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2)
- 2023(12701)
- 2022(11196)
- 2021(10594)
- 2020(8727)
- 2019(20248)
- 2018(20370)
- 2017(39154)
- 2016(21344)
- 2015(24227)
- 2014(24220)
- 2013(24066)
- 2012(22226)
- 2011(19961)
- 2010(19753)
- 2009(18063)
- 2008(17194)
- 2007(15022)
- 2006(13293)
- 2005(11228)
- 学科
- 济(86553)
- 经济(86446)
- 业(62295)
- 管理(53986)
- 农(51220)
- 企(40147)
- 企业(40147)
- 方法(35871)
- 农业(34104)
- 数学(31353)
- 数学方法(31020)
- 业经(23655)
- 地方(21350)
- 中国(21146)
- 学(19002)
- 财(17896)
- 制(15641)
- 贸(14090)
- 贸易(14082)
- 发(13802)
- 环境(13663)
- 易(13643)
- 技术(12981)
- 农业经济(12665)
- 理论(12573)
- 和(12403)
- 策(11713)
- 银(11220)
- 银行(11176)
- 体(11071)
- 机构
- 学院(298566)
- 大学(295029)
- 管理(120987)
- 济(114885)
- 经济(112214)
- 理学(105682)
- 理学院(104489)
- 管理学(102755)
- 管理学院(102233)
- 研究(99765)
- 中国(75009)
- 农(69151)
- 科学(65231)
- 京(63044)
- 业大(53562)
- 农业(52875)
- 所(50348)
- 财(47985)
- 中心(46984)
- 研究所(46250)
- 江(44189)
- 范(41095)
- 师范(40792)
- 北京(39025)
- 财经(38741)
- 州(35842)
- 院(35680)
- 经(35367)
- 经济管理(33859)
- 农业大学(33573)
- 基金
- 项目(212102)
- 科学(165921)
- 研究(156707)
- 基金(152136)
- 家(132485)
- 国家(131287)
- 科学基金(112438)
- 社会(96644)
- 社会科(90922)
- 社会科学(90896)
- 省(85186)
- 基金项目(82967)
- 自然(73654)
- 自然科(71812)
- 自然科学(71798)
- 自然科学基金(70471)
- 划(70032)
- 教育(69401)
- 编号(66910)
- 资助(60649)
- 成果(52509)
- 重点(46863)
- 发(46299)
- 部(45935)
- 课题(44153)
- 创(43565)
- 创新(40556)
- 科研(40188)
- 国家社会(38599)
- 大学(38552)
- 期刊
- 济(131160)
- 经济(131160)
- 研究(82619)
- 农(71583)
- 中国(58239)
- 学报(50185)
- 农业(48941)
- 科学(46996)
- 大学(38217)
- 管理(37724)
- 学学(36092)
- 财(33345)
- 教育(31255)
- 业经(28054)
- 融(25297)
- 金融(25297)
- 技术(24957)
- 业(22658)
- 问题(18586)
- 资源(17266)
- 经济研究(17042)
- 版(16891)
- 图书(16773)
- 财经(16760)
- 科技(15477)
- 农业经济(15292)
- 业大(14940)
- 农村(14936)
- 村(14936)
- 理论(14545)
共检索到43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福利 农地流转 农户 小岗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
关键词:
福利 农地流转 农户 小岗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福利 农地流转 农户 小岗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大才
传统理论认为,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源于制度、需求、地租。本文通过对四川红旗村、河北梨园屯村、湖南湖村、安徽小岗村及周边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形成、发展的陈述与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市场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产出收益,它是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需求因素是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充分条件,特别是外来资本有增加农地需求和发现农地价格的功能;制度因素并非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直接原因,但它是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升级的保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瑞 费罗成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悖离失调现象及其背后原因,以期为协调农户两类行为提供支持。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从实地调研现状看,农户选择仅流转农地或仅退出宅基地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行为同步发生的农户仅占总数的12.34%,客观存在着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和宅基地退出行为脱节的现实;(2)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受是否已在城镇定居、需要抚养的子女数、耕地面积和常住人口数的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受需赡养老人数、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已在城镇定居、常住人口数和宅基地数量的显著影响;(3)当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没有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也没有对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存在失调现象,是制度安排的阶段差异性、治理结构的风险规避性、农户资源利用的价值判断差异性共同造成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东菊
户籍改革背景下,促进农村耕地合理流转对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小城市合理转移、提高农村耕地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安徽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耕地流转规模不断增大,但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了农民流转耕地的主观意愿;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性与物权性的冲突及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缺位成为耕地流转的客观阻碍。因此,应当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性与物权性的冲突,培育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促进农村耕地合理流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农户,农民,分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农户,农民,分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闯 仝志辉 陈传波
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激发了如何实现有机衔接的讨论,其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带动小农户、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服务小农户和促进小农户组织化以赋能小农户的政策思路渐趋主流。但是,这些思路忽视了普通农业村庄中大量发生的事实:农户间土地流转使得农地经营方式多样化,不同农地经营方式的并存和转化正在给小农户农业带来积极影响。对安徽省D村的案例分析发现,自耕经营、出租经营和规模经营三种农地经营方式并存且相互转化,小农户在其间经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萌发,呈现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连接程度增强、综合收益增加、多元种植和养殖得以保持等现代农业特征。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萌发这一关键事实为理解和促进小农户农业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启示:小农户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农户,小农户生产已经具备一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各种路径不能忽视村庄内部农户间土地流转和三种农地经营方式的并存与转化;要在不失去小农户主体性的基础上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并使衔接路径能很好地对接村庄及其内部农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伟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流转期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菁 欧良锋
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构建背景下,农地大规模流转成为必然。一方面,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农地流转具有典型的买方市场特征,同时集体内部农户阶层分化、农地产权异质性加剧,产权冲突不断。在市场特征与产权形态变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大规模农地流转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工商资本充分利用乡村社会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农地流转速度加快。在利益驱动下,村集体具有强制性流转路径依赖。加剧了资本对农地产权的侵蚀,形成农户自演化产权与强制性产权的激烈冲突,造就农地流转程序正义与实质不平等的矛盾,致使大规模农地流转演变成为优势农户阶层谋取自身利益的一个平台。而农地流转实质上是农村各阶层围绕农地产权所进行的持续性的定价博弈,农地流...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买方市场 产权侵蚀 定价博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明波 周云峰 陈印军
论文在对安徽省调研村庄耕地流转的基本状况、不同利益主体对耕地流转的意向、制约农村耕地流转的主要障碍、耕地流转的利与弊,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举措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安徽省农村耕地流转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户敢于自主流转等7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 耕地流转 土地流转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 吴九兴 徐玉婷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 吴九兴 徐玉婷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继明
“大包干”发源地的安徽省小岗村曾经因为“大包干”而一年跨过温饱线,而后二十八年难进富裕门,其中的缘由到底何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小岗村到底如何发展?可以说,这些问题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文章剖析了小岗村发展的病症所在,并分析了小岗村的正确发展道路。
关键词:
大包干 小岗村 新农村建设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