包地流转,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种承包地流转制度极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循。虽然制度变迁是制度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社会博弈过程,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承包地流转发展完善期间应居于主导地位,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流转 农村承包地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光华 李海伟
本文以农地流转的两种类型:自发型和集体推动型流转为例,阐明流转制度中存在供给和需求的双重错位。进而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供求错位 制度绩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一鸣 赖丹珠
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广州1949-2013年的历史数据,从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验证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假说。将1949-2013年分为三个阶段的实证结果表明,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增长,近年来出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现象。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过度追求高级化;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成本病,盲目追求高级化会抑制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汤谨铭 朱俊峰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农地制度分析的框架,以重庆市为例对农户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农地制度变迁在现行的农户认知水平下呈现出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较强、制度变迁推动力不足、制度边界缩小较为困难、征用制度变迁的需求较大、土地流转陷入僵局、农地调整面临权利公平及地权稳定的矛盾等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