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4)
2023(17385)
2022(15195)
2021(14245)
2020(12097)
2019(28147)
2018(28134)
2017(54554)
2016(29826)
2015(33721)
2014(33922)
2013(33580)
2012(31056)
2011(27937)
2010(27916)
2009(25803)
2008(25338)
2007(22789)
2006(19846)
2005(17232)
作者
(87542)
(73585)
(72616)
(69483)
(46244)
(35376)
(33100)
(29037)
(27546)
(26006)
(24931)
(24586)
(23079)
(22963)
(22667)
(22501)
(22470)
(21653)
(21004)
(20877)
(18381)
(17923)
(17848)
(16846)
(16498)
(16325)
(16273)
(16194)
(14901)
(14682)
学科
(125444)
经济(125318)
(85425)
管理(81302)
(63226)
企业(63226)
方法(58021)
数学(51238)
(51100)
数学方法(50590)
农业(33643)
(30391)
中国(30212)
业经(29452)
地方(27118)
(27061)
(22605)
(22065)
贸易(22057)
(21398)
(18982)
财务(18902)
财务管理(18857)
理论(18414)
环境(18283)
技术(18016)
企业财务(17850)
(17820)
(17294)
银行(17231)
机构
学院(426829)
大学(424865)
(170081)
管理(168712)
经济(166376)
理学(146997)
理学院(145381)
管理学(142626)
管理学院(141892)
研究(141094)
中国(105325)
科学(90836)
(89543)
(86967)
(74536)
(72011)
业大(71111)
农业(67491)
中心(66408)
研究所(65931)
(63326)
财经(60355)
(55855)
北京(55772)
师范(55298)
(54969)
(50787)
(50463)
经济学(50360)
经济管理(46026)
基金
项目(295359)
科学(230914)
基金(213226)
研究(212948)
(186612)
国家(185067)
科学基金(158212)
社会(132328)
社会科(125117)
社会科学(125079)
(117295)
基金项目(114011)
自然(104650)
自然科(102148)
自然科学(102119)
自然科学基金(100249)
(97527)
教育(97246)
编号(88166)
资助(88125)
成果(70199)
重点(66135)
(64688)
(63434)
(60514)
课题(59622)
科研(57084)
创新(56586)
教育部(54655)
大学(54483)
期刊
(184604)
经济(184604)
研究(117921)
(83974)
中国(77041)
学报(71799)
科学(65133)
农业(57097)
管理(56074)
(56004)
大学(54104)
学学(51301)
教育(41698)
技术(37115)
(35716)
金融(35716)
业经(35266)
财经(28280)
(27992)
经济研究(27656)
问题(25604)
(24114)
(22238)
图书(21588)
理论(21373)
技术经济(21083)
科技(20346)
资源(20138)
统计(20128)
实践(19734)
共检索到612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挺  朱道林  王兆林  李超  
农地流转价格是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过去学者较多关注其时间和空间特征而忽视其结构特征分析。本文运用黄淮海地区5省3504份调研数据,从用途和主体两个维度对农地流转价格的结构分化特征和机制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价格在“用途”和“主体”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在流转用途上,农地流转价格呈现非农用途>养殖用途>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化趋势;在流转主体上,农地流转价格呈现出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趋势。结构分化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的用途分化是由不同流转用途收益水平的差异导致的;而农地流转价格的主体分化并非由不同流转主体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效率差距所导致,而主要是受不同主体流转用途差异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挺  朱道林  王兆林  李超  
农地流转价格是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过去学者较多关注其时间和空间特征而忽视其结构特征分析。本文运用黄淮海地区5省3504份调研数据,从用途和主体两个维度对农地流转价格的结构分化特征和机制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价格在“用途”和“主体”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在流转用途上,农地流转价格呈现非农用途>养殖用途>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分化趋势;在流转主体上,农地流转价格呈现出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趋势。结构分化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的用途分化是由不同流转用途收益水平的差异导致的;而农地流转价格的主体分化并非由不同流转主体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效率差距所导致,而主要是受不同主体流转用途差异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李志慧  
论文基于黄淮海地区农调数据及地理基础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两个方面分析农户特征及其所拥有耕地的质量特征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驱动机制有显著差异,农业收入占比越高、户总人口数越高、人均收入增加以及耕地生产潜力提升,农户越倾向转入耕地;拥有越多人均耕地、耕地复种指数越高,农户越不易转入耕地;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农户耕地转入转出频次都较高;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农户越易发生耕地流转;相对于纯农业经营家庭,非农兼业户越易转入耕地,而从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正佳   迟亮   杨海成   沈辰  
[目的]梳理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发现归纳种植结构演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淮海地区市级层面播种面积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丰富度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总结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并分析原因。[结果](1)黄淮海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先减后增再减,空间上“北减南增”,品种上“粮增经减”。(2)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表现出较显著集聚特征,各地小麦种植占比普遍提高,玉米种植向北部集聚,水稻种植集中在安徽、江苏北部,油料种植向山东半岛、河南及河北东北部集聚。棉花、豆类、薯类种植明显萎缩,蔬菜种植布局相对稳定。(3)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可分为19种类型,类型丰富度指数先增后减、总体下降。(4)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频繁明显。近年来种植结构类型趋于收敛、空间上逐步集聚。目前,主要分为小麦主导型、小麦—玉米组合型、玉米主导型3种,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5)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集聚以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为主。[结论]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政策、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化进程对种植结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作物种植总体向资源条件更优、生产竞争力较强、品质特色优质的区域集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陈冬冬  王佩  孙中孝  
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农地流转空间格局特征对中国农业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引入ELL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地流转抽样数据进行了空间推演,获得该地区县域尺度农地流转方向和规模的空间格局参数,进而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描述农地流转表征指标在县域尺度上的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黄淮海平原县域农地转入规模在440.79~1379.86hm~2,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农地转出规模在908.61~2745.29hm~2,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2农地转入和转出的moran’s I_I值分别为0.78和0.89,反映出黄淮海平原农地转入和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柳文  马恩朴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小宇  林丽梅  许佳贤  
基于福建省209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直接影响,农地依赖程度越高,农户分化程度越低;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间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在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行为与农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6%和17.63%。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佟   曲艺   舒帮荣   黄鹏锦  
探究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的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黄淮海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缓慢下降—逐渐提升”的发展特征,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扩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2)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 hm~2/人,当耕地利用规模低于门槛值时,耕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会降低耕地生态效率,反之则会提升耕地生态效率;3)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强度在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需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户耕地利用规模跨过门槛值,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促进耕地生态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分析该区域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机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评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AVH RR NDVI数据和逐日气象要素驱动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物质传输和作物生长的耦合模型,模拟分析1981—200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机制。分析发现,从1981—1997年生物产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之后有所下降。但由于作物经济系数不断增加,整个时段冬小麦经济产量增加趋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是增产的主要原因,而气候波动导致区域年际产量变化幅度为8.5%。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呈现显著的地域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业森  李育慧  关喆  周旭英  
(一)草田轮作,治理盐碱沙、荒地农牧结合模式 1、条件 能够利用,但目前尚未利用或刚刚开始利用的盐碱沙、荒地。盐碱地一般0—20cm耕层含盐量都在0.3%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0.5%以下;沙荒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0.8%以下。 2、模式 以100亩地为一轮作单元,开始完全播种紫花苜蓿,3年后耕翻1/3的苜蓿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曲曼丽   王恩利   孟兆华   王青立   李红梅  
黄淮海地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气候-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较大。本文在对作物各层次生产力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等作物各层次生产力进行了计算。初步认为,在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条件下,近期(2000年以后)粮棉生产力比1989年可增加1/3,远期(30~50年以后)可增加1倍或稍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建军  刘晓晨  吕爱峰  赵林  刘明  
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准确的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的关键。目前学者们多选用众多的指标来指示干旱,SPI标准降水指数作为其中的一种,是以更符合实际情况的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其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强的时空适应性,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选取黄淮海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长时间尺度(本文选取12个月与36个月)的月值SPI来表征研究区域在1961-2000年这段历史时期内干湿状况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研究长时间尺度的SPI值在指示地表干湿状况的效用,研究分析研究区域内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探索其成因,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内20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户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要求农地流转出发,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不畅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黄淮海农区5省18县(市、区)708户小麦种植户的一手调查数据,在处理内生性和选择偏误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农地流转不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想流出或流入农地却不能实现,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小麦产量。从平均处理效应(ATE)看,想减少或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不能流出或流入理想规模的农地,会造成12.16%的小麦亩均产量损失。基于加权最小二乘(WLS)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这一结论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应尽快消除农地流转的各种障碍,推动农村人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艳姣  王介勇  王志炜  
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为研究区,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统计资料,基于城乡人口活动状态及其空间特征,构建城乡常住人口空间化模型,模拟区域城乡常住人口分布,探究城乡人口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的人口空间化模型,拟合优度为0. 80,精度检验平均误差为15. 6%,模拟精度高,适用性较好;模拟结果能够直观反映黄淮海地区人口集疏特征及县域城乡常住人口分布差异特征,真实展现局地微观尺度城乡常住人口实际分布状况;黄淮海地区城乡常住人口在空间上呈现"总体差异显著、局地内部均衡"的特征,区域尺度上城市地区集聚显著,局地尺度上县域和乡镇内部人口分布相对均衡。模拟结果可为区域城镇村空间布局优化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